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一种有潜在接触致敏性的化学品,其曾经导致了接触性皮炎的流行。近来,欧洲引进一种新的防腐剂,其仅含有甲基异噻唑啉酮(MI)而不含甲基氯异噻唑酮(MCI),并被用于诸如涂料、胶水、化妆品等产品中。本文描述了含MI和MCI的防腐剂引发的工厂内接触性变态反应的暴发。工厂内14名涂料工人中4名发生了MI引发的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均对MI和MCI/MI呈阳性反应,且对MI的反应强于MCI/MI,表明MI为主要致敏剂。MCI/MI混合物仍被广泛使用,因此将来还能见到各种暴露与致敏现象。本文资料显示MI为一种潜在的刺激物,并可能导致人类接触性变态反应。这种添加在化妆品中并可能被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所接触的防腐剂是否安全需仔细监测。

  • 标签: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甲基异噻唑啉酮 涂料 MCI 防腐剂 阳性反应
  • 简介:背景:家族性圆柱瘤是一类罕见的遗传病,是皮肤附属器产生的赘生物。近来发现圆柱瘤抑制基因的丢失引起一种具有抗凋亡活性的转录因子NF-kB的激活。这可能解释圆柱瘤的增长失调。在细胞水平的试验中,水杨能阻止圆柱瘤抑制基因丢失引起的NF-kB活化,提示水杨可能是圆柱瘤的有效疗法。目的:评价局部应用水杨治疗家族性圆柱瘤的效果。方法:来自4个不同圆柱瘤家系的5例患者局部应用水杨治疗2次/d,随后1次/d。临床反应用连续的肿瘤测量来确定。结果:5例患者共有17个圆柱瘤:12个为目标损害,5个为对照损害。圆柱瘤的大小M=1.0cm(极差0.6~2.8)。12个圆柱瘤中2个完全消退。另外8个皮损有一些反应,但未达到局部消退的标准。对照皮损保持稳定或增大。结论:水杨治疗圆柱瘤耐受性好,是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 标签: 局部应用 圆柱瘤 水杨酸 家族性 治疗 疗效评估
  • 简介:背景:口服异维A(OI)是目前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最佳疗法。以1.0~2.0mg/kg体重治疗一个疗程后,约50%-85%患者得到持久治愈。研究已表明〈1mg/kg体重的剂量难以治愈,持久治愈需进行第二疗程治疗。目的:描述需进行OI第二疗程治疗的菲律宾痤疮患者的情况。方法:以图表式资料回顾并分析了过去10年间在一私人皮肤科诊所(SSJ)接受OI治疗的寻常型痤疮患者的情况。所有患者给予总剂量1mg/kg体重(累积总剂量120mg/kg体重)的治疗。结果:240例用OI治疗的患者参与本研究,193例完成了全部疗程。

  • 标签: 口服异维A酸 痤疮患者 前治疗 二疗程 菲律宾 寻常型痤疮
  • 简介: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我院自2002年-2005年以来,应用氨甲环加化斑汤治疗黄褐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黄褐斑患者142例,均来源于我科门诊的患者,不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胃肠和造血系统等疾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1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5例,女107例,年龄18-65岁,平均(38.5±0.5)岁,病程2周~30年,平均病程(5.2±0.4)年,蝶形型96例,面上部型3例,面下部型5例,泛发型8例。

  • 标签: 黄褐斑 氨甲环酸 化斑汤
  • 简介:背景:近年来,激光已用于疣的治疗,而且已成功治疗某些类型的疣。在一些激光研究中,已应用剥脱剂来增加激光的穿透力。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脉冲染料激光(PDL)疗法与应用水杨(SA)后再应用PDL疗法的效果。应用水杨的目的在于通过减少寻常疣的角化过度以增加激光穿透性。方法:本对照研究包括入选研究的19例患者的66个皮损。33个皮损先外用30%SA,2次/d,5d后再应用PDL治疗,其余33个皮损直接应用PDL治疗。两组患者PDL疗程1~5次,每次间隔4周。两组疗效用疣的尺寸改变比较,记录长×宽×高(mm3),治疗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在PDL组和SA+PDL组,治疗5个疗程后,与治疗开始相比皮损变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5疗程结束时,两组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451);然而在第二个疗程后SA+PDL组的清除率显著高于PDL组(P=0.049)。在第二个疗程后,SA+PDL组的完全清除率是54.6%,而PDL组在第五个疗程结束后完全清除率仅为66.4%。在2.2个疗程后SA+PDL组即观察到完全清除,而PDL组在3.1个疗程后才观察到完全清除(P<0.05)。结论:尽管在...

  • 标签: 寻常疣脉冲 染料激光 激光疗法
  • 简介:背景:特应性湿疹发生于1%~2%的成年人,发病率较高。作者旨在评估硫唑嘌呤系统性单一疗法治疗中重度特应性湿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评估硫代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遗传多态性(硫唑嘌呤诱导的骨髓毒性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在通过TPMT活性确定硫唑嘌呤剂量时的治疗重要性。方法:对门诊患者进行平行分组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采用极小化方法将已进行了局部最适治疗但仍处于疾病活动期的63例患者分配入硫唑嘌呤组(n=42)或安慰剂组(n=21),接受为期12周的治疗。维持治疗期间,TPMT杂合型患者每日服用硫唑嘌呤1.0mg/kg,而TPMT活性正常的患者每日服用2.5mg/kg。治疗的最初4周内,所有受试者接受较低剂量的硫唑嘌呤(每日分别为0.5mg/kg和1.0mg/kg),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临床反应的主要观察指标为SASSAD(6区6症状特应性皮炎)评分估计的疾病活动性。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本研究注册为国际标准化随机对照试验,注册号ISRCTN58943280。结果:54例(86%)受试者完成了研究;安慰剂组有2例(3%)退出,硫唑嘌呤组有7例(1l%)退出。治疗12周时,硫唑嘌呤组的平均疾病活动性改善了37%(12.0单位),而安慰剂组改善了20%(6.6单位)[差异为17%(5.4单位),95%CI4.3%~29%]。此结果还伴随着患者报告的瘙痒、受累面积、总体评估、生活质量等的明显改善。受试者对药物的反应性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除2例患者发生药物过敏外,患者对硫唑嘌呤的耐受性良好。TPMT杂合型患者对硫唑嘌呤的治疗反应与其他患者相似,无人发生骨髓毒性。基于TPMT确定给药剂量似乎减少了预期毒性,同时保持了药效。结论:硫唑嘌呤作为系统性单一疗法,对已进行了最适激素局部治疗但疾病仍然活动的中重度特应性湿�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特应性皮炎 硫唑嘌呤 甲基转移酶 治疗期间 中重度
  • 简介:2006年5月20日上午,中国保健品公信力大会暨授牌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生产保健品的62家企业共100个公信力产品受到表彰。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卫生部监督局赵同刚局长、法规司汪建荣副司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协调司张晋京副司长、北京市社团办李明利主任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常务副理事长潘学田、副会长栾承章、张国庆、陆美芳。

  • 标签: 中国保健协会 公信力 保健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软胶囊 狗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