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病毒学家HaraldZurHausen首次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密切相关的假设,随后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1995年,IRAC专题讨论会上确定了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

  • 标签: HPV感染 预防性疫苗 宫颈癌发生 应用 中国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癌症病人大多有看中医吃中药的经历,但却少有人知道中医与西医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体系。本期唐云医师用了大量篇幅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医治病原理,就是希望病友们能更多了解中医的思维方式,学着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与自然的关系。用整体的观念,治本的观念把养病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我们不是为了吃中药而了解中医,是为养护自己的生命。

  • 标签: 中医治病原理 癌症病人 思维体系 思维方式 中药 身体
  • 简介: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椎体后凸成形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我院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的48例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CPC组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61-82岁,平均69.59岁;PMMA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67-89岁,平均71.23岁。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检查。评价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止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手术满意度、椎体压缩率、局部后凸畸形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后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VAS评分、止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手术满意度、椎体高度恢复及局部后凸畸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继发骨折及骨水泥渗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C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分别为(23.26±10.08)%、(23.39±11.23)%,较术后即刻的(17.22±14.19)%椎体高度有所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CPC与PMMA一样安全有效,可以缓解疼痛、提高活动能力,但CPC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后会有部分丢失。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 压缩性 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成形术
  • 简介:多孔钽是一种类似于松质骨的低弹性模量金属,目前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如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脊柱外科、骨移植替代物、关节融合)。它的十二面体多孔结构是通过碳气相沉积/渗透技术将纯钽浇筑到碳晶体支架上获得的。这个过渡金属拥有着一些有趣的生物材料性能,包括人们熟知的高容积孔隙率(70%~80%),良好的力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等,还具有很好的骨和纤维的生长特性,能够允许骨与软组织快速和大量的附着。钽软骨复合材料在体外实验早期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为未来的关节表面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现就多孔钽近年来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在关节融合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多孔结构 关节融合 生物学活性 膝关节置换术 骨移植替代物
  • 简介: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转录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与目标mRNA结合抑制蛋白的翻译,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死亡.人let-7家族为miRNAs的一种,有13位成员,位于9个不同的染色体位点,许多恶性肿瘤往往失去let-7家族的表达调控作用,因此,let-7家族被视为抑癌基因.因能调控细胞的终末期分化及凋亡,恢复let-7家族的表达在癌症的治疗中是有意义的.作者对let-7家族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 标签: LET-7 MIRNA 抑癌基因 细胞凋亡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骨水泥股骨假体取出的影响。方法患者入选标准:年龄45—79岁,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5—20年;无菌性骨水泥假体松动;单侧翻修;初次手术用国产假体及骨水泥;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患者按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干预组术前5天开始,每日1次(2000次脉冲),每次30min,共5次f10000次脉冲)的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术前不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由同一人按完整拔除标准(一次性完全拔除)、开骨取出标准(无法拔除或仅部分拔除)、耗时计算标准(自开始取时始至全部取出时止)、出血量计算标准(自切皮始至缝皮止)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数据,并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4个方面行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结果干预组假体完整拔出者(16例中8例,50.00%)较对照组(16例中2例,12.50%)多(P〈0.05),非完整拔除者干预组开骨者(8例中2例,25.00%)较对照组(14例中10例,71.43%)少(P〈0.05);干预组取出植入物耗时(310.1±129.5)S较对照组(978.9±110.2)s短(P〈0.01);干预组术中出血量(610.9±126.5)ml较对照组(1110.1±140.4)ml少(P〈0.01)。Harris评分术前1周干预组(69.1±4.5)与对照组(70.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干预组(94.1±3.5)较对照组(90.9±4.2)高(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利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骨水泥股骨假体取出。

  • 标签: 冲击波 人工髋关节置换 翻修 骨水泥股骨假体
  • 简介:大肝癌是指肿瘤直径〉5cm的肝癌,而巨大肝癌则是指肿瘤直径〉10cm的肝癌,两者约占临床确诊肝癌患者的75%。以往认为大肝癌和巨大肝癌因病情相对较晚,大多放弃手术治疗,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我们在国内外首先发现并定义了一类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病理与分子病理特征的肝癌亚型,

  • 标签: 肝肿瘤 大肝癌 肝切除术 技术
  • 简介:目的:比较通过弧形骨钻与直骨钻注入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模型中分布,评价弧形骨钻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个新鲜小牛胸腰椎椎体标本(T10~L5)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脱钙法建立骨质疏松椎体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弧形骨钻,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直骨钻。在透视下分别进行椎弓根穿刺,分别记录骨钻尖端越过椎体中线的数量及骨钻尖端至椎体中线距离,然后在透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记录骨水泥分布情况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骨钻尖端越过椎体中线的椎体数分别是18个和7个;弧形骨钻与直骨钻尖端至椎体中线距离分别为(4.5±0.6)mm和(1.1±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5.5±1.4)ml和(4.1±1.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过中线分别是19例与11例,骨水泥渗漏数分别为4例与9例。结论实验证明弹性弧形骨钻可以改变穿刺通道的方向,且能引导骨水泥的分布,实现单侧穿刺骨水泥椎体两侧都能均衡分布的目的。

