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胰腺癌的诊治目前仍是医学界的难题。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技术,它通过热效应使靶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而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目前临床上已将HIFU技术用于治疗胰腺癌,并被认为是安全可行的,本文就近年来HIFU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癌 高强度聚焦超声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其中很多治疗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没有实际的治疗作用渐渐被人抛弃。而另有一些治疗方法,却逐渐在临床治疗中扎下根来,并且不断发展,不断深入,成为临床可靠的治疗手段。比如肝癌的介入治疗,白血病的砒霜诱导治疗,肿瘤微创性腔镜外科治疗,放疗的伽玛刀、X刀等等,给肿瘤病人带来福音。新近发展起来,由我国率先在肿瘤临床广泛应用的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因为良好的治疗和无创性,已经成为体外肿瘤局部治疗的新方法。由于超声聚焦治疗与传统手术、放化疗三大肿瘤治疗性质完全不同,许多肿瘤在常规治疗方法没有效果的情况下,超声聚焦却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高强度超声聚焦开辟了临床肿瘤治疗的新领域。我们知道,在肿瘤治疗中任何治疗方法,只要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某一种肿瘤,都是肿瘤治疗的重要进步。

  • 标签: 21世纪 肿瘤 治疗 高强度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替吉奥(S-1)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n=61)和B组(n=59),两组均接受口服S-1治疗。根据体表面积(BSA)制定方案:BSA〈1.25m2,80mg/d;1.25~1.5m2,100mg/d;〉1.5m2,120mg/d;d1~d14,3周为1周期。仅A组在S-1基础上联合HIFU。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版评价近期疗效并计算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采用NCICTCAE3.0标准评价毒副反应,记录疼痛缓解率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全组均可评价近期疗效。A组获CR3例、PR15例、SD28例和PD15例,RR和DCR分别为29.5%和75.4%;B组获CR1例、PR5例、SD15例和PD38例,RR和DCR分别为10.2%和35.6%;A组的RR和DCR均高于B组(P〈0.05)。A组的中位生存期(OS)为11.2个月,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0.0%和40.0%,均优于A组的7.9个月、70.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疼痛缓解率为57.4%(35/61),高于B组的20.3%(1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3~4级毒副反应,1~2级毒副反应为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腹泻、手足综合征及神经毒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联合S-1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轻且患者可耐受,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胰腺肿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替吉奥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结合和未结合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marrowmononuclearcells,BMMCs)移植的打压植骨治疗骨循环研究协会(associationresearchcirculationosseous,ARCO)分期IIB期、IIC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34例(53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ONFH)手术患者获得随访。男27例,女7例。手术时年龄28~42岁,平均38.1岁。手术方法:微创扩大髓芯减压坏死灶清除、人工骨打压植入。BMMCs移植组加入5ml浓集后的BMMCs,单纯植骨组未加入BMMCs。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髋功能改善情况,应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进行临床疼痛测定,影像学按股骨头是否塌陷及病灶修复情况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整体术后终末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64.1±4.6)分vs(78.8±4.8)分,(P=0.0000)。与单纯植骨组相比,BMMCs移植组术后终末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幅度更明显(28.6±0.5)%vs(18.4±1.7)%,(P<0.0001)。两组患者整体术后终末随访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6.3±0.9)分vs2.6±0.7)分,(P=0.0000)。与单纯植骨组相比,BMMCs移植组术后终末随访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幅度更明显(-66.3±1.4)%vs(-51.7±2.9)%,(P<0.0001)。BMMCs移植组临床成功率(21/26)高于单纯植骨组(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MCs移植组放射学成功率(23/26)高于单纯植骨组(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微创扩大髓芯减压坏死灶清除、人工骨打压植入术在选择合适的中早期非创伤性ONFH(ARCO分期IIB期、IIC期)可获得优良的中期疗效。结合浓集BMMCs移植可提高保留关节手术疗效和骨修复质量。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减压术 外科 假体和植入物 骨髓单个核细胞
  • 简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运用中西医两种不同治疗方法解决患者的不同问题,是我国医务工作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并逐渐完善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已得到中西医专家的共识。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肿瘤 治疗方法 医务工作者 医疗实践
  • 简介: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过继免疫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位诊断明确的晚期HCC患者,随机分为2组。海扶组25例,接受单纯HIFU治疗;综合组25例,除给予HIFU治疗外,还接受自身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回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标志物、肝功、免疫状态、生存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单纯HIFU组(P〈0.05)。结论:HIFU与DC-CIK过继免疫具有协同治疗效果,HIFU联合DC-CIK能提高晚期HCC患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原发性肝细胞癌 高强度聚焦超声 过继免疫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温度图(temperature-map,T-Map)实时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热消融羊离体腰椎间盘的可行性.方法取6列离体南疆黄羊腰骶段脊柱,在磁共振导航下,高强度聚焦超声从前方对其L2~S1椎间盘行定点辐照,剂量为350W,持续时间分别为20s、40s、60s、80s、100s、120s、140s、160s和180s,辐照过程中以磁共振成像温度图实时监控椎间盘前缘、后缘、髓核以及同水平脊髓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椎间盘过程中,磁共振成像温度图监测点的温度呈现逐渐升高,但升高的速度逐渐下降;辐照180s后,椎间盘前、后缘温度超过50℃,髓核中心温度超过75℃,硬膜前缘的温度不超过45℃.结论磁共振导航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中,高强度聚焦超声能提供足够高的温度,灭活羊离体腰椎间盘纤维环内神经感受器,并使髓核溶解、变性、萎缩;磁共振成像温度图可实时定点监控热消融区温度变化.本实验初步验证了磁共振成像温度图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热消融羊离体腰椎间盘是可行的,磁共振导航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潜在方法.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磁共振成像 温度图 腰椎间盘 离体
  • 简介: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结合125Ⅰ粒子植入对Ⅳ期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远处转移不能根治Ⅳ期直肠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3月诊治的152例Ⅳ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其预后因素.结果152例Ⅳ期直肠癌患者,119例合并有梗阻、出血或穿孔,行姑息性手术,包括原发灶姑息切除及肝转移灶切除25例,仅原发灶姑息切除66例,单纯造口术或开腹探查28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有45例接受125Ⅰ粒子植入.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无关;原发灶切除、转移灶切除、肿瘤合并症、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及125Ⅰ粒子植入等因素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转移范围及是否切除、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和125Ⅰ粒子植入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Ⅳ期直肠癌原发肿瘤引起的梗阻、出血或穿孔等合并症者,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结合岱I粒子植入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疗效.

