学科分类
/ 25
49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NICU抢救存活早产儿在1岁时的神经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重点讨论干预依从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患儿出院后予以早期干预指导和随访,1岁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试(CDCC)评估,了解神经发育概况。按照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将患儿分为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组(MDI或PDI任何一项〈70)、临界组(MDI或PDI任何一项为70~85之间)和正常组(MDI或PDI均〉85)。列举可能对神经行为发育产生影响的社会家庭因素和临床相关因素,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筛选,对于可能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各因素相对危险度。根据家长对患儿进行干预的具体情况将其分为依从良好(每周进行家庭干预〉14d,每天干预时间合计超过30min,并在1年内能够随访≥5次)和依从差二组,进一步分析干预依从对其神经发育预后的影响。结果210例患儿CDCC评分正常、临界和异常者分别为123例(58.6%)、61例(29.0%)和26例(12.4%),共有精神发育落后儿18例(8.6%)和脑瘫儿9例(4.3%)。干预依从良好者(111例)的MDI及PDI得分,分别为97.15±17.38,94.23±18.55均明显高于干预依从差者的89.87±18.92。87.20±19.12;干预依从好组脑瘫的发生率(3/111,2.7%)也低于干预依从差者(5/99,6.1%)。另外,父母亲文化水平、多胎、颅内出血、呼吸暂停等也是影响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是神经发育伤残的高危人群,尤其是NICU抢救成活的危重新生儿。早期干预可以改善高危早产儿的神经发育预后。

  • 标签: 早期干预 脑瘫 预后 早产儿 干预依从性
  • 作者: 魏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3-05-27
  • 出处:《中国蒙医药》2021年第8期
  • 机构: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牛佛中心卫生院,四川自贡643208
  • 简介:小儿病毒性肠炎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儿童肠道疾病,常见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通常认为小儿病毒性肠炎对于健康儿童来说是自限性的,但在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其他疾病的患儿中,也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降低患儿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那么小儿病毒性肠炎的常用药治疗效果如何?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肠炎;常用药;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紫癜肾炎(HSPN)常用药治疗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有关过敏紫癜(HSP)药物治疗的中外文献,以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CT)为纳入标准,并对其方法学质量评估后进行分析。对于不能合并和Meta分析的单个研究结果进行分别描述。结果截至2006-06,本文检索有关HSP药物治疗中外文献共927篇(包括含两种以上药物的重复文献),通过阅读标题、摘要或全文,排除重复文献,鉴定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52篇,均获取全文。纳入文献中仅6篇为外文文献,余46篇为中文,所有文献按Jadad量表的质量标准均为低质量研究。(1)应用抗过敏药干预者疗效明显优于未用者,应用抗过敏药干预者疗效明显优于甲氰咪胍干预者,应用抗过敏药干预者疗效明显优于糖皮质激素干预者或与糖皮质激素干预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2受体拮抗剂治疗HSP与采用包括激素在内的综合治疗相比,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3)联合抗凝治疗措施有助于缓解重型HSPN患儿的病情,改善患儿的预后;(4)临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佐治过HSPN安全、有效;(5)本系统评价支持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小儿过敏紫癜肾损害的发生;(6)目前霉酚酸酯主要用于激素足量治疗和(或)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后尿蛋白仍未转阴者,或病理类型较重的HSPN,如新月体形成和局灶袢坏死;(7)雷公藤多苷为主的中药治疗HSPN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蛋白尿及血尿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及降低复发率;(8)CTX冲击治疗是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HSPN较好的治疗方案,CTX与激素联合应用较单独使用激素治疗疗效可靠,可提高临床缓解率;(9)加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HSPN较激素更有助于改善皮疹和消化道症状,�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 肾炎/治疗 系统评价 儿童
  • 简介:近年来,全球侵袭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的发病明显增加,儿童IFI亦呈增加趋势,而且在医院内感染中居重要位置。由于IFI常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儿,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变化与其他许多疾病很相似,使诊断存在一定难度,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延误治疗,病死率很高。所以,IFI的诊治已成为儿科当前的重要问题。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延误治疗 INFECTIONS 组织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医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源膀胱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0例神经源膀胱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中获随访96例,平均随访2年,症状好转者82例.结论对神经源膀胱患儿的手术治疗,术前应作全面的评价,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膀胱 神经源性 外科学
  • 简介:目的评价环磷酰胺(CTX)治疗增殖狼疮肾炎(PLN)的疗效和安全。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11月30日,获得CTX治疗PLN的相关RCT文献。由3名系统评价员进行资料提取和文献偏倚评价。依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选择报告研究结果和其他偏倚来源进行文献偏倚评价。计数资料采用OR值及其95%CI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CI表示。对同质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25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37篇RCT文献(n=2296)进入Meta分析。19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随机化方法,6篇文献采用了分配隐藏,4篇文献采用盲法,纳入文献均未提及是否选择报道结果,均未报告其他偏倚来源。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大剂量CTX组病死率(OR=0.24,95%CI:0.06~0.89)及SCr倍增发生率(OR=0.38,95%CI:0.15~0.96)显著低于小剂量CTX组。②CTX/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组终末期肾病(ESRD)(OR=0.56,95%CI:0.31~1.00)、SCr倍增发生率(OR=0.46,95%CI:0.26~0.81)及复发率(OR=0.18,95%CI:0.04~0.82)显著低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肾功能稳定(OR=1.94,95%CI:1.15~3.28)、带状疱疹(OR=2.63,95%CI:1.21~5.74)及闭经(OR=3.74,95%CI:1.85~7.57)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③CTX组带状疱疹(OR=3.92,95%CI:1.20~12.86)及闭经(OR=4.04,95%CI:1.66~9.82)发生率显著高于硫唑嘌呤组。④CTX/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OR=0.46,95%CI:0.28~0.76)及总缓解率(OR=0.66,95%CI:0.48~0.91)显著低于霉酚酸酯/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组,闭经(OR=6.13,95%CI:1.98~18.94)及WBC减少(OR=2.30,95%CI:1.41~3.76)发生率显著高于霉酚酸酯/糖皮质

