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代谢(metabonomics/metabolomicel是近年来继蛋白质、基因转录后又一迅速发展的学科川。蛋白质和基因具有累加性和补偿性,其有效的微小变化可在代谢物上得到放大,故而代谢是研究的最终方向。通过研究机体的代谢变化,能更简易、精确地反映机体状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已成为后基因时代的研究热点。而骨肉瘤作为骨肿瘤中危害性巨大的疾病,能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是减少其危害的最有效办法。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受多基因调控的动态过程,最终导致肿瘤的代谢发生变化。而将代谢应用于骨肉瘤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明确诊断、监测手术和化疗效果、寻找治疗新靶点等。本文就代谢的概况、研究方法及其在骨肉瘤诊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代谢组学 骨肉瘤 蛋白质组学 后基因组时代 基因组学 机体状态
  • 简介:蛋白质作为一种新的高通量、高灵敏性蛋白质研究技术,已在胃癌临床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胃癌的增殖分化、侵袭、耐药性及筛选特异诊断标志物等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蛋白质在胃癌临床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胃癌 双向电泳 质谱
  • 简介:目前肿瘤的药物治疗仍主要依据各种用药指南和医生的临床经验。同样病症的不同患者使用相同的药物后常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差异,副作用亦千差万别,这一直是困扰临床用药并影响肿瘤治愈率的重大问题。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和人类基因研究的飞速发展,人们期望药物基因的应用能真正崛起解决这一难题。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研究平台 肿瘤 分子生物学技术 人类基因组 临床经验
  • 简介:目的蛋白质是继基因之后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在肝脏疾病研究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综述蛋白质技术及其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肝癌 肝病
  • 简介:本文介绍了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基因(表遗传)研究的进展.主要内容包括:正常细胞中DNA甲基化的性质和特点,组蛋白修饰作用与DNA甲基化作用之间的协作,表遗传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癌细胞中DNA甲基化作用的特点以及表遗传研究的应用.

  • 标签: 表基因组学 DNA甲基化 组蛋白乙酰化 抑癌基因 应用
  • 简介:胶质瘤传统病理学的分类分级主要基于细胞水平的认识,而缺乏对胶质瘤分子特征的认识。随着分子生物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和蛋白质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肯定了髓母细胞瘤起源于小脑颗粒细胞,少枝胶质细胞瘤因按其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可进一步进行分类,依据胶质细胞瘤基因或蛋白的表达差异可对胶质细胞瘤进行分级及预后预测,并可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进一步分类。技术的发展扩大了检测胶质瘤分子缺陷的数目,推动了胶质瘤分子分类方法的发展。

  • 标签: 胶质瘤 分子学分类 基因表达谱 蛋白质表达谱
  • 简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研究显示,多种遗传因素与环境致病因素均可导致HCC的发生,并有地域的差异性。例如在日本及欧美国家,70%以上的HCC发生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和高摄入酒精有关;在我国,特别是广西地区,大约80%以上的HCC与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的高感染率以及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AFB1)的高暴露密切相关。

  • 标签: 黄曲霉毒素B1 肝细胞癌 广西地区 比较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乙肝病毒
  • 简介:目的:应用蛋白质技术研究幽门螺杆菌(HP)的候选抗原,用于胃部疾病临床诊断、治疗和疫苗开发.方法:选择自胃腺癌患者胃粘膜分离出且经确定的HP菌株(HP161),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析外膜蛋白,并通过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蛋白质图谱,进行蛋白斑点检测和分析;收集20例HP感染患者和10例非HP感染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HP161的外膜蛋白质与上述血清的反应性.结果:HP161有129个蛋白斑点;被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不同识别的特定抗原有10个;应用胃癌患者血清时,具有免疫反应性,而用胃炎患者血清时则无,等电点范围较宽,分子量多数在31kDa以下.结论:2-DE是研究HP外膜蛋白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并可能对其进行鉴定作为临床诊断的候选分子;经免疫蛋白检测的资料与公共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以有助于寻找更具免疫原性的蛋白质标记物用于诊断分析和疫苗设计.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外膜蛋白质组 二维凝胶电泳 免疫印迹
  • 简介:探寻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肝癌早期黏诊断标志物,进一步提高肝癌早期诊断水平,是目前肝癌综合防治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人类基因计划的初步完成以及蛋白质技术的成熟发展,肿瘤标志物研究领域的重心从结构基因向功能蛋白质转移。差异(比较)蛋白质研究在疾病的早期诊断、病程及疗效监测、环境因素影响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研究应用价值。本文就其应用于寻找肝癌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肝癌 血清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转录水平基因沉默(TGS)技术和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PTGS)技术对肝素酶(HPA)基因干扰效果及其对肝癌SMCC-772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从HPA基因启动子区和编码区分别设计并合成TGS和PTGS的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实时半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TGS和PTGSsiRNA转染后48、72和96hHPA的表达,并设空白作为对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干扰后SMMC-7721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TGS和PTGS两种技术在转染48h后,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能成功干扰HPA表达;转染后72h,PTGSHPA恢复表达,而TGS仍保持沉默;转染后96h,两HPA均恢复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表明,TGS和PTGSHPA基因均能使SMCC-7721的穿膜细胞数减少,TGS效果更明显。结论TGS技术沉默肝癌SMMC-7721细胞中HPA基因的能力优于PTGS技术,并使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降低。

