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化疗前后端粒活性的变化,探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对卵巢癌端粒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43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行首次卵巢癌细胞减灭+淋巴结清扫术,采用TRAP-PCR-银染法测定癌组织的端粒活性;RT—PCR法测定hTERT基因的表达;抗生素一生物素过氧化复合物(SP)免疫组化法检测hTERT蛋白的表达。术后予顺铂+环磷酰胺(A组)、顺铂+紫杉醇(B组)、顺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C组)全身化疗6.5(6~8)个疗程,选取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残存、血液CA125水平在正常范围者30例(A组13例,B组11例,C组6例)行二次探查术,术中取原病灶周围组织活检,测定其端粒活性、hTERT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随访3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43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化疗前端粒活性的高低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FIGO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组化疗方案均有下调端粒活性的作用,化疗前后端粒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8.37%、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下调端粒hTERT蛋白的表达较明显(P〈0.05)。化疗后hTERT蛋白的表达较化疗前明显下调(P〈0.05),但患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具有抑制端粒活性的作用,顺铂+紫杉醇化疗后端粒活性下调明显,但未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可能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有关。

  • 标签: 卵巢肿瘤 端粒酶 HTERT 化疗 顺铂
  • 简介:综述MMP-13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MMP-13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发现MMP-13通过促进肿瘤血管新生、活化细胞生长因子及降解细胞外基质等方式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MMP-13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以其作为新的治疗靶点的实验研究正在进行中。MMP-13在不同分期乳腺癌中均有表达,临床试验证明MMP-13的表达增加与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相关,但其表达及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MMP-13抑制剂,靶向阻断其作用,有望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MMP-13 乳腺癌 预后 靶向治疗
  • 简介:1概述培门冬(polyethyleneglycolconjugatedaspara-ginase,PEG—ASP),即左旋门冬酸胺酶聚乙二醇轭合物,是一种对于门冬酰胺酶进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化学偶联修饰后的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属于长效门冬酰胺酶。1994年,PEG.ASP(Enzon公司生产,商品名:Oncaspar)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首先在美国上市,1996年在欧洲获准上市。该药保持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的生物活性,降低了外源性细菌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同时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大为延长,是L.ASP的4—6倍,增强了药物的疗效;

  • 标签: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