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胸膜间皮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2007年6月至2016年6月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CT征象与特点。结果诊断胸膜间皮瘤有意义的影像征象包括: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纵隔固定,患侧胸腔体积缩小;肋骨骨质破坏;有石棉接触史者可出现胸膜斑、胸膜钙化;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CT增强特征有:增厚的胸膜一般有明显强化,肿瘤有囊变、坏死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检查在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中有价值,但影像征象特异性不显著,与其他胸膜病变鉴别仍有难度,临床应结合病史及实验室资料综合判断。

  • 标签: 胸膜间皮瘤 CT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随着放射治疗在脑肿瘤的广泛应用,引起放射性坏死的机会明显增加。准确、早期的鉴别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直接影响着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常规CT和MRI不能准确的鉴别脑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本文介绍了新的影像学方法(CT、MRI灌注,Xe—CT,MRI弥散成像,波谱分析,SPECT,PET)对其鉴别的价值。

  • 标签: 脑肿瘤 肿瘤复发 放射性坏死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于鉴别舌鳞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42例舌鳞癌患者,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观察并比较舌鳞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常规MR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测量各淋巴结的长径(L)、横径(S)、T2信号强度、平均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者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分析,评价上述各项指标鉴别舌鳞癌及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转移淋巴结短径(S)、长径(L)、平均ADC值与非转移淋巴结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和常规MRI术前诊断出的转移肿大淋巴结与术后病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淋巴结S/L、T2信号强度与非转移淋巴结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面积分析淋巴结ADC值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淋巴结阳性准确度最高。结论在常规影像学基础上,定量分析测量ADC值有助于舌鳞癌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的检出。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舌鳞癌 淋巴结转移 术前诊断
  • 简介:在临床实践中,甲状腺滤泡癌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一个难点。由于组织病理学经常难以诊断,因此需要一些分子标记物来帮助确定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良恶性。本文将目前已发现的几种最新的能辅助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分子标记物,予以综述介绍。

  • 标签: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分子标记物
  • 简介:背景与目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常用T1WI及T2WI,而DWI应用较少。本文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和DW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及DWI表现。结果:7例MRI呈明显蜂窝状样改变,其中4例与侧脑室或胼胝体壁间见“丝条状”牵拉影.肿瘤实质在R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1例肿瘤呈实体性。7例行DWI检查,其实质均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ADC值为(0.830±t0)x10-3mm2/s,5例瘤内见血管影;4例同侧脑室明显扩大,3例双侧脑室扩大;MRI和DWI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结果基本相同,MRI对肿瘤形态、肿瘤周围结构的显示较DWI清楚,但DW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对肿瘤的诊断更灵敏、更准确。结论:MRI和DWI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中枢神经细胞瘤 磁共振 扩散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Adler分级法、弹性超声的弹性评分法及两者联合应用在宫颈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三种超声检查方法对140例宫颈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绘制ROC曲线,确定截点值,并分别计算三种超声检查手段的敏感度(Se)、特异度(Sp)、准确度(ACC)。结果:140例宫颈占位性病变中良性组63例,恶性组77例。Adler分级法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71.43%,准确度79.29%,曲线下面积为0.84;弹性评分法的敏感度为75.32%,特异度为82.54%,准确度78.57%,曲线下面积为0.85。联合分级法的敏感度为84.44%,特异度为90.47%,准确度87.14%,曲线下面积为0.91。结论:弹性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宫颈恶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但两者联合应用后的联合分级法的诊断效能优于两者单独应用时的诊断效能。

  • 标签: 宫颈癌 弹性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本组收集2002年9月~2011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例CNC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22~55岁,中位年龄31-3岁。6例患者因头痛、呕吐及视物模糊等颅高压症状入院。

  • 标签: 神经肿瘤 收集 CNC 颅高压症状
  • 简介: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超声造影技术,亦即对比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是本世纪初在欧洲发端、2004年引入我国的一项超声诊断新技术。CEUS使用的造影剂主要成分为惰性气体,以迄今惟一在我国上市的SonoVue(声诺维)为例,

  • 标签: 肝脏肿瘤 超声造影 诊断治疗 应用
  • 简介:超声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radiationtherapy,IGRT)是通过采集靶区二维超声断层图像或三维重建技术,辅助减小分次治疗的摆位误差、分次治疗间的靶区移位和变形以及同一分次中的靶区运动的技术。本文将系统回顾三维超声成像作为日常图像引导工具在放疗中的应用,并讨论这种成像技术在多种部位(如前列腺癌、妇科肿瘤和乳腺癌)中包括详细的扫描、采集技术及使用步骤的运用。最后,简要回顾放疗中用于靶区定位的其他成像技术,并比较这些成像技术之间的差异。

