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56例伤后早期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术后3周内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支气管肺灌洗液或痰液培养确定肺部感染。结果156例中,发生肺部感染46例,发生率为2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伤、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入院时GCS评分低、体质指数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肺部感染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术前体质指数高、入院时GCS评分低、有合并伤等具有较高相关性,建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究儿童睡眠呼吸障碍(RDDS)的扁桃组织、腺样组织细菌学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扁桃及腺样切除术治疗的RDDS患儿80例进行观察,其中行扁桃及腺样切除术66例,单纯腺样切除术11例,单纯扁桃切除术3例。行扁桃切除术患儿77例中,有扁桃炎反复发作史的45例患儿分为观察组,32例无扁桃炎反复发作史患儿分为对照组。术中取腺样和扁桃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记录观察检查结果。结果:1)行扁桃及腺样切除术患儿中66例有63例(95.45%)扁桃组织、腺样组织中分离出的细菌种类相同,10例(15.15%)扁桃组织、腺样组织上均感染了2种细菌,致病菌相同。2)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扁桃组织中细菌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扁桃组织、腺样组织中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情况在各个季节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DS患儿腺样及扁桃组织内细菌检出情况基本相同,且有无扁桃炎病史患儿扁桃组织中的细菌检出情况基本相同。

  • 标签: 细菌学 睡眠呼吸障碍 扁桃体 儿童 腺样体
  • 简介: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在9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睡眠障碍者48例,非睡眠障碍者48例;睡眠障碍患者在性别、卒中部位与非睡眠障碍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年龄、NIHSS评分、ADL评分、前后循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与诸多因素相关,及时发现其相关因素并及时干预,有利于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 简介:在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等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生命质量提升的明显表现就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多的变化,但是也带来了较多的劣势影响。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身体功能和身体素质的下降,使得其容易患病,而且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本身就差,这样一来就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其身体健康。

  • 标签: 老年患者 睡眠障碍 老化因素 家庭成员 睡眠质量
  • 简介:胶质瘤是颅内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约占颅内神经组织原发性肿瘤的45%。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将胶质瘤按组织学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1]。Ⅰ级预后最好,大部分经治疗后可以达到临床治愈,被认为是良性肿瘤;Ⅳ级恶性程度最高,又称作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占所有胶质瘤的55%。根据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90%的GBM为原发性GBM,多为老年人(诊断中位年龄62岁);10%为继发性GBM,中青年常见(诊断中位年龄44岁)。GBM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最大限度安全地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和替莫唑胺等化学药物治疗。但是由于GBM侵袭性强,浸润到正常组织导致无法全部切除、容易复发,使得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平均生存期只有16~19个月[2]。

  • 标签: 胶质瘤 信号通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在儿科常见疾病中中药敷脐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及对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在儿科疾病治疗中中药敷脐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实施护理措施对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中药敷脐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可改善患儿睡眠困难,提升睡眠质量。结论:中药敷脐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简单方便,治疗疾病的同时改善患儿睡眠质量,更易于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小儿 中药敷脐 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ICU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碍问题的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其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出现睡眠障碍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造成ICU患者出现的睡眠障碍问题的相关因素分别为患者身体不适、担心自身病情发展、无陪护和经济负担等问题,其中患者身体不适和担心病情发展的因素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受到ICU病房环境的特殊性影响,其患者通常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眠问题,导致睡眠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层种因素结合作用的结果,需要护理人员能够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安稳入睡,促进其身体康复。

  • 标签: ICU患者 睡眠障碍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成人慢性咳嗽发病的影响及其他病因,为临床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400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询问病史以及相应的辅助性检查,对患者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有3.8%的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尚不明确,有96.2%的慢性咳嗽患者病因明确,其中4.0%为合并病因,92.2%为单一病因。在单一病因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比例为3.8%,且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8.0%和29.5%。结论:睡眠障碍是诱导慢性咳嗽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其病因复杂多变,其中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比例最高,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慢性咳嗽 病因 临床分析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经改良Poppen入路显微切除成人松果区肿瘤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8月至2018年1月采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成人松果区肿瘤25例,回顾分析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1例(84%),次全切除3例(12%),部分切除1例(4%)。术后并发枕叶挫伤2例,同向性偏盲4例,眼球运动障碍3例,颅内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患者术后半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多数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采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区肿瘤可获得充足的视野及操作空间,更好地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松果体区 POPPEN入路
  • 简介:红细胞分布宽度(redbloo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分布离散度的指标,其升高主要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着力于探究RDW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RDW与心血管疾病及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不仅可用于辅助预测AIS发病率,还可辅助评估AI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预测患者的预后。本文就RDW与AIS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生物学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62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调查问卷,根据PSQI得分分为睡眠质量良好组,与睡眠质量较差组,其中睡眠质量良好组120例,睡眠质量较差组142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值的关系。结果:睡眠质量良好组的空腹血糖(7.12±1.45)mmol/L、餐后2h血糖(11.32±2.56)mmol/L、HbA1c水平(8.34±2.01)%均低于睡眠质量较差组(10.45±1.01、13.01±2.13、9.67±2.0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5分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值密切相关,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并适当午休,做好预防控制。

