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多形红斑(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治疗方法的差异。方法:对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SJS和14例TE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SJS和TEN的可疑致敏药物以抗生素为主。发热、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是SJS和TEN最常见的并发症。SJS和TEN患者共有65例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5例使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24例使用环孢素治疗。SCORTEN评分超过3分的有11例。共4例死亡。结论:抗生素是SJS和TEN最常见的致敏药物,肝肾损伤及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早期予以IVIG可能是治疗SJS和TEN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重症多形红斑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高分化黏液性癌(highlydifferentiatedOvarianmucinouscarcinoma,HDOMC)患者中MMP-2、MMP-9、S100A14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正常卵巢组织、43例卵巢黏液性肿瘤(Ovarianmucinoustumor,OMT)、80例HDOMC患者中MMP-2、MMP-9、S100A14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HDOMC患者中S100A14表达与MMP-2、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MP-2、MMP-9、S100A14在正常卵巢组织、OMT、HDOM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且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分析:HDOMC患者中S100A14表达与MMP-2、MMP-9表达水平两两呈正相关(P〈0.05)。MMP-2、MMP-9、S100A14表达水平与HDOMC患者手术-病理分期(FIGO)、CA-125水平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MMP-2、MMP-9、S100A14表达水平升高与HDOMC发生、进展、早期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早期联合筛查这些指标对HDOMC病情演变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黏液性癌 表达水平 联合筛查 病理分期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术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提升子宫体积>14孕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择期手术、子宫体积>14孕周的子宫肌瘤患者纳为观察组(n=20),术前行GnRHa皮下注射处理,停药3个月后行腹腔镜手术;择同期行腹腔镜手术、子宫体积≤14孕周的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n=20)。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及肿瘤体积、血红蛋白(Hb),以评价GnRHa预处理效果;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等指标,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用药后Hb水平明显升高而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Hb水平、肌瘤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子宫体积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均出现GnRHa相关不良反应,但均未影响手术效果。结论:行GnRHa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子宫体积>14孕周子宫肌瘤患者的肿瘤体积,并提升Hb水平,从而使患者满足腹腔镜手术指征,保证腹腔镜手术效果,提升患者预后。

  • 标签: 子宫肌瘤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 简介:目的:研究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表达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疾病中的表现。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的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TLRs受体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分别为(38.84±23.19)、(94.26±4.63)、(96.93±4.39),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分别为(19.73±8.68)、(101.68±5.17)、(97.06±4.22),其中观察组的TLR4、TLR8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9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次数≥6次/年与复发次数〈6次/年患者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发病期间,单核细胞TLR4、TLR8的增强能够提高免疫细胞抗病毒作用。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TOLL样受体 CD14+单核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背景:t(14;18)(q32;q21)累及IGH和MALT1已在皮肤MALT淋巴瘤和1例原发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被描述。但是,IGH/MALT1转位在这些类型皮肤淋巴瘤的发生率还不清楚。方法:作者用MALT1和IGH分裂探针对16例皮肤MALT1淋巴瘤和16例原发皮肤DLBCL患者的石蜡切片进行分裂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以评价IGH/MALT1转位的频率,筛选其他有关IGH和MALT1位点的潜在转位。结果:16例皮肤MALT1淋巴瘤和16例原发皮肤DLBCL患者中,均未检测到累及MALT1的转位。能够进行IGH转位分析的12例MALT淋巴瘤患者均为阴性。相反,能够进行IGH转位分析的13例(31%)例原发皮肤DLBCL患者中有4例阳性。之后的FISH分析显示其中1例为IGH/BCL2转位,1例为CMYC/IGH转位,而剩余2例的转位配对目前还未发现。结论:该研究显示累及MALT1的转位,包括IGH/MALT1在皮肤MALT淋巴瘤和原发皮肤DLBCL中不常见。其他累及IGH的转位也不参与至少大多数皮肤MALT淋巴瘤的发病。相反,原发皮肤DLBCL在少数病例中可有几种IGH转位中的一种。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MALT淋巴瘤 皮肤淋巴瘤 MALT1 IGH t(14
  • 简介: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是一种机械一大疱性皮肤病,特征为皮肤创伤后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中出现表皮内水疱。作为DNA诊断计划的一部分,作者的实验室分析了初始参考诊断为EBS的57例患者。结果发现在这些患者中,18例有角蛋白5或角蛋白14基因(KRT5和KRT14)的隐匿性杂合突变;14例患者的发病与网格蛋白的双等位基因突变有关。在角蛋白突变中,12个为已知突变,6个为新突变。大部分病例没有家族性大疱性皮肤病病史。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等位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表型/基因型 4基因 单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