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人工生物型硬脑膜DuraGen^TM植入后的归过程。方法将DuraGen^TM修补于15头实验猪右侧硬膜缺损处,左侧作为对照。在修补后1、3、6个月分别处死5头实验猪,行大体标本、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人工生物型硬脑膜修补对硬脑膜缺损的作用。结果新生自体纤维组织逐步建立于植入物内.形成一个由新生纤维组织和植入物支架组织交织在一起的中间态结构。新生纤维组织逐渐增加,植入支架结构逐步吸收并最终被新生纤维组织所替代。结论人工生物型脑膜DuraGen^TM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目前理想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 标签: 硬膜 生物敷料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颅内血肿手术治疗经验及手术指征.方法统计本科1年来开颅清除颅内血肿及穿刺吸颅内血肿的总数、治疗效果并加以分析.结果1年来共手术治疗颅内血肿45例.开颅治疗27例,治愈18例,好转6例,死亡3例.穿刺治疗18例,治愈9例,好转7例,死亡2例.结论颅内血肿开颅清除与穿刺吸各有其优缺点,应掌握指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适宜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颅内血肿 开颅 穿刺
  • 简介: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6例病人均在术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颈动脉血管造影,术中植入自膨式支架,术后行神经专科及颈动脉超声随访.结果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16个,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发现神经系统损害,颈动脉超声检查示靶血管开通且无明显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安全有效地解除颈动脉狭窄,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意外 支架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情况,分析QTc间期与心律失常关系.方法用TCL-98-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对82例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82例(100%)均发生心律失常;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20例,52例(63.41%)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致命性室心律失常42例次;同一病例发生两种及两种以上心律失常的患者共22例(26.83%);27例患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患者,25例(92.59%)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非常高,特别是严重心律失常;建议在治疗原发病同时,常规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或心电监护,特别是出现长QT间期综合征时,加强对心律失常的诊治.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QTC间期
  • 简介:目的了解纳曲酮抗吸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方法,分析145例阿片类药物依赖后自愿戒断者使用纳曲酮脱瘾及抗吸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纳曲酮对于有固定职业、戒毒愿望强烈、家庭关注较多和个人支持系统相对较好者抗吸疗效好,能明显延长探亲时间,减少吸毒冲动,觅药行为,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纳曲酮在抗吸中有很好的运用前景.

  • 标签: 纳曲酮 海洛因依赖 抗复吸
  • 简介: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加用脑康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存在明显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30例患者,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康,并以单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30例作为对照,进行12周观察,以SANS进行评定.结果阴性症状严重的病人,抗精神病药物加脑康治疗,治疗有效的机率增加.结论脑康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疗效,且不增加药物反应.

  • 标签: 疗效 脑复康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 简介:梅毒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国内神经梅毒发病率已高于欧美国家。梅毒若不规范治疗,将转变为神经梅毒,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注意。文献中仅表现为视、非阿-罗瞳孔的神经梅毒尚未见报道,现报告一例以视为表现的不典型神经梅毒并文献复习。1病例报告1.1病史特点患者男,54岁,已婚,干部,因视25天入院,患者25d前无诱因出现复试,无视力下降,无头痛、呕吐,无发热,无肢体活动障碍,患者双眼看物体时超过2米时视明显,但是用一只眼睛看东西时无视。既往体健,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心脏病史,有冶游史10年。

  • 标签: 神经梅毒 文献复习 不典型 复视 肢体活动障碍 病史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普恩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腔隙性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病人单纯使用普恩治疗.观察时间为4~8周,剂量120mg/日.每位患者均在服药前经CT扫描证实诊断,并在服药前一天抽血查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系统确定异常,方可选入治疗组.结果总有效率86.2%(231/268),痊愈61.19%(164/268),显著好转16.79%(45/268),好转8.21%(22/268),无效13.81%(37/268).结论普恩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不但方法简便经济实用而且安全有效,是基层医院能普及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普恩复胶囊 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条件及其体内修复大鼠帕金森模型的潜能。方法为了能够更好修复大鼠单侧下丘脑-黑部位注射6.OHDA所造成的功能毁损,我们从SD大鼠中提取了rMSCs。首先利用中药麝香多肽-1诱导rMSCs在体外无血清培养基中扩增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然后移植到单侧纹状体区DA耗竭的大鼠模型中。结果加入麝香多肽-1后2h,细胞开始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细胞团呈NSE及NF-H阳性。移植后动物模型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功能改善(P〈0.001),表现为25只实验鼠阿普吗啡诱导的旋转减轻,平均持续56d。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实大量来自rMSCs的细胞在移植带存活并可迁移到距损伤处5mm的部位.通过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标志TH发现大约50%-55%细胞继续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结论以上发现说明rMSCs来源的细胞移植到大鼠纹状体区后能够存活、迁移、并自发向多巴胺分泌细胞分化,并能修复源自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多巴胺能神经元 帕金森病
  • 简介:颅骨凹陷骨折在神经外科临床上较常见,骨折片的凹陷超过一定的限度须经手术复位.但是,达到理想的复位有时是比较困难.我们利用自行设计的一种架撑旋转提升式的颅骨复位对17例颅骨凹陷骨折做手术复位,效果较好.

  • 标签: 颅骨凹陷骨折 治疗 凹陷性骨折复位器
  • 简介:目的报道采用支架技术将1枚大部分脱入颈内动脉(ICA)的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完全送回脑动脉瘤(AN)腔内.方法对一后交通动脉瘤病人采用GDC治疗,当闭塞了AN后拔出微导管时,1枚GDC大部分脱出AN腔并随血流搏动.采用球囊导管仅将GDC部分压入AN腔,在使用圈套回收失败后,用一球囊扩张式支架将脱出的GDC完全送回AN腔.结果造影显示ICA完全通畅且AN不显影.结论支架置人技术是处置GDC意外脱人载瘤动脉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支架植入技术 颈内动脉 ICA 可脱式弹簧圈 GDC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