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患儿男,6个月。颈部、胸部皮疹2月余。查体:发育不良,头皮血管曲张,部分呈蚯蚓状;枕部见红色斑片,边界清,压之退色;颈部、前胸部见圆形、类圆形、大小不一的色素减退斑,边界清,上覆少许鳞屑,部分融合成片。颈部、胸部皮屑真菌镜检均可见短棒状菌丝及厚壁孢子,成簇排列;头颅CT示交通性脑积水。诊断:(1)花斑糠疹;(2)交通性脑积水;(3)枕部血管瘤。

  • 标签: 花斑糠疹 交通性脑积水 血管瘤 婴儿
  • 简介:收治11例偏离性手淫异物症患者,采取去除异物治疗,并进行性健康教育。结果显示11例患者均取出异物,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成功戒掉了偏离性手淫习惯,说明长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对防治偏离性手淫异物症是必要的。

  • 标签: 手淫 异物症 性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分析全省麻风院村休养员的畸残情况并开展相应的康复措施,为制定全省麻风康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省所有休养员的畸残情况及康复需求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风院村休养员共2364例,其中2级畸残的有2022例。休养员中,男性为1782例,畸残率为85.2%;女性为582例,畸残率为86.4%;休养员畸残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2=57.78,P〈0.01);目前有矫治需求者为721例,占35.7%。结论:我省麻风畸残康复的任务依然很重,康复需求迫切,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加大对现存麻风病人的关怀力度。

  • 标签: 麻风 畸残 康复
  • 简介:注射美容是指应用经皮注射的方法,把特定的注射物注射到目标位置以达到年轻化、美丽化效果的一种医学美容手段。注射美容最常用的两类制剂是A型肉毒毒素和透明质酸类填充剂。A型肉毒毒素用于额前、眼周、口周和颈部区域的除皱,以及面部形态不对称和面肌抽搐的治疗;透明质酸类填充剂用于矫正皱纹和凹陷、美化面部器官及调整面部轮廓。虽然已有的报道显示两类制剂在注射美容方面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不可忽视对其使用后并发症的防治。

  • 标签: 注射美容 A型肉毒毒素 透明质酸 并发症
  • 简介:光电物理治疗技术是现代皮肤科学必备治疗手段之一,许多难治性的损容性皮肤病得益于光的热效应及其它相关生物学效应得到很好的治疗,但这些光与组织的相互作用仍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皮肤皮脂膜、皮肤“砖墙结构”等损害,破坏皮肤的正常结构,使皮肤屏障功能损伤。文中就皮肤性病学科常用的强脉冲光、铒激光、点阵激光、调Q激光和超脉冲光对皮肤屏障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解读。

  • 标签: 光电治疗 皮肤屏障 强脉冲光 铒激光 点阵激光 调Q激光
  • 简介:目的: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母婴阻断干预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方法,对两组干预后阳性孕产妇及所产婴儿的母婴阻断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所生婴儿37例(74.0%),婴儿失访1例(2.7%),婴儿存活36例(97.3%),婴儿HIV阳性1例(2.7%);对照组分别为43例(86.0%),9例(20.9%),34例(79.1%),4例(9.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IV阳性产妇中孕期发现率72.0%,终止妊娠率26.0%;对照组分别为30.0%,14.0%;研究组HIV阳性产妇中孕期发现率、终止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期服药率58.0%,产时服药率86.0%,婴儿服药率96.0%;对照组分别为18.0%,54.0%,58.0%;研究组孕期服药率、产时服药率及婴儿服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发现HIV阳性病例,开展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HIV母婴传播的重要手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感染 母婴阻断 综合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四川某警察学院大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的现状及需求,为相关院校今后更好地开展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四川某警察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3.62%中学时期不知道有性教育课;83.75%大学时期不知道有性教育课.87.15%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性教育,性生理卫生(89.89%)、性心理卫生(85.39%)和STD防治(84.27%)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12.70%的大学生从家人获得过性知识,59.97%的大学生从网络获取性知识,而接受性知识最愿意的方式是健康咨询(52.88%).结论:该校大学生性教育课程状况欠佳.今后学校应依照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健康咨询为主多种形式的性教育课程,家庭性教育也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促进大学生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大学生 性健康 性教育
  • 简介:在我国,性法律是一个外来词。然而,我国学界未对之展开专门研究,仅有的间接涉及却使其内涵缺失与外延模糊的缺陷暴露无遗。这使得我国建立在性法律概念之上的研究宛若浮萍。为此,性法律的概念亟待反思。运用历史的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之展开的研究表明,规制性的法律从来都无性法律之谓,规制性的法律无需用性去限定,与性关联的法律不宜称之为性法律。因此,性法律的概念实无存在之必要。为了研究这一类法律问题的便利,可用性关联法律的概念取代性法律的概念。性关联法律是指平衡人们基本的性需求与性供给,维护在此过程中涉及的人身权、财产权、公序良俗和相应管理秩序的一系列法律规范及其法律解释的总称。