  • 标签: 直肠肿瘤 姑息手术 125I粒子植入 预后
  • 简介:<正>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我国肿瘤学者在中西医结合防治癌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医药预防癌症的研究某些中药或复方具有癌症化学预防作用和潜能经研究已知许多中药(食用及非食用植物)能防止和减少致癌物质诱发癌形成,有抗致突变、抗促癌及抗化学致癌作用。

  • 标签: 肿瘤病 癌症化学预防 中西医结合 化学致癌 致突变作用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体外处理胰腺癌细胞株PANC-1后仍存活细胞的STAT3/pSTAT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关系。方法:建立琼脂凝胶包埋的人胰腺癌组织体外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标记,实验组行JC200型HIFU治疗仪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HE染色观察标本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STAT3/pSTAT3蛋白表达变化。再将体外胰腺癌细胞实验模型分别行不同剂量的HIFU照射(0J,100J,200J,400J,800J),通过MTT观察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通过Westernblot检测STAT3/pSTAT3表达情况。结果:经HIFU治疗后,离体的胰腺癌靶区组织病理可以看到明显的凝固型坏死灶,细胞结构消失,免疫组化染色可见HIFU治疗的靶区组织棕色颗粒明显减少,提示治疗后STAT3/pSTAT3蛋白表达减低;MTT细胞增殖率检测提示与对照组(0J)相比,低功率组(100J,200J,400J)细胞增殖抑制无明显差异,高功率组(800J)的细胞增殖率明显减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STAT3/pSTAT3表达提示低功率组(100J,200J,400J)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HIFU能有效的治疗胰腺癌,其机制可能与破坏肿瘤细胞自身结构及影响STAT3/pSTAT3蛋白表达有密切关系。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胰腺癌 细胞凋亡
  • 简介:肿瘤已成为我国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1亿多人,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多数病人的病情已属中晚期,病情重,症状多,痛苦大,疗效差。本文主要介绍了老年人为什么容易患肿瘤,老年人容易患哪些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主要途径,以及如何合理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肿瘤。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老年肿瘤 和合 老年人 病情
  • 简介:目的探讨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清扫范围与淋巴结转移区域分布规律。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肿瘤数据库,基于Nishi分型选取其中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肿瘤,直径≤40mm并R0切除患者相关肿瘤学数据勾勒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高频转移站别区域图。结果纳入306例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结果显示:pT4期肿瘤占87%、pN阳性占77.8%、pTNM分期Ⅲ期占74.5%;肿瘤直径(25.44±18.03)mm;腹腔淋巴结转移高频区域依次是贲门左右侧(第1、2组)、小弯侧胃左血管周围(第3组)、胰腺上缘腹腔干(第9组)及其主干分支胃左动脉(第7组)、肝总动脉(第8a组)、脾动脉近端(第11p组)、肝动脉(第12a组)周围以及食管裂孔周围(第19、20组);胃远端区域转移较为罕见。结论瘤体直径≤40mm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清扫区域应集中在贲门左右侧、小弯侧、胰腺上缘腹腔干及其主干分支以及食管裂孔周围,胃远端及大弯侧区域淋巴清扫外科获益价值存疑。

