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19岁,右侧腰部结节、斑块1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密集组织细胞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组织细胞胞质丰富、淡染,呈嗜酸性,边缘不规则;可见组织细胞胞质中含淋巴细胞,即吞噬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示:S-100(+),CD68(+),CD1a(-)。诊断:皮肤Rosai-Dorfman

  • 标签: 皮肤 ROSAI-DORFMAN病 吞噬现象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全身皮肤发生红斑、丘疹伴脱屑3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5年12月4日于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入院3个月前淋雨后,躯干、四肢发生散在红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在当地医院诊为“银屑”,给予口服“中药汤剂、雷公藤多苷片”,外用“黄皮肤、氯倍霜”等药物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后躯干、四肢皮肤出现弥漫性潮红,伴大量脱屑。为求进一步诊疗,我院门诊以“红皮银屑”收入院。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 标签: 红皮病型银屑病 KAPOSI水痘样疹 疱疹性湿疹
  • 简介:目的观察总结近年来穴位埋线治疗寻常银屑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关键词对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近年来国内穴位埋线治疗寻常银屑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结果近年来穴位埋线在寻常银屑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疗法容易操作,创伤较小、治疗时间短,同时体现出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结论穴位埋线在治疗寻常银屑病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穴位埋线 银屑病 应用进展 综述
  • 简介:患者男,18岁。双侧掌跖部位皮肤增厚伴红斑、瘙痒17年,缓慢加重12年余。皮损表现为双侧手掌及足底可见广泛、对称性黄色角化性斑块,其间见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红斑,上覆白色鳞屑;双手掌侧及双足跖皮肤对称性粗糙、增厚,基底红色,上覆较多白色鳞屑,境界清楚;双足第4、5趾缝间皮肤浸渍发白,伴异味;双足趾甲变形、增厚呈暗黄色,无多汗。皮损组织病理示:皮肤角化亢进,角质层增厚,颗粒层及棘层均增厚,真皮上部血管周围可见少数淋巴细胞。基因检测示:患者为SLURP-1基因c.256G>A(p.G86R)和c.212G>A(p.R71H)复合杂合变异。诊断:Meleda角化

  • 标签: Meleda角化病 SLURP-1基因 掌跖角化症
  • 简介:患者男,78岁。左胫前皮下肿块2个月。皮肤科情况:左胫前可见一直径约3.5cm的球形皮下肿物,肤色,界清,表面光滑,质轫,活动度差,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不典型梭形细胞在真皮层弥漫分布,瘤细胞核仁明显,见病理性核分裂像,未排列成典型的'鱼骨'状。免疫组织化学示:波形蛋白(3+),Ki-67约15%(+),CD34和结蛋白(-)。诊断:成人纤维肉瘤。予手术完全切除皮损,随访1年,未见复发。

  • 标签: 纤维肉瘤 鱼骨状模式 梭形细胞 成人
  • 简介:患者男,16岁。左侧躯干多发性褐色丘疹5年余。查体:左侧躯干可见多发米粒大小褐色丘疹,呈线状分布。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松解,基底层上方裂隙形成,裂隙上方可见圆体、谷粒。诊断:线状毛囊角化

  • 标签: 毛囊角化病 线状 棘层松解 DARIER病
  • 简介:患者女,15岁。双腋下、腹部出现皮疹伴瘙痒3年。查体示双腋下及腹部均可见2~3mm大小质硬肤色毛囊性丘疹,密集分布但互不融合,患处毛发缺失。腹部皮损组织病理示:毛囊壁可见海绵样水肿性水疱,毛囊漏斗部棘层肥厚,其周围真皮中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Fox-Fordyce

  • 标签: Fox-Fordyce病 顶泌汗腺性痒疹 汗腺毛囊角化病
  • 简介:患者男,31岁。全身斑丘疹伴感觉减退十年,全身结节、眉毛、睫毛脱落7年,再发加重7d。曾在本院以'脂膜炎'给予激素、雷公藤等治疗后部分好转,此后多次复发并加重。7d前皮损复发、加重,诊断为'蕈样肉芽肿?淋巴瘤样丘疹?'。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见大量泡沫状组织细胞,伴肉芽肿形成,抗酸染色可见大量阳性杆菌。最终诊断:麻风伴Ⅱ麻风反应。转至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

  • 标签: 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 麻风反应
  • 简介:发疹汗管瘤在临床中相对少见。本病例为青年女性(22岁),全身泛发黄褐色扁平丘疹,密集成片,部分融合,质较硬,对称分布,部分浸润,缓慢进行性发展,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符合发疹汗管瘤诊断。予维A酸类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 标签: 汗管瘤 发疹型 维A酸 治疗
  • 简介:通过图文证明,用连续病理切片法和组织固定后切薄压片透明法观察土肥氏鳞状毛囊角化病理变化,发现其病理生理学本质可能是通过特异性的毛发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的信号调节机制暂时失调,使毳毛在发育和生长过程中异常增生或相邻毛囊相互融合的毳毛毛发疾病,毛囊口及其周围表皮的鳞状角化过度只是毛发疾病引起的继发改变。根据中国人的病理发现与研究,本应归类于毛发性皮肤,建议更名为'毳毛增生性鳞状毛囊角化'。

