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管理的方法及其改善效果。方法:对3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情绪劳动管理,内容包括教育培训、改善可控性的客观条件等。在实施管理前、后运用情绪劳动量表对3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测试。结果:管理前,急诊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倾向于运用表层扮演,深层扮演运用较少;管理后,运用表层扮演减少,深层扮演增多,且管理前、后这两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绪劳动的相关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急诊科护士的情绪劳动状况。

  • 标签: 情绪劳动 表层扮演 深层扮演
  • 简介:2012年我院泌尿外科采用了医护同组排班模式,即相对固定的护士对应嘲定的医疗小组,与该医疗小纰负责相同的病人,完成病人的所有治疗和护理工作,并在查房时随同该组医生一起查房。这种排班模式不仅直接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加强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观念,而且有效减少了病人及家属的咨询次数及呼叫次数,让护士把更多的时间还给病人,从而提高了医、护、患三者满意度。

  • 标签: 泌尿外科 医护同组排班 满意度 护士专业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通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3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疗程为2周,两疗程后评价疗效,两疗程间间隔2周。治疗结束后根据症状变化评定疗效,并采用36条目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有效率为7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方面,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活力(VT)及精神健康(MH)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肯定,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栓通 脑梗死后遗症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某省64所三级医院2011年度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原卫生部"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检查评价表"(以下简称"评价表")的标准和要求对某省64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评价表"的4个维度评分分别为"医院组织领导"(8.90±0.79)分",临床护理管理"(26.38±1.74)分、"临床护理服务"(40.92±1.87)分、"支持保障措施"(12.56±1.60)分,与期望值相比仍有差距(P〈0.05)。结论:该省64所三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项工作仍须进一步深入开展,继续完善落实各项制度和规范,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三级医院 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科研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届和2012届在北京市某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医学院参加科研训练的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201l届为对照组,采用目前“双导师”科研训练模式;2012届为干预组,在“双导师”科研训练模式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①干预组研究对象科研知识、态度得分均在干预后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10名干预组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得到三个主题:参与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主动性,参与式教学法可提升本科生在科研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护理本科生应尽早开始护理科研培训。结论:参与式教学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双导师”制科研教学的不足,可作为护理本科生科研教学的方法。

  • 标签: 参与式教学法 护理本科生 科研训练 效果评价
  • 简介:对辽宁省两所教学医院护理本科课间见习教学的带教教师严格遴选、规范培训,实施聘任制、动态管理及新模式课间见习管理等措施。实施后带教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均有所改善或提升(P〈0.05)。规范化课间见习教学管理模式对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课间见习 管理模式 规范化 护理教育
  • 简介:目的研究吸烟饮酒者的颈动脉病变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续入组的方法,对2013年5月~2013年10月在包头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吸烟、饮酒患者及年龄、基础病变相匹配的男性患者200例分为两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描记颈动脉内膜、斑块、狭窄及闭塞等病变,比较各组的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率。结果根据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分为吸烟组与吸烟饮酒组,每组入组100例进行比较,吸烟饮酒组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大小及数量与吸烟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狭窄发生率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与饮酒共存的情况下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为进一步研究吸烟与饮酒之间的关联对疾病的影响奠定基础。

  • 标签: 吸烟 饮酒 颈动脉
  • 简介:目的研究远程肢体缺血后适应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健康志愿者分成20~39岁组、40~59岁组、60—85岁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第一次、第五次远程肢体缺血5分钟后颈内动脉(ICA)和椎动脉(VA)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变化。结果第1次肢体缺血(LI)后,三组中VA的PSV、EDV和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升高;第5次LI后60~85岁组中VA的PSV、EDV增加。结论远程肢体缺血后适应能增加VA血流。该方法安全无创、简单易行。