  • 标签: 胃食管结合部 腺癌 淋巴清扫 胃切除术 淋巴转移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0例胰腺癌先行动脉灌注化疗,2周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5~6Gy,共7~8次.结果有效率(CR+PR)为70%,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3%、36.7%.结论动脉灌注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对胰腺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动脉灌注化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胰腺癌 预后 梗阻性黄疸
  • 简介:原发于肾脏的血管肉瘤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表现为肉眼血尿合并右肾盂内占位病变。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肾血管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循证医学(EBM)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最充分的证据,并对病人做出最佳诊治决策的一门新的学科。EBM以“证据为基础”的概念和模式,与中医学本质上相一致。EBM在临床试验研究中强调随机对照的原则,但中医肿瘤临床试验中在这方面尚存在不足,若能遵循EBM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研究,利用循证医学观点来指导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循证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中医肿瘤学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接受贝伐单抗结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接受贝伐单抗结合化疗治疗的6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探讨治疗时间、心血管副反应、K-ras基因型、单器官转移部位及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接受治疗超过半年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长于治疗时间半年以内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43)。出现心血管副反应的患者中位PFS及OS长于未出现心血管副反应的患者(P=0.014;P=0.032)。K-ras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PFS及OS有统计学差异(P=0.024;P=0.039)。单器官转移至肝脏的患者与单器官转移到卵巢的患者,其PFS及OS无统计学差异(P=0.853;P=0.835)。行贝伐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其OS长于未行维持治疗的患者(P=0.013)。结论:在贝伐单抗和化疗联合治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中,治疗时间和出现心血管副反应可能是患者的预后因素。行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可使患者生存受益。

  • 标签: 结肠癌 贝伐单抗 化疗 生存分析 预后
  • 作者: 张敬枚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
  • 机构:四川省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 眉山620500
  • 简介: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高,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胃癌是中国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女性也处于常见肿瘤的前列。每年新发胃癌的患者数量约为42万人,死亡人数约为32万人。虽然近年来中国胃癌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庞大,胃癌的绝对数量仍然很高。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能够综合发挥中西医疗法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普。

  • 标签: 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了解二硝基氯苯(DNCB)结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对其抗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把HBIG(13mg/500μLPBS)分别与不同剂量(0.025,0.25,2.5mg)的DNCB(预先溶于DMSO,10mg/mL)结合,并予系列倍比稀释十次后,分别以DMSO及无菌水为两对照组,共组成五组,55个标本。以ELISA法分别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的效价。结果DMSO、无菌水、低剂量、中剂量与高剂量组五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91%(10/11)、72.73%(8/11)、81.82%(9/11)、81.82%(9/11)和72.73%(8/11),其抗体阳性率以,检验无差异(P〉0.05)。经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analysisofvariance),五组间在各稀释度的吸光值(OD450)上无差异(P〉0.05),而各稀释度处理组间则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一定范围内,DNCB的结合对HBIG的抗体效价没有影响,推测免疫球蛋白(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可作为DNCB(或其它类似半抗原)靶向治疗的一种有效载体。

  • 标签: 乙肝免疫球蛋白 DNCB 靶向治疗 抗-HBS 半抗原
  • 简介:目的应用CapeOX方案作为一线化疗方案,结合手术切除治疗仅局限于肝脏的不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评估是否改善预后。方法对不可切除性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capeOX方案化疗,每2周期评估1次,如可行治愈性切除则考虑手术。术后继续CapeOX方案化疗。记录化疗缓解率及手术切除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及生存状态。结果2005年7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51例患者符合标准,化疗后缓解22例,缓解率为43.1%(22/51),其中15例行治愈性切除。术后有5例出现并发症,无手术死亡,随访中位时间21个月,6例复发,其中4例死亡,其他均存活。化疗无效的或化疗后肿瘤缓解但未能行肝切除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和19个月。结论应用CapeOX方案化疔可以使部分患者肿瘤缓解.结合肝切除术,可延长患者的生命。

  • 标签: 结直肠癌 不可切除的肝转移 化学治疗 肝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