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喉(LMA)通气道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并发症。方法选择ASAI~Ⅲ级,年龄3个月~6岁的患儿120例。手术涉及骨科、泌尿外科以及普外科非胃肠道的择期手术。按体重分为Ⅰ组(5~10k),Ⅱ组(10~20k)和Ⅲ组(20~30k),每组40例。所有患儿在插入LMA后,保留自主呼吸,然后给予外周神经阻滞、骶管阻滞、脊髓麻醉或局部麻醉。记录围术期生命体征和相关并发症,包括LMA置入过程中发生体动,气道反应活跃,憋气、呛咳、喉痉挛以及多次操作;通气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低氧(SpO2〈95%)和PETCO2升高(〉45mmHg);手术过程中LMA移位以及拔除LMA后低氧、舌下坠或喉痉挛等。结果插入LMA时体动、气道反应活跃以及多次操作等情况在各组中均有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中一过性低氧(12.5%)以及PETCO2升高(37.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中发生LMA移位(10%),另两组中无发生。拔除LMA后,舌下坠、气道梗阻等情况均高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低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除LMA后共有5例发现血迹,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kg以下患儿使用LMA时并发症相对较多.在麻醉方法的选择与麻醉处理过程中应十分谨慎。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副作用 喉面罩 呼吸 人工/方法
  • 简介:目的通过在小儿手术中建立喉通气(LMA)与气管内插管(Endotachealintadion)两种通气方式,总结喉通气(LMA)用于小儿手术的优越性。方法将80例拟行手术的小儿随机分成喉组(L组)与气管内插管组(E组),两组各40例,经快速诱导后分别插入喉和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放置与通气情况。结果喉顺利放入率为100%,气管内插管顺利率为90%,L组2例(5%)出现口腔漏气,E组无漏气,2种方法对通气均无明显影响。喉组插入喉后与诱导前循环各参数相比元明显差异。E组插管后,与诱导前循环各参数相比有显著性增高(P〈0.01),5分后趋于平衡,呼吸复苏后拔喉前与拔管前循环各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喉通气相对气管导管插入简单、方便,患儿对喉插入的耐受性较好,反应性小,适合于部分气道困难的麻醉,其麻醉过程平稳,不影响通气,是小儿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外科手术 腹腔镜 喉面罩 肺换气
  • 简介:目的总结以喉管理呼吸道,吸入麻醉复合骶麻在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应用,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对26例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于吸入麻醉诱导后置入合适的喉,并施以骶麻,在吸入麻醉加骶麻下施行手术,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无创动脉血压(NBP),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CO2分压(E1CO2)。术毕停吸入麻醉,拔出喉,面罩吸入100%的氧气,清醒后护送回病房。结果26例患儿均诱导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苏醒快且安静。结论以喉管理呼吸道,吸入麻醉复合骶麻对小儿尿道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尿道下裂/外科学 麻醉 氧吸入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