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对开展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课程的看法及其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具体需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医学本科专业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自填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临床研究培训的需求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20份,118人(98.3%)认为临床医生应该掌握基本的临床研究方法,24人(20%)曾经参加过系统的临床研究,113人(94.2%)认为有必要在本科教育期间开设临床研究方法的课程。34人(29.1%)认为应该将临床研究方法课程设置为必修课,42人(35.0%)认为应将其设置为选修课,另有34人(29.1%)认为应设置为系列学术讲座,只有8人(6.8%)建议设置为多媒体自学形式。结论本科生教育阶段对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的需求较高;临床研究方法培训内容设置应兼顾系统性和实用性,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进行。

  • 标签: 临床研究 调查 教学
  • 简介:目的研究以惯性传感器测量数据识别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FOG)的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用惯性传感器对正常对照者、PD患者及PD合并冻结步态患者,进行10m往返和双重任务往返行走的运动功能检测;采用改进的结合时域步态参数的频域分析方法进行测试数据分析。结果惯性传感器测试数据经改进的方法分析,显著提升了识别的敏感性(P〈0.05);针对实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8.9%;针对冻结步态片段的敏感性为84.7%。结论惯性传感器能对PD冻结步态精准检测,改良分析方法对其的识别更加有效。PD冻结步态的早期、精准识别,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功率谱分析 步态周期
  • 简介:目的:对老年卧床患者实施物理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04例卧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应用物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并测定护理前后患者大、小腿间周径差。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13.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障碍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者各项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卧床老年患者进行物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DVT发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物理干预 卧床 老年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