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硬脊脓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3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例硬脊脓肿患者(男1例,女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完全瘫痪患者未行手术治疗,予以抗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另2例未完全瘫痪患者行手术治疗。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4例患者均表现脊柱疼痛、发热、肢体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2例未完全截瘫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改善;2例完全截瘫患者治疗后无明显效果。结论硬脊脓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病程缓急、患者全身状况及脊髓受压情况、手术是否及时等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硬脊脓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极为重要。

  • 标签: 硬脊膜外脓肿 抗生素 手术治疗
  • 简介:急性硬脊脓肿是椎管内硬脊脂肪组织和静脉丛的化脓性感染,由于硬脊外间隙内大量脓液积聚,造成脊髓受压,出现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是神经外科急症之一,误诊率及致残率较高.我院及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1990年1月至今收治本病患者12例,现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诊断 治疗 影像学检查 临床分型
  • 简介:患者男性,22岁学生,因右肩背部剧痛1d入内科.查体:T5-8压痛(十),双下肢肌力V级.第2天出现双下肢乏力、尿潴留及第二肋以下平面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力为零.CT检查示C7~T2硬脊血肿,脊髓向左侧移位,CT值为73Hu.MRI示C7~T2硬脊外有一肿物影,约2.2cm×4.1cm×2.0cm,T;加权像为等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

  • 标签: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血肿的出血原因、临床表现、MRI特征、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5例自发性硬脊血肿(SSEH)的病例,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及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间隔与预后因素.结果患者预后与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及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间隔密切相关,与年龄、血肿部位、血肿大小似乎无关.患者术前的神经功能状态越好预后越佳,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间隔越短预后越好.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本病最佳方法.及时的脊髓减压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 ASSEH 诊断 病因 MRI特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自发性硬脊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所有自发性硬脊血肿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的硬脊血肿分别位于下颈段(2例)、颈胸段(6例)、胸段(7例)及胸腰段(1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可见混杂低信号。12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4例保守治疗者中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脊髓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硬脊血肿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主要与自发性硬脊血肿患者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症状较轻者在密切观察下可予以保守治疗,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自发性硬脊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所有自发性硬脊血肿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的硬脊血肿分别位于下颈段(2例)、颈胸段(6例)、胸段(7例)及胸腰段(1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可见混杂低信号。12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4例保守治疗者中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脊髓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硬脊血肿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主要与自发性硬脊血肿患者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症状较轻者在密切观察下�

  • 标签: 血肿 硬膜外 磁共振成像 椎板切除术
  • 简介:患者,男性,39岁,因双下肢无力伴胸部以下感觉减退3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双下肢无力以长时间行走后为著,患者无大小便障碍,无外伤及感染病史。

  • 标签: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硬脊膜
  • 简介:目的研究脊柱手术硬脊撕裂修补术后的患者使用小剂量PCEA的最佳途径.方法本研究选择ASAⅠ-Ⅲ级,行脊柱手术的病人40例,分为A组:20例脊柱手术;B组:20例脊柱手术硬脊撕裂修补术的病人,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镇痛剂进行术后PCEA.结果两组VAS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下肢运动阻滞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说明小剂使用PCEA硬脊修补术后镇痛,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脊柱手术 硬脊膜修补术 用药剂量 术后 镇痛剂 吗啡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因反复腰腿痛1年余、加重l周入院。初为腰部胀痛并向右下肢后部放射,用力及腰部活动时疼痛加重。入院前1周腰痛剧烈,向双臀部及右下肢放射,体位改变及咳嗽均可加剧疼痛,大小便频繁,不能平卧,止痛药物治疗无效。入院查体:腰部活动范围受限,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下肢无萎缩,肌力、肌张力及深浅反射无异常。

  • 标签: 脊膜瘤 椎管 显微手术
  • 简介:下结核瘤被认为是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它可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1],并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我们近日手术治疗一例髓下结核瘤的病人,特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女,21岁,因右下肢麻木无力3月,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髓外硬膜下 抗结核治疗 结核瘤 并发症 椎管内
  • 简介:1病历摘要病儿1,男,足月顺产2d。尖叫哭闹、拒乳,偶发面部及左上肢间断不规则抽搐1d。头部CT提示右侧额颞顶硬下血肿厚约5mm。分3次经囟门行硬下穿刺抽吸血性不凝液体22ml,复查CT无血肿。1年后随访复查结果显示病儿生长发育正常。