  • 标签: 环磷酰胺 狼疮性肾炎 META分析
  • 简介:过敏紫癜(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全身小血管炎,病情发展而引起紫癜肾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大部分患儿病情缓解,主张HSP患儿早期使用激素。当患儿出现肾病水平的蛋白尿,或肾脏病理有50%以上肾小球新月体形成,或肾功能下降时,可采用多联药物强化治疗,免疫抑制剂可选择静脉注射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等。近年来,对反复复发的HSP及重症紫癜肾炎患儿,采取血浆置换或血液灌流治疗已取得明显疗效。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 肾炎 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
  • 简介:目的总结纳洛酮治疗儿童外伤脑梗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儿童外伤脑梗塞患儿,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纳洛酮治疗组,每组各23例,分别于人院当天起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加用盐酸纳洛酮治疗,疗程10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NIH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治疗组21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常规药物治疗组15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外伤脑梗塞患儿的疗效和预后。

  • 标签: 脑梗塞/病因学 脑损伤/并发症 脑梗塞/药物疗法
  • 简介:目的对中医综合治疗瘫痪(简称脑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对272例脑瘫患儿采用针刺(头、体针结合)、艾灸、穴位注射、中药洗浴、推拿按摩及中药口服等综合治法。结果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特别对年龄较小、肌张力低下型的患儿疗效显著。结论脑瘫贵在早期诊断,早期综合干预,中医针灸及穴位注射等治疗手段针对肌张力低下型患儿疗效明显。