  • 标签: 糖尿病 睡眠质量 空腹血糖值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2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满意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知晓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感染等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知晓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相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等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和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睡眠质量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心理状况 睡眠质量 感染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睡眠正常者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评估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检查患者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SQI(2.35±0.14)分、入睡时间(2.55±0.45)分、睡眠时间(2.36±0.19)分、睡眠效率(1.89±0.29)分,87例失眠症患者中,阴虚质18例、血瘀质30例、气郁质32例。上述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数据存在明显异常。结论: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居多,患者睡眠质量差,需对症治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非器质性失眠症 睡眠质量 中医体质类型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血脂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2日至2018年1月24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观察组)和同期的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再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MoCA评估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和认知障碍组。将2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认知障碍组的血清Hcy、血脂水平均与无认知障碍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均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风险因素;高Hcy、高脂血症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MoCA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升高、脂代谢异常是导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认知损伤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血清HCY 认知功能 血脂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青藏高原地区老年人睡眠监测指标与衰弱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衰弱指数量表调查结合标准多导睡眠监测情况。对青海红十字医院老年科住院体检的63~93岁(80.5)老人29名体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血红蛋白、衰弱等级、REM潜伏期在80岁以下组及80岁以上(包括80岁)两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与TOTAL氧减指数在不同程度的OSAHS组(AHI1-4.99正常,5~14.99轻度,15~29.99中度,30以上重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指数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衰弱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r=0.495),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473)、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626),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REM潜伏期呈正相关(r=0.381),与总胆固醇呈负相关(r=-0.39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412),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AHI指数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AHI指数与TOTAL氧减指数呈正相关(r=0.964)、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r=0.533),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白蛋白呈正相关(r=0.449)、与白球比呈正相关(r=0.380)、与血糖呈正相关(r=0.416),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衰弱指数与年龄、REM潜伏期、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之间具有相关性。AHI指数与TOTAL氧减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白球比、血糖之间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老年 衰弱指数 睡眠呼吸暂停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ngioplastyandstenting,CAS)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CAS患者86例,根据患者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状况,将其分为有、无血流动力学损害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再经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6例患者中42例在球囊扩张时均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降低。血流动力学损害比率为48.8%,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75岁)(χ~2=4.076,P=0.040)、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99%)(χ~2=5.010,P=0.029)、钙化斑块(χ~2=4.432,P=0.035)、狭窄距分叉处距离≤10mm(χ~2=9.704,P=0.002)、球囊后扩张(χ~2=6.635,P=0.025)是发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距分叉处距离≤10mm[比值比(oddsratio,OR)2.48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129~3.479,P=0.021]、重度狭窄(OR1.650,95%CI1.142~4.156,P=0.035)、球囊后扩张(OR2.628,95%CI1.763~4.508,P=0.019)是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S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损害是常见的并发症,狭窄距分叉处距离≤10mm、重度狭窄(70%~99%)、球囊后扩张是CAS相关性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血流动力学损害 危险因素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研究及观察一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脑梗死恢复期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一化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将2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与4周时的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分别以POMS量表和PSQI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POMS量表和PSQI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1周与4周观察组的POMS量表和PSQI量表评分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化护理模式可更为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 标签: 一体化护理模式 脑梗死恢复期 情绪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一化护理模式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的改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号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一化护理模式。分析2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一化护理模式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一化护理模式后,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会得到明显改善,预后效果好,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一体化护理模式 慢阻肺 呼吸衰竭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变化与CTP的相关性。方法动态评定20例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行CT检查明确重型颅脑损伤诊断;并分别在外伤后或术后第2d、7d及14d行CTP检查。分析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与脑局部脑血流量(regioncerebralblood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cerebralbloodvolume,rCBV)及血液通过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之间的关系。结果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GCS评分与CBF、CBV呈正相关,与MTT呈负相关。表明患者伤后GCS评分越高,脑组织缺血的程度越低。结论CTP技术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后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rCBF、rCBV和MTT与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CT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