  • 标签: 超声成像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索纤维异常增殖症(FD)与骨化纤维瘤(OF)的鉴别诊断。方法通过44例FD与66例OF的病理和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和诊断。结果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F组初发年龄、初治年龄、牙症状、体征和颌面痛及牙槽颊侧和(或)舌侧隆起,均明显高于FD组(P〈0.05)。OF发生于下颌骨较多,而FD则上、下颌骨差异不大。OF组X线多见囊样型和混合型,而FD则多见磨砂玻璃型和混合型。结论FD与OF的鉴别诊断必须通过临床表现、X线及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 标签: 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化纤维瘤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弥散加权成像测得的ADC值结合常规MRI对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选择前列腺增生病人15例,前列腺癌病人10例,分析采用b值为1000的ADC图及常规MR图像,结合常规MRI在ADC图上选取感兴趣区测量前列腺癌(PCa)、前列腺增生(BPH)外围带(PZ)和前列腺增生中央带(CG)的ADC值。比较差异性并分析重叠情况。结果:前列腺增生表现为信号不均,增生结节有的为T2WI高信号,有的为T2WI低信号,前列腺癌有时与增生结节难以鉴别。PCa的ADC值(0.67±0.06)×10-3mm2/s,前列腺增生外围带(PZ)的ADC值(1.52±0.18)×10-3mm2/s,前列腺增生中央带(CG)的ADC值(1.05±0.25)×10-3mm2/s,BPH的PZ与PCa及BPH的CG与PCa均有显著差异,BPH的PZ与PCa间无重叠,BPH的CG与PCa间有少量重叠。结论:DWI对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有意义,但由于分辨力的限制,测量ADC值时要参照常规MRI以使选取的区域更准确。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中钙化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和80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钙化病灶检出情况及钙化病灶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和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钙化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6.25%、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的Ⅰ型钙化病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Ⅲ型钙化病灶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的Ⅱ型钙化病灶所占比例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钙化病灶检出率较高,且主要为Ⅰ型钙化病灶,该特征有助于临床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甲状腺癌 钙化 超声 良性结节
  • 简介:继去年第1届重庆国际超声聚焦研讨会之后,今年7月29日~8月2日第2届国际超声聚焦研讨会如期在美国西雅图召开.大会由美国华盛顿大学超声研究所Crum教授主持,全世界有30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学者10余人.

  • 标签: 肿瘤 治疗仪 超声聚焦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11C-鬼臼毒素(^11C—PDT)在肺癌和炎症模型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评价^11C—PDT作为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示踪剂对肺癌与炎症的鉴别价值。方法肺癌模型小鼠和炎症模型小鼠各12只,分别根据示踪剂种类随机等分为两组,于模型小鼠尾静脉注入^11C-PDT或^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注药后60min用井型探测仪测量^11C-PDT或^18F—FDG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11C—PDT在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ID/g)高于炎症组织(0.63±0.25vs.0.29±0.09,P〈0.05);^18F-FDG的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高于炎症组织(7.56±1.77vs3.83±O.71,P〈0.01);^11C-PDT和^18F—FDG示踪剂在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组炎症对肌肉的放射性摄取值的比值为1.58±0.11,明显高于^11C—PDT组的0.734-0.28(P〈0.05)。结论^11C—PDT具有更高的肿瘤特异性,将来有望作为PET示踪剂用于肺癌和炎症的鉴别诊断。

  • 标签: 11C-鬼臼毒素 生物分布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p63和TTF-1蛋白在肺癌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6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p63和TTF-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63在肺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00%(47/47),而在其他组织类型肺癌中基本不表达。TTF-1在肺小细胞癌和肺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14/15)和93.5%(43/46),而在鳞癌中未见表达。结论:p63可作为肺鳞状上皮源性肿瘤标记物,是判断鳞癌的可靠指标。TTF-1可作为肺小细胞癌、腺癌的特异性标记。联合检测p63和TTF-1对肺癌不同组织类型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尤其可作为鉴别分化差的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的指标。

  • 标签: 肺肿瘤 P63 TTF-1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RFI)用于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的68例患者(共99个结节),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行ARFI检查,观察并记录ARFI技术剪切波的速度(SWV)值,分析良性和恶性结节、病变结节同周边无病变组织间SWV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SWV值的截断值,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ARFI技术对诊断良、恶性结节性甲状腺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及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的SWV平均值分别为(2.68±0.51)m/s、(3.09±0.53)m/s和(2.42±0.22)m/s,恶性结节的SWV值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良、恶性结节SWV值均高于周边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与周围组织的SWV比值分别为(1.108±0.205)、(1.277±0.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WV值诊断甲状腺病灶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41%、74.14%、69.70%、63.41%和74.14%。SWV比值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54%、79.31%、69.70%、64.86%和72.58%。结论ARFI技术作为一项无创技术用于鉴别结节性甲状腺病灶的良、恶性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初步鉴别结节性甲状腺病灶。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RFI)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