  • 标签: 鳞状毛囊角化病 组织病理 连续病理切片 切薄压片 皮肤附属疾病
  • 简介:例1,男,37岁。面、双上肢多发暗红色丘疹伴瘙痒5个月。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双上肢泛发孤立红色丘疹,粟粒至黄豆大小,质韧。例2,女,53岁。臀部红色丘疹2年。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肘部、臀部皮肤可见散在红色、暗紫色丘疹、斑块,约豆粒至钱币大小,有浸润感,质韧。两例患者皮肤镜下均可见橘黄色无结构区、白色线条及白色瘢痕样色素减退、线状血管及线状分支状血管;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可见大量上皮样细胞组成的'裸结节',结节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散在的多核巨细胞。诊断:皮肤结节

  • 标签: 结节病 皮肤镜 诊断
  • 简介:患者男,39岁。双眉脱落两年,手足麻木、皮肤干燥1年,伴左足溃烂1月余。经甘肃省两当疗养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细菌学检测,确诊为界线类偏瘤麻风(BL)。有在县、乡级医疗单位就诊史,均以其他疾病治疗。无家族病史,病因不明,患者长期在外打工,不排除在外地感染。

  • 标签: 麻风 瘤型 麻风 庆阳市
  • 简介:皮肤位于人体表面,对外在形象的损害和自发症状综合,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因致病原因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加之患者自身遗传背景、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差异性,类似疾病临床表现也会出现不同。因此,要求皮肤科学工作者既要掌握常见、少见及罕见皮肤典型病例的诊断。

  • 标签: 皮肤病 发病机制 皮肤性病学 肺孢子菌 皮肤镜 阿昔洛韦
  • 简介:HMGB1是一种DNA结合的非组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HMGB1在寻常性银屑(PV)、白癜风等多种皮肤血清或皮损处高表达。细胞外HMGB1可通过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和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信号传递参与常见皮肤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刺激。在寻找有效的HMGB1抑制剂以靶向治疗皮肤方面,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值得进行大量的探索。

  • 标签: 皮肤病 HMGB1 作用机制
  • 简介:患者女,62岁。手背出现褐色斑疹25年,四肢反复脓疱角化5年、加重10d。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组织和免疫病理以及皮肤镜检查等诊断为汗孔角化症合并角层下脓疱。给予口服阿维A胶囊、抗炎抗感染、支持治疗、皮肤去痂、外用药物、红光及UVB照射等治疗,全身症状消失,皮损明显好转。

  • 标签: 汗孔角化症 角层下脓疱病
  • 简介:患者男,60岁,手足角化性丘疹40年,足部反复破溃4年。专科检查:双侧掌跖角化过度,其上可见多发淡黄色角化性丘疹,直径2~5mm。左足底见两处溃疡面。躯干散在大小不等淡褐色色素沉着斑,其间夹杂点状或雨滴状色素减退斑。足部破溃处病理检查符合“鳞状细胞癌”。诊断:砷角化并发鳞状细胞癌。治疗:予阿维A胶囊20mg/次,1次/d,口服,硫代硫酸钠0.64g静脉滴注驱砷治疗,足底破溃疡处行光动力治疗。

  • 标签: 角化病 鳞状细胞癌
  • 简介:患者女,43岁。右小腿斑块、鳞屑伴痒十余年,加重半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和真菌镜检,发现棕色菌丝、硬壳小体,培养菌落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裴氏着色霉(Fonsecaeapedrosoi)。予部分皮损手术切除、伊曲康唑胶囊口服、CO2点阵激光治疗、局部热疗法、红光照射等综合治疗,4个月后临床治愈。

  • 标签: 着色芽生菌病 裴氏着色霉 点阵激光 抗真菌药物 联合疗法
  • 简介:患者女,10岁。双下肢红色扁平丘疹、水疱、结节伴瘙痒4年,加重1年。2个月前于本院行右下肢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层未见异常,真皮浅层小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可见粟丘疹。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胫前可见密集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暗红色扁平丘疹、结节,偶见水疱,可见粟丘疹、抓痕及色素沉着;双手背、足背及肘伸侧散在类似皮损。COL7A1基因c.1241-6G>A杂合变异,为剪切位点变异。诊断:痒疹样营养不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经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出院。现仍在随访中。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
  • 简介:近年来激光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皮肤领域中许多疾病都是激光治疗的适应症。CO2点阵激光是应用最广泛的激光之一,被认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形成的瘢痕、脱发、皮肤肿瘤、白癜风以及痤疮等疾病。本文综述了CO2点阵激光在皮肤治疗学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CO2点阵激光 瘢痕 脱发 白癜风
  • 简介:患者女,17岁。面部红斑、丘疹、水疱伴疼痛十年,加重20d,皮损消退部位遗留痘疮样瘢痕。面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海绵水肿,可见坏死,真皮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CD3(+),CD4(+/-),CD5(-),CD7散在(+),CD8(+),CD45RO(+),GranzymeB(+),TIA-1(+),CD20(-),CD30(-),CD56(-),EMA(-),ALK(-)。EBER原位杂交(+)。TCR基因重排:未检测到该样本TCR基因克隆性重排。诊断:种痘样水疱样淋巴瘤(HVLL,该病后更名为种痘样水疱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进一步对国内外文献报道中180例HVLL病例进行分析,简要综述该病的研究历史、流行学特点、可能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表现以及诊疗进展。

  • 标签: 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 EB病毒 T细胞淋巴瘤 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