  • 标签: 血肿 硬膜下 婴儿 穿刺抽液术
  • 简介:1病例资料男性,72岁。因“头面部外伤后头痛3d,伴呕吐数次”在2007年4月23日人院。3天前因酒后骑摩托车不慎摔伤头面部;第2天感头痛,呕吐胃内容物2次;第3天头痛和呕吐症状在直立体位时加重,而且出现智力减退。就诊时行头颅CT检查发现双侧硬下积液。诊断:双侧硬下积液,外伤性颅内压降低综合征。给予卧位、输液和改善微循环治疗后,头痛、

  • 标签: 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
  • 简介:慢性硬下血肿(CSDH)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硬下积液(TSH)与慢性硬下血肿的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其演变转化率为11.60%~58.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白2003年7月-2007年7月共诊断与治疗23例外伤性硬下积液继发慢性硬下血肿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脑损伤 硬膜下积液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室管下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方法对9例室管下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54岁;术后随访10~109个月,均无转移和复发。MRI检查示,肿瘤位于侧脑室内8例、右颞叶1例,T1WI呈等信号6例、低信号及高信号各1例,T2WI高信号6例、等信号2例;增强扫描轻度增强、无明显强化各4例。病理检查示,瘤组织胶质纤维丰富,瘤细胞成簇状分布其间;除1例右颞叶肿瘤无微囊结构,其余均有微囊形成。免疫组化检查: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突触素(SYN)、上皮膜抗原(EMA)、神经元特异性核心抗原(Neu-N)为阴性;Ki-67标记指数4%1例,1%~3%8例。结论室管下瘤多发于老年男性,进展缓慢,预后较好。其大多发生在侧脑室内,发生在脑实质的少见。认识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有利于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室管膜下瘤 临床特点 影像学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方法治疗脊椎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对43例颈、胸椎椎管内肿瘤病人在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本组39例手术全切,4例髓内肿瘤部分切除.随访38例,随访时间8个月~6年,34例术后恢复良好,4例神经功能恢复不明显,生活需他人帮助.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肿瘤,恢复脊髓功能的最有效方法.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显做手术 脊椎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束囊肿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神经束囊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其中3例术后骶神经疼痛症状消失,2例明显减轻,1例以麻木表现者无明显变化,憋气及改变体位时无明显疼痛.3例2~3个月恢复.随访2个月~5年,未见囊肿复发.结论神经束囊肿临床少见,MRI仍是最灵敏、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有典型骶神经根症状的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囊肿切除或部分切除、囊肿内减压术,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神经束膜囊肿 显微外科治疗 显微外科技术 治疗方法 影像学特点 回顾性分析
  • 简介:脊髓脊膨出(myeIomeningocele,MMC)是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的一种,是胚胎期神经管闭合发生障碍导致椎板融合不全、脊髓和(或)神经根自椎板缺损处膨出所致,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畸形或发育异常。MMC病因可能与早期胚胎发育中发生在神经系统的细胞凋亡、机体叶酸缺乏、叶酸代谢相关酶异常或机体抗氧化酶代谢失调等因素有关。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 手术治疗 神经系统畸形 早期胚胎发育 神经管闭合 椎板融合
  • 简介:瘤是椎管内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大部分为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WHOI级)。CT、MRI的广泛应用,在明确脊瘤诊断和治疗的同时,也增加了脊瘤的检出率。目前在髓下肿瘤中,脊瘤的发病率接近于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发病率(40%)。脊瘤绝大多数为完全硬下生长,约10%侵袭硬脊全层或生长于硬膜外。

  • 标签: 脊膜瘤 侵袭性 分子标记物 硬脊膜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慢性硬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穿刺引流慢性硬下血肿87例,不用生理盐水冲洗,穿刺成功后取头低足高位,适当补充液体,持续引流,适当延长引流时间。结果术后1~4个月随访并复查CT,85例完全消失,2例复发二次穿刺引流治愈。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慢性硬下血肿中,手术操作简便,治愈率高,不易发生并发症,治疗费用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