  • 标签: 转录水平沉默 转录后水平沉默 肝素酶基因 肝癌细胞 侵袭
  • 简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EMT在胚胎发育、慢性炎性反应、组织重建和癌症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EMT过程被一转录因子调控,其中包括T-box家族成员Brachyury。Brachyury因子促进EMT及肿瘤细胞的迁徙和播散。Brachyury因子与EMT过程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有TGF-β信号通路、FGF/FGFR信号通路和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等。Brachyury因子是一个很有潜力的T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的候选靶标。本文对转录因子Brachyury在肿瘤细胞EMT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转录因子 BRACHYURY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
  • 简介:目的探讨Snail和E—cadherin表达与肝细胞癌转移的关系及干扰Snail对肝癌细胞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化和RT—PCR分别检测36例肝癌组织中Snail,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检测HCC9024细胞中Snail对E—cadherinmRNA和蛋白表达的逆转作用及对HCC9024体外侵袭、运动的抑制作用。结果转移肝癌组织中Snail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P〈0.05),而E-cadherin在转移肝细胞癌中无表达。SnailmRNA在未转染、瞬时转染、稳定转染中的表达为0.985±0.016,0.554±0.011,0.206±0.017,P〈0.05。E—cadherinmRNA在未转染、瞬时转染、稳定转染中的表达为0.120±0.001,0.360±0.002,0.727±0.006,P〈0.05。Snail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与mRNA表达结果一致。HCC9024细胞体外运动和侵袭能力实验表明,未转染、阴性对照及转染Snail跨膜细胞数及穿透基底膜细胞数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肝癌细胞中SnailmRNA可影响E-cadherinmRNA的表达,并在肿瘤细胞获得侵袭和转移能力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阻断SnailmRNA的表达可能会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SNAIL E-CADHERIN 干扰Snail 肝癌转移
  • 简介:目的从转录水平筛选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为深入研究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提供线索。方法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资源,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从转录水平分析、筛选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聚类。结果获得了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的相关显著性排序,分析获得的重要相关基因集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细胞代谢及DNA修复、转录等的调控上,并在其中获得了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代谢及DNA调控领域中的重要节点基因。结论Heatmap图显示获得一簇明显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聚类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代谢和DNA调控等功能上,网络分析获得了KRAS、PPMB、PPP3CA、ATR、WRN、TOP2B等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重要节点基因。

  • 标签: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转录水平
  • 简介:  概况  2004年国际人类基因大会于4月3日至7日在德国柏林召开,来自几十个国家数千名科学家与会,我国内地有数十人赴会,笔者也在其中.  ……

  • 标签: 人类基因组 人类基因组研究 国际人类
  • 简介:背景与目的:同源盒基因是生物发育调节的主控基因,具体作用体现在调控DNA的转录过程。近年来已发现多种恶性肿瘤中有不同种类的同源盒基因异常表达。胶质瘤中同源盒基因的表达尚未全部确定。本研究旨在观察胶质瘤细胞C6中异常表达的同源盒基因中HoxA族基因的种类。方法:应用HoxA族基因特异引物,对原代培养大鼠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和胶质瘤C6细胞进行逆转录PCR。结合图像分析法分组检测HoxA族11种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比较两种细胞中HoxA族基因表达水平。Hox基因表达水平用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灰度比值表示。结果:HoxA3、A5、A6、A7、A9、A11、A13基因在正常脑组织和C6细胞中表达没有显著差异;HoxA1基因在正常大鼠和胶质瘤细胞C6中表达虽有显著差异,但均为弱表达;HoxA4基因在正常脑组织中弱表达,在C6细胞中有明显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HoxA2、HoxA10基因在正常大鼠脑组织中未见表达,在胶质瘤细胞c6中有明显表达。结论:HoxA2、A4、A10基因mRNA表达增高,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胶质瘤 同源盒基因 逆转录PCR
  • 简介: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互助会议时的情景。那时我36岁,在一家当地报社做记者。会后我写了一篇关于我们社区医院的新的互助的报道并采访了主持人玛丽。而两个月后,在我出席另一个会议时,玛丽想当然地以为我是在对所发表的那篇文章做追踪报道。