  • 标签: 脑性瘫痪/中医药疗法 针刺手法 针灸治疗学 穴位注射 推拿手法 中药外用法
  • 简介:细菌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近年来,痢疾杆菌不断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为观察氟嗪酸对小儿细菌痢疾的疗效,我们将先以利福平治疗无效的患儿,改用氟嗪酸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氟嗪酸 细菌性痢疾 治疗小儿 痢疾杆菌 疗效 常见
  • 简介:目的腹型过敏紫癜是儿童常见的血管反应性疾病,常常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腹型过敏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也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丁撄教授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腹型过敏紫癜的过程中灵活运用黄连和紫草,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腹型过敏性紫癜 幽门螺旋杆菌 黄连 紫草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自制通幽合剂治疗小儿功能便秘(FC)的临床疗效。方法湖北省中医院儿科60例FC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调节饮食和排便习惯等基础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幽合剂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记录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性状和排便恐惧心理等改善情况,8周时随访观察便秘复发情况,统计分析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幽合剂治疗小儿FC疗效显著。

  • 标签: 便秘 通幽合剂/治疗应用 排便习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外伤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我们收治的24例外伤动静脉瘘患儿临床资料,男13例、女11例,年龄2~8岁。病变发生于上肢6例,下肢16例,颈部2例。对全部患儿行血管多普勒超声、CTA检查。22例管状型动静脉瘘行单纯瘘管结扎术,2例肢体末端囊瘤型动静脉瘘行动静脉瘘切除术。结果24例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肌张力正常,患肢或颜面部无肿胀,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对儿童外伤动静脉瘘宜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以彻底治愈,若已经出现并发症,应先彻底关闭瘘口,再治疗并发症。

  • 标签: 动静脉瘘 外伤 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小儿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对49例患儿的62个因机械外伤、烫伤或感染等所导致的深度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VSD技术进行前期清创治疗,待创面的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予以植皮等方法修复。结果49例患儿62个创面使用VSD治疗7~15d后,创面肉芽组织均能生长良好,植皮成活率在90%左右。未发现贫血、脓毒血症、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结论VSD技术应用于小儿大面积感染创面的修复,能够有效快速去除创面坏死组织,控制感染,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病程,减少换药痛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软组织感染 修复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敷背散以不同时间外敷治疗婴儿肺炎的时间与疗效关系。方法将90例婴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贴敷10min组,贴敷15min组,贴敷20min组。3组除给予西医常规治疗10d之外,均加用中药敷背散贴敷肩胛间区或肺部听诊啰音密集处,并分别采用10min,15min,20min不同的贴敷时间治疗,对治疗后的疗效及皮肤安全进行评价。结果3组病例临床症状在第3,7,10天时均有明显好转,第10天15min组,20min组疗效优于1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min组、20min组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皮肤安全比较10min组、15min两组皮肤阳性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in组、15min组皮肤阳性反应率低于2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3个月至1岁的肺炎患儿使用敷背散贴敷时间应以15min为疗效佳、皮肤安全最好。

  • 标签: 肺炎 敷背散 治疗应用 贴敷 外治法 儿童
  • 简介:刘秀云主任医师很荣幸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的委托,与申昆玲教授邀请的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部麻省总医院儿童呼吸中心主任,T.BernardKinane教授就儿间质性疾病,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儿童 分类 治疗 诊断 美国哈佛大学
  • 简介:目的探讨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应用于大龄儿童发育髋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关节囊,找到真臼,去除真臼内填充物和粘连带.复位股骨头;以髂前下棘上缘和坐骨大切迹为标志,作前1/2髂骨全板截骨,将髂骨外侧皮质沿髋臼弧上方1cm向内向后作半板截骨,然后向下向外下压旋转髋臼,嵌入植骨块,增加股骨头包容。结果本组共16例22髋,经2~4年的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15髋,良6髋.可1髋,术后优良率为90%。结论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是治疗发育髋关节脱位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髋关节 脱位 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痪的疗效。方法将890例脑瘫病患儿分为观察组450例和对照组440例。两组病例均采用西方医学Vojta疗法、Bobath技术、神经发育疗法和上田法作为基础康复疗法,观察组加用捏脊、针灸、理疗、穴位封闭等。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显著。

  • 标签: 脑性瘫痪/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 疗效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