  • 标签: 性法律 概念 滥用 性关联法律
  • 简介:目的:调查研究沙井街道外来女工人工流产患者术后保健知识需求程度。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于本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1019例外来女工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文化程度者对流产危害知识掌握程度和术后保健知识需求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年龄较大及文化程度较高者流产危害知识掌握程度及术后保健知识需求程度均高于年龄较小及文化程度较低者,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沙井街道外来女工人工流产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均对其术后保健知识需求程度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外来女工 人工流产 术后保健知识 需求程度
  • 简介:除了经典的8种性病外,现在把只要通过性传播而引起的20多种疾病称为性传播疾病,其中疥疮等也归为性传播疾病的一种。疥疮是疥虫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寄生在人体上是人型螨,寄生在动物身上是动物疥螨,也可传染给人。解放前疥疮流行,解放后生活条件提高及扫黄打黑,1960年左右北方各大城市几乎看不到疥疮。近10多年来疥疮死灰复燃,疥疮患者明显增多,易复发。现就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在我皮肤科就诊的981例疥疮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 标签: 临床分析 疥疮 传染性皮肤病 人体皮肤 生活条件 死灰复燃
  • 简介:目的了解梅毒多变的临床特点,进一步认识该疾病。方法对125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梅毒硬下疳可多发,少数可以留疤,除生殖器外还可以发生在乳房。病例中一患者因乳房赘生物并逐渐破溃而就诊,临床拟诊寻常疣、湿疹、帕哲特病待排,病理诊断为亚急性炎症,然患者血清学检查显示RPR1:64(+)及TPPA阳性。二期梅毒疹可表现为银屑病样疹、环形红斑、脓疱、扁平湿疣等,其发疹部位可在躯干、掌跖部,也可在头面部。皮疹可与硬下疳重叠出现(13.2%)。结论梅毒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须多加注意。

  • 标签: 梅毒 多样性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柔性管理理念在皮肤性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方法:结合皮肤性病科护理的工作特点,提出在皮肤性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给护士以人性化的管理.结果:提高护士士气和满意度、发挥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了护理事故的发生,护理实现了零投诉.结论:实施柔性管理增强了科室凝聚力,对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发挥护士的潜能,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管理研究 柔性管理 护士
  • 简介:目的:分析Bowen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诊治的4例Bowe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52~78岁,皮损为单发,无内脏转移,病程中均存在误诊,误诊为“皮炎、湿疹、银屑病、Paget病”等。结论:Bowen病临床特异性差,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医务人员应加强对Bowen病的认识,对疑诊患者应及早病理检查,以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BOWEN病 临床 病理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梅毒发病的特点,提高对梅毒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对38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1.92,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传播途径以卖淫嫖娼及其他非婚性接触为主.一期梅毒9例(23.68%),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二期梅毒29例(76.31%),以掌跖梅毒疹、扁平湿疣、斑疹样皮损为主.其中5例被误诊,误诊率为13.16%.结论: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为减少误诊,漏诊,提高对早期梅毒临床皮肤损害的认识,并对高危人群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早期 梅毒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38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致敏药物以别嘌呤醇(31.6%)、卡马西平(13.2%)为常见,其中别嘌呤醇致药疹的潜伏期较长;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病情的迅速控制;人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有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重症药疹的预后与及时停用致敏药物、糖皮质激素用量等多项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重症药疹 临床表现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梅毒的发病及临床特点,以探求及早控制本病的措施.方法:对本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间的452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临床分析.结果:452例梅毒中一期梅毒174例,占38.5%,二期梅毒198例,占43.8%,一、二期梅毒共存者6例,占1.3%.潜伏期(隐性)梅毒74例,占16.4%.结论:正规足量的驱梅药物治疗,一期梅毒治愈恢复明显快于二期梅毒.

  • 标签: 梅毒 分期 症状 诊断标准 治疗
  • 简介:通过对83例妊娠隐性梅毒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总结分析,提高对妊娠隐性梅毒的认识。本组妊娠梅毒病例RPR滴度都不高,在1:1~1:4的范围内占73.49%,大多数为病期不明的潜伏期感染,而且经过治疗后低滴度降低不理想。青霉素作为治疗梅毒的首选目前仍是敏感药物。出现低滴度和治疗后滴度下降不理想的原因是否可能与妊娠免疫状态以及血清固定有关,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妊娠梅毒隐性情况的发生提示,加强婚、产前梅毒筛查的工作非常重要。

  • 标签: 妊娠梅毒 隐性 青霉素治疗 预防胎传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