  • 标签: 脊柱 骨质疏松性骨折 动物实验 骨水泥成形术 骨钻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成像序列在乳腺肿瘤M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乳腺肿瘤MR受检者进行T2WI、DWI、T1WI动态增强扫描和T1WI延迟扫描,分析各种成像技术应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本组75例患者的扫描图像中达到优良的百分比T2WI为93.33%,DWI为18.66%,T1WI动态增强扫描为72.00%,T1WI延迟扫描为97.33%。结论减少运动伪影,序列优化缩短检查时间,合理应用脂肪抑制技术,对DWI序列b值的正确选择,以及充分应用并行采集技术等均有助于提高乳腺肿瘤MR检查的图像质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应用
  • 简介:靶向治疗技术是治疗肝癌的新途径。目前,肝癌的靶向治疗技术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介绍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技术和纳米磁性靶向治疗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和价值。

  • 标签: 靶向治疗技术 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肢体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的疗效,并与病段切除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3—2012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骨巨细胞瘤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35岁。病变部位位于股骨远端12例,股骨近端2例,胫骨近端8例,胫骨远端2例,桡骨远端6例,肱骨近端3例,腓骨近端4例。按照Campanacci分级:Ⅱ级15例,Ⅲ级22例。治疗方法: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或加内固定16例;病段切除21例,其中病段切除加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13例。结果随访4-12年,平均随访6年。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复发3例,复发率18.8%;病段切除组复发2例,复发率9.5%(均为软组织内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随访: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7年发生骨关节炎1例,未予特殊处理;病段切除组肿瘤假体重建组分别于术后5年、12年因松动返修各1例。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骨水泥填充组平均评分为28分,病段切除组为22分。功能评定优良29例,中差8例,其中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优良率为93.8%,病段切除组的优良率为66.7%。结论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是肢体骨巨细胞瘤治疗的有效方法,彻底清除病灶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对于CampanacciⅢ级合并病理性不稳定骨折者可选择病段切除或加假体重建,应注意假体相关并发症。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外科手术 刮除术 骨水泥成形术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乳腺外科精准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例女性患者例行体检,超声检查发现右侧乳腺有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断,行多排CT胸部平扫、乳腺3.0TMR平扫+增强检查,获得CT和MRIDICOM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进行立体三维模型重构,而后运用混合现实技术显示。结果基于CT、MRI影像学原始数据的高清混合现实显示技术能清晰显示乳腺解剖结构,标记肿瘤,明确诊断,使医患沟通简单、明了,手术路径清晰,在尽可能保全正常组织的同时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缩短。结论混合现实技术为代表的医学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与医学有机融合,为临床诊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地改变,降低了对经验与想象力的依赖,为医生每一刀提供了三维精准数字化的科学依据,在乳腺外科精准手术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乳腺肿瘤 混合现实 精准手术
  • 简介: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是一种使用特殊的增强表面直接捕获待测样本中的蛋白质分子,然后经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被捕获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丰度的新兴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子宫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等方面。SELDI-TOF-MS技术通过寻找肿瘤病人相关的特异性蛋白用于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记物 SELDI-TOF-MS技术 蛋白质组学 预后
  • 简介:CLARITY技术是近年出现的使器官组织透明化的实验技术,对完整器官组织实现透明化后,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下实现研究对象的三维成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本文就CLARITY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展望作一总结。

  • 标签: 生物技术 CLARITY技术 透明化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三维成像
  • 简介:目的回顾性总结应用肿瘤整形外科技术修复头皮肿瘤切除后继发创面的经验,探讨其优势。方法对38例头皮良、恶性肿瘤患者依照肿瘤处理原则,在切除肿瘤后,对继发缺损创面分别采用植皮、邻位皮瓣、大网膜+皮片游离移植、皮肤软组织扩张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38例中4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创面延期愈合;3例皮片部分(10%~15%)坏死或水疱形成;1例扩张器外露;1例大网膜坏死;29例伤口Ⅰ期愈合。20例经3个月~12年随访:1例因所植皮片部分菲薄而出现小面积溃疡,经再次植皮后痊愈;3例死亡(肺部转移2例,脑溢血1例);16例外形较满意。结论头皮肿瘤切除后的继发缺损创面用整形外科技术进行完好修复,可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肿瘤整形外科技术 头皮肿瘤 邻位皮瓣 大网膜游离移植 游离皮片移植 软组织扩张术
  • 简介:CT脑灌注扫描是一种新兴的检查技术。它通过产生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blood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imetopeak,TTP)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surface,PS)图,对脑灌注进行快速定性及定量评估,在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以及评价预后等方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对该技术应用仍存在一些争议.

  • 标签: 脑肿瘤 灌注CT
  • 简介:目的蛋白质组学是继基因组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在肝脏疾病研究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综述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肝癌 肝病
  • 简介:目的检测PSC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SCA在胰腺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包含78例导管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病人,10例正常胰腺组织的100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芯片中PSCA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78例胰腺癌病人中,PSCA阳性表达率为79.5%(62/78),与正常组比较PSCA表达与胰腺癌显著相关(χ^2=15.81,P〈0.005),与慢性胰腺炎比较PSCA亦与胰腺癌显著相关(χ^2=11.33,P〈0.005);PSCA表达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SCA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相关,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型无关。

  • 标签: 胰腺癌 PSCA 组织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