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人员最新在报告近68000人参加的大剂量维生E对预防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危险的结果.人们可能听说过,维生E是纯天然的抗氧化剂,服用维生E是预防癌症和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人们对它寄予很大希望,但研究证明这是个不切实际的希望.

  • 标签: 维生素E 无抗癌作用 至心力衰竭危险 药物副作用
  • 简介:维生D是脂溶性的维生,在鲑鱼等海鱼和动物肝脏中含有少量维生D,在蔬菜、水果中基本没有维生D,但是维生D却又是可以廉价取得的维生,因为人体皮肤中的胆固醇通过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就可合成维生D。

  • 标签: 维生素D 紫外线照射 动物肝脏 人体皮肤 脂溶性
  • 简介: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了颅内原发肿瘤的35%-60%。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0)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胶质瘤分为Ⅰ-Ⅳ级,其中Ⅲ、Ⅳ级为恶性胶质瘤,大约占所有胶质瘤的77.5%。目前对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疗法的综合治疗.虽然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存在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问题,总体预后仍然较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维生C(VC)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日益进展,国外的医疗工作者已将其作为肿瘤治疗的补充和替代疗法之一.并报道了静脉注射维生C治疗神经胶质瘤、卵巢癌、肾细胞癌、乳腺癌、大肠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前列腺癌、膀胱癌等肿瘤的临床病例,认为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就维生C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维生素C 抗坏血酸 神经胶质瘤 过氧化氢
  • 简介:根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资助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体血液中维生B含量较高将有可能降低发生肺癌的风险,这个结果对吸烟、非吸烟以及曾经吸烟的人群是相同的。这项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肺癌发病的机理,并将对预防其发生提供线索。

  • 标签: 维生素B 肺癌 风险 非吸烟 人体血液 基金会
  • 简介:E—选择(又称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主要由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并释放入血。它不但在白细胞定居及炎症反应中起主要作用,而且在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定向到达靶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启动,决定器官的特异性转移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探讨肺癌时E—选择表达及其与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本文对肺癌患者血浆中可溶性E—选择水平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癌 血浆 E-选择素 手术 内皮细胞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干扰α对白血病Raji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干扰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Raji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FRAP-PCR-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干扰α可显著的降低Raji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干扰α能抑制Raji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调亡,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干扰素Α RAJI细胞 生长抑制作用 细胞凋亡 端粒酶 白血病
  • 简介:目的研究舌鳞状细胞癌的Ki-67及E-钙粘的表达、肿瘤厚度、浸润方式及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等因素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舌鳞状细胞癌病例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E-钙粘的表达,同时测量肿瘤厚度、浸润方式、分化程度等病理指标,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分子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51例患者中,14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随诊期间死亡,用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为78.1%。E-钙粘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08),而Ki-67表达及肿瘤浸润方式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厚度、E-钙粘表达是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中预后与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厚度相关,Cox多因素分析颈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颈淋巴结转移是舌鳞状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厚度及E-钙粘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Ki-67表达及浸润方式是肿瘤分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E-钙粘素 KI-67 肿瘤厚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Someantitumoractivitiesofcomponent(E),extractedfromtherootofFagopynumCymosum(Trev)Meisn(FCTM),haverecentlybeendiscoveredinvivoandinvitro.ThecomponentE(CE)’spatternofactionwithtumorcellularDNAatthemolecularpharmacologicallevelwasinvestigatedbymacromolecularsynthesisexperiment(MSE)andhumanDNAinteractionsystemestablishedinourlaboratory.Theexperimentsdemonstratedthat,invitro,theagentcouldmarkedlyinhibittheincorporationof3H-TdRintothecellularDNA,andtheIC50inP388leukemiacellandinSGC-7901cellwas17.86μg/mland110.4μg/ml,respectively.Theagent,atmg/mllevel,couldproduceanintercalationreversionpatternwithDNAwithinashorttime(2hours).Butwhentheintervalwasprolongedforover4hours,theactionchangedtointercalationirreversiblepattern.Accordingtotheseobservations,theauthorsinferthatCEinteractswithDNAintwoways-directlyandindirectly.Theindirectaction,especiallyinlowconcentr