  • 标签: 癌症 社交 社区医院 主持人 会议
  • 简介:目的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染色体遗传畸变的特点。方法将32例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HCC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A为HBV(+)/AFB,(+)10例;B为HBV(+)/AFB1(-)10例;C为HBV(-)/AFB1(+)6例;D为HBV(-)/AFB1(-)6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杂交技术(ArrayCGH)检测分析其22对染色体DNA拷贝数的变化。结果32例HCC样本中,共发现573个染色体畸变区段(chromosomalaberrations,CNAs)。其中1q、4p、5p、6p、7p、8q、10p、17q、20p、20q和X主要表现为扩增区段;1p、2q、4q、8p、9p、10q、11q、13q、14q、16p、16q、17p、19p、19q、21q、22q和Y主要表现为缺失区段。同时,共检测出25个染色体发生高频畸变的区段(recurrentlyalteredregions,RARs),其中lq21.1-q44、5p13.2-p15.3、6p12.1-p25.2、7q11.2-q35、8q11.2-q24.3、17q12-q25.2、18q12.3-q22.3和x为高频率扩增区段,而lp31.1-p36.2、2q23.2-q37.2、4q12-q35.2、6q14.1-q26、8p12-p23.2、9p21.1-p24.2、10q21.3-q26.2、13q12.1-q21.1、14q21.3-q32.2、16p12.1-p13.2、16q12.1-q24.1、17p12-p1313、19p13.1-p13.3、19q13.2-q13.4、21q21.3-q22.2、22q11.2-q13.2和Y染色体为高频缺失区段。8p12-p23.2缺失的发生率在进展期HCC(TNM分期为Ⅲ~Ⅳ期)中明显高于早期HCC(TNM分期为I~Ⅱ期)(仁0.038)。4q12-q35.2、13q12.1-q21.1的缺失及7q21.1-q35的扩增发生率在A中最高。Cox模型分析结果示:在单因素分析中AFP水平、肿瘤大小、TNM分期、BCLC分期、侵袭与转移的发生、8p12-p23.2的缺失以及19p13.1-p13.3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而在多因素分析中AFP水平、TNM分期以及8p12-p23.2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

  • 标签: 肝肿瘤 乙肝病毒 黄曲霉毒素B1 染色体 Array CGH
  • 简介:2012年10月4日,胶质瘤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召开了一个小型专题会议,通过温习目前对于低级别胶质瘤的分子基因机制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包括新药物的研发明确方向。会议主要有3个部分内容:IDH1突变的神经病理学、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中的CIC、ATRX和FUBP1突变以及IDH1突变在治疗中的作用。会议由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专家对包括低级别胶质瘤研究、突变的IDH1生物及其在低级别胶质瘤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了10个议题的报告。会议结论:最近在低级别胶质瘤中发现的反复出现的基因突变增加了对于与低级别胶质瘤相关的生物活性分子机制的理解.理解这些基因改变在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但有助于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更有助于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将这种目前致命性的恶性肿瘤转变为慢性甚至是可以治愈的疾病。本文综合本次会议报告内容.重点介绍目前对低级别胶质瘤发展中潜在的分子基因机制的理解.以及这些机制作为靶点在诊断、治疗和复发中的运用。

  • 标签: 胶质瘤 会议报告 IDH
  • 简介:目的研究胃结肠癌中不同组织形态区域的免疫化表达。方法对14例胃癌和16例结肠癌用免疫化染色检查其CEA、CA19.9、p53、c-erdB-2、Ki67和TopoⅡ的表达状况。结果胃结肠癌中的不同形态区域之间在CEA、CA19-9、p53和c-erdB-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仅黏液腺癌区域中Ki67和TopoⅡ的表达高于管状腺癌的区域(P〈0.05)。结论Ki67、TopoⅡ在胃结肠癌组织的不同形态区域内的表达,表明了不同区域内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的不同,

  • 标签: 胃癌 结肠癌 形态学 免疫组化
  • 简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起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大部分PTC可以通过光镜诊断,但是有些肿瘤缺乏典型病理学表现,需要采用免疫化或遗传等方法进行辅助诊断。目前由于分子遗传诊断有限,免疫化自然就成为了组织形态之外的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因此,寻找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对于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将就PTC的诊断标记物进行汇总,对正确选择相关抗体协助病理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