  • 标签: 远程肢体缺血后适应 脑血流 影响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人社区健康服务利用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5—7月对北京市20个社区的40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差,最希望得到的健康服务为意外事件救助(98.0%);对社区医疗服务利用率低,仅24.3%的老年人考虑去社区医院就诊;影响老年人社区就诊的因素包括性别、家庭结构、文化程度、自理能力、就医经济压力等。结论:社区健康服务在体系支撑、经费投入和人员配置上仍须加强;社区工作者应促进社区健康服务水平优质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

  • 标签: 社区 老年人 健康服务
  • 简介: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卒中后并发症,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总结近年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分析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合临床常用的药物及非药物疗法,提出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为切实有效地改善卒中患者的睡眠情况提供参考。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患者继发性脑水肿的相关因素及对IC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发病24h内的ICH住院患者51例。患者到院时收集临床基线信息、完成实验室检查和常规头颅平扫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以评价基线脑水肿情况。发病(12±2)d行常规头颅平扫CT及CT血管成像一站式检查,以完成高峰期水肿情况及脑血管系统评价。分别在就诊、出院和发病后90d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在51例入组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56例,丘脑出血7例,脑叶出血8例。本研究发现初始水肿体积(V初始水肿)与初始血肿体积(V初始血肿)正相关(r=0.799,P〈0.001);初始水肿指数(EI初始)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负相关(r=-2.456,P=0.014)。高峰期水肿体积(V自峰水肿)与V初始水肿(r=0.720,P〈0.001)、V初始水肿(r=0.779,P〈0.001)和高峰期血肿体积(V高峰血肿)(r=0.788,P〈0.001)呈正相关;高峰期水肿指数(EI高峰)与EI初始正相关(r=0.357,P=0.010)。本组患者中V自**8十与就诊ICHsX7能预后量表(FunctionalOutcomeafterICH,FUNC)评分(r=-0.355,P=0.01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r=-0.419,P=0.002)、原始脑出血量表(theOriginalICHScale,olCH)评分(r=0.364,P=0.009)、出院(r=0.520,P〈0.001)及发病后90d(r=0.481,P〈0.001)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roBS)评分以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rrokeScale,NIHSS)评分(r=0.526,P〈0.001)相关;V高峰水肿与就诊时NIHSS评分(r=0.455,P=0.001)、FUNC评分(r=-0.527,P=0.019)、GCS评分(r=-0.436,P-0.001)、出院(r=0.564,P〈0.001)及发病后90d(,=O.590,P〈O.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预测因子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RNA干扰下调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U251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建立RNA干扰下调Nrf2表达的U251细胞系并在瞬时转染48h后,电镜观察细胞自噬相关结构的形态,Westernblot法、吖啶橙染色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自噬水平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Nrf2组Nrf2的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01),自噬泡结构增多,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蛋白3BII型(LC3B-Ⅱ)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01),酸性囊泡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RNA干扰下调Nrf2可以显著增强U251细胞的自噬水平.