  • 标签: concentr DNA INTERCALATION INHIBIT ANTITUMOR PROLONGED
  • 简介:目的:研究放射线及槲皮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性变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VEGF、MMP-9表达对其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槲皮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分别观察放射线及不同浓度槲皮作用后24h细胞的侵袭能力的改变。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放射线单独及联合应用后Hela细胞中VEGF、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槲皮对Hela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24小时的IC50值约为120μmol/L。与空白组比较,X线照射24h后细胞侵袭能力增加(P﹤0.01),槲皮对HeLa细胞的侵袭能力具有抑制作用(P﹤0.01),槲皮与X线共同处理细胞后,仍具有明显的抑制侵袭能力(P﹤0.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线单独作用后VEGF、MMP-9蛋白表达在一定时间内有增加的趋势(P﹥0.05),槲皮、以及联合X线组VEGF、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X线照射后宫颈癌Hela癌细胞侵袭潜能短暂增强;槲皮能抑制X线照射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机制可能与槲皮能下调VEGF、MMP-9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宫颈癌 HELA细胞 放疗 侵袭性 MMP-9
  • 简介:目的:揭示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恩度,YH-16)与顺铂(CDDP)联合使用的抗血管形成作用。方法:首先以细胞增殖抑制、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凋亡分析,考察YH-16联合CDD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肝癌细胞系QGY-7701和SMMC-7721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其次,在HUVECs体外培养体系上,评价两药联合使用对细胞迁徙/侵袭和管道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YH-16与CDDP联合使用能协同地抑制HUVECs增殖和克隆形成,并增强了诱导细胞凋亡,上述作用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两药联合使用对HUVECs的迁徙/侵袭和管道形成也有协同的抑制作用。结论:在血管形成的多个环节上,YH-16与CDDP联合使用提高了抗血管形成的效能,联合用药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顺铂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抗血管形成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华蟾(cinobufagin)协同顺铂(cisplatin)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杀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MG-6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观察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情况和药物对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骨肉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并检测细胞凋亡率;相差显微镜观察骨肉瘤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学上的改变。结果华蟾和顺铂均对骨肉瘤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华蟾组、顺铂组及华蟾+顺铂组在药物浓度不同时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各不相同,在药物浓度低于80μg/ml时,各实验组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药物浓度达到80μg/ml时,华蟾组和顺铂组药物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不再增加,但华蟾+顺铂组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在药物浓度达到160μg/ml时,抑制作用仍强于其浓度为80μg/ml时。各实验组在药物浓度相同时华蟾+顺铂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独应用华蟾或者顺铂。结论华蟾+顺铂对骨肉瘤MG-63细胞的联合杀伤作用明显强于单独应用顺铂或者华蟾;在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方面,华蟾协同顺铂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效果显著,并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 标签: 骨肉瘤 顺铂 细胞凋亡 骨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E-ca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6例食管癌E-cad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粘膜细胞膜E-cad表达呈阳性。在癌组织中,E-cad细胞膜表达减弱。E-cad减弱表达率为65.8%(50/76),E-cad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P=0.02)、漫润深度(P=0.024)、静脉侵犯(P=0.04)、淋巴结转移(P=0.022)和临床分期(P=0.04)具有相关性;而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E-cad表达降低占56.25%(27/48),有淋巴结转移组占82.14%(23/28),两者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有静脉侵犯组E-cad表达降低率为92.86%(13/14)和无静脉侵犯组为59.68%(37/6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E-cad减弱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 标签: E-CADHERIN 表达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静脉 食管鳞癌
  • 简介:癌症化疗的治疗率在很大程度上受耐药性和严重副作用的影响。由于存在这些局限性,当前亟需改进治疗方案。提取自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为新抗癌药的开发提供了宝贵资源。为获得一个系统性的方法,我们建立了一个由取自传统中药的531种细胞毒性天然产品所构成的文献库(anti-cancernaturalproductlibrary)。针对10种细胞毒性最强的天然产品编撰了细胞学和药物基因组学概述。

  • 标签: 天然产品 抗癌产品 资料库 生物活性成分 药物基因组学 细胞毒性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介-11(rhIL-11)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rhIL-11)1.5mg/d皮下注射。结果患者化疗后使用rhIL-11,其血小板计数最低值较未用rhIL-11治疗的平均值显著升高。结论rhIL-11是治疗肿瘤病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有效药物。

  • 标签: RHIL-11 血小板减少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汉防己甲(Tet)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Tet对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比较单纯照射组(4Gy)、照射(4Gy)+Tet(1μmol/L)组、单用Tet组(1μmol/L)及空白对照组间SPC-A1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差异。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来计算受照射后的细胞存活率,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D0、Dq、SF2。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前后SPC-A1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结果Tet对SPC-A1细胞的24、48和72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77、5.78、和3.89μmol/L。照射+Tet组24、48、72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单纯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照射+Tet组的D0、Dq和SF2值分别为(1.551±0.045)Gy、(0.522±0.023)Gy和0.503±0.008,均低于单纯照射组。放射增敏比(SER)为1.48。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导致了SPC-A1细胞G2期阻滞(P<0.05)。联合Tet后可以降低G2期阻滞细胞比例(P<0.05)。结论Tet可以有效增加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放射导致的G2期阻滞细胞比例,从而使DNA的损伤固定,发生增殖性死亡。

  • 标签: 汉防己甲素 肺腺癌 放射增敏 G2 期阻滞
  • 简介: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xpressionofE2FandBcl-2andtheclinicopathologicalsignificance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Methods:TheexpressionsofE2F-3andBcl-2in74patientswithhepaticcarcinoma,paracarcinomaand15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weredetectedbyS-P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Results:TheexpressionofE2Finhepaticcarcinoma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paracarcinomaorlivercirrhosis(P<0.005),theexpressionofBcl-2inhepaticcarcinoma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paracarcinoma(P<0.005),inwhichBcl-2expressionwaslowerthaninlivercirrhosis(P<0.05).TheexpressionofE2F-3wasrelatedwithhistologicalgrade,tumorsize,andtheexpressionofBcl-2wasrelatedwithhistologicalgrade,tumorsizeandtumornumber.TherewascorrelationbetweentheexpressionofE2F-3andBcl-2inhepaticcarcinoma.Conclusion:E2F-3andBcl-2expressionmayplayanimportantroleindevelopment,progressionandcellapoptosisoftumor.

  • 标签: E2F-3 BCL-2 基因表达 临床研究 肝细胞癌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雷公藤红对鼻咽癌CNE-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为中药雷公藤红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寻找新的放射增敏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雷公藤红对CNE-1细胞的抑制率,并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雷公藤红对CNE-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集落形成方法和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放射剂量-细胞存活曲线;观察雷公藤红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法观察雷公藤红对CNE-1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雷公藤红对Fa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对CNE-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随作用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IC50为32μg/m1);镜下可见核浓缩、聚集、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凋亡特征;集落形成方法显示雷公藤红和照射联合作用于CNE-1细胞,表现为剂量生存曲线左移,SER增加,Do减低,Dq变小,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强,雷公藤红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有明显的放射增敏效应。流式细胞法结果显示雷公藤红影响CNE-1细胞周期再分布,随药物浓度增加,作用48小时后CNE-1细胞G1期G2/M期比例逐渐增加,S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显示随着雷公藤红作用浓度增加Fas蛋白表达上调。结论雷公藤红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放射增敏作用。放射增敏的机制可能与雷公藤红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G2/M期并使S期细胞减少以及细胞Fas蛋白表达变化导致凋亡增加有关。

  • 标签: 雷公藤红素 鼻咽癌 放射增敏 FAS蛋白
  • 简介:去年的某一天.一家医院接生了一名早产儿,一出生就全身真菌感染.十分危重。为了控制感染,医生们先后用了7种抗生,奇怪的是每种抗生使用两三天就失效了,经检查明确,这个小生命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对这7种抗生耐药了。又一个出生7天的小女婴因呼吸道感染住院.医院在对其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15种抗菌药敏试验中发现.仅有4种抗生中度敏感或敏感.也就是说其余11种都无效,耐药种类高达73%!……

  • 标签: 抗生素滥用 肺炎克雷伯氏菌 全身真菌感染 抗生素耐药 呼吸道感染 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