  • 标签: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自噬 RNA干扰
  • 简介:目的研究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异常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其与脑出血90d#i后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5月,连续入组北京天坛医院急诊就诊的发病24h之内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于发病72h内进行MRI检查,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信息。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与DWI异常可能的相关因素,并分析DWI异常与90d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有95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例纳入本研究,其中11例出现DWI异常,弥散异常发生率为11.8%。DWI异常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多数无临床症状(9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DWI异常相关的因素包括:微出血病灶数目[优势比(oddsratio,OR)1.0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1)1.00-1.17;P-0.04],脑叶出血(OR5.84;95%CI1.27-26.96;P-0.02)及发病72h平均动脉压升高(OR0.94;95%CI0.88~0.99;P=0.04)。脑出血后急性期DWI弥散异常的发生和患者短期(90d)预后相关性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74)。结论脑出血后急性期微出血病灶数目、脑叶出血,发病72h平均动脉压升高与脑出血后急性DWI异常的发生相关,急性期弥散异常的发生和脑出血患者90刮每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脑出血 弥散加权像 短期预后
  • 简介:床突旁动脉瘤有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风险,其外科手术夹闭通常要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同时由于其相邻骨性结构,硬脑膜附件靠近视神经等解剖结构特点,外科手术往往伴有一定并发症。随着近些年来神经影像学及血管内介入技术(EVT)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成为临床医生广泛接受的治疗手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长期致残率和致死率,然而其治疗后仍存在一定动脉瘤再通率,血管内介入治疗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预后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床突旁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治疗(DBS)对认知和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连续的27例PD患者接受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STN-DBS)手术治疗,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对认知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术后6个月认知功能与术前认知、运动症状改善程度正相关。术后抑郁评分的改善程度与术前抑郁评分和运动症状改善程度正相关。结论在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STN-DBS可能对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并且不加重抑郁状态。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认知功能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高压氧治疗方案对永久陆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的疗效以及高压氧对大鼠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影响。方法制备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永久陛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每组32X,另设立伪手术组。使用Garcia神经行为学评分方法分别在术后24h、5d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应用2,3,5一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5,5-trjphenyltetrazolfumchlorid,TTC)方法对脑组织进行染色,观察24h、5d时大鼠脑组织梗死容积;取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EMSA)方法检测术后24h、5d时的NF-κB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结合活性。比较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后24h高压氧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高于对照组[(13.33±1.53)坩(10.33±0.58),P〈0.001]。术后24h高压氧组梗死容积小于对照组[(139.75±33.59)坩(203.02±57.66),P=0.008]。术后5d高压氧组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NF-κB活性低于对照组[(16.01±4.56)坩(50.28±9.15),P=0.035]。结论大剂量高压氧治疗方案在脑梗死后24h内具有脑保护作用。大剂量高压氧可降低大鼠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NF-κBDNA结合活性。

  • 标签: 核因子ΚB 高压氧 局灶性脑缺血
  • 简介:目的探索丁苯酞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水肿及咬合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125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丁苯酞组。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灌胃。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脑水肿面积、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脑组织含水量变化、梗死灶周围皮层咬合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丁苯酞组脑水肿面积明显减少。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咬合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明显减少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水肿的形成,增加大脑皮层咬合蛋白的表达。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局灶性脑梗死 脑水肿 丁苯酞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总结实施早期手术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32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和手术时机进行分组,对各组的术中情况和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手术时机组的术中意外破裂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早期手术组和中期手术组治疗结果分级显著差于延期手术组.将非手术组患者分配到不同手术组后,早期手术组和中期手术组的治疗结果分级显著优于延期手术组.结论aSAH后早期手术不仅能防止再出血降低死亡率,而且可通过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和去除骨瓣而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气管拔管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I~Ⅱ级颅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D1组[于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1μg/kg/h)至手术结束前1h停药],D2组f于气管插管拔管前10min输注右美托嘧啶(1μg/kg)]和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三组患者应用丙泊酚(5.10mg/kg/h)、瑞芬太尼(10-20μg/kg/h)和顺式阿曲序铵(0.1~0.2mg/kg/h)维持有效麻醉深度。观察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以及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总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和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D1、D2组拔管期间MAP和心率明昆低于C组(P〈0.05);D1组和D2组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以及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O.05);D1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D2组和C组(P〈0.05);D1组镇静和镇痛药物总量显著少于D2组和C组(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颅脑手术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和呛咳、躁动的发生程度,降低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不影响苏醒质量,且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 标签: 颅脑手术 右美托嘧啶 气管拔管反应 苏醒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阿司匹林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居民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社区医生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就诊于我中心及社区站的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患者的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服用阿司匹林情况将高血压患者分为3组:规律服药组、不规律服药组和未服用组,并分析患者不规律服药或不服药的原因。结果接受调查的220例中,仅108例(49.1%)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12例(50.9%)不规律或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未服用或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出现副作用、医生未指导和有慎用症等。结论阿司匹林在社区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未得到广泛和正确的使用。社区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心脑血管等血栓性疾病发病率。

  • 标签: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