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经口全麻气管插管引导支撑喉镜巨大声带良性肿物切除手术的方法及优势。方法对13例巨大声带良性肿物在气管切开后全麻经口气管插管引导支撑喉镜进行手术均取得成功。结论对于巨大声带良性肿物,已行气管切开,在全麻经口气管插管引导下放置支撑喉镜进行手术,避免了插管风险,术中术野暴露充分,彻底切除病变,术后发音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 巨大声带良性肿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管道标识在ICU护理安全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管道标识护理的ICU重症患者84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使用管道标识前的ICU重症患者8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给药差错、更换管道差错等护理差错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给药差错、更换管道差错等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ICU重症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管道标识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减少了护理缺陷和给药差错、更换管道差错等护理差错的发生,更好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具有显著安全性和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管道标识 ICU护理 给药差错 更换管道差错 护理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24例儿童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地护理,观察患儿护理后的血常规值及生理体征。结果24例患儿在经过护理后,血常规值及生理体征均下降到正常水平。结论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各项血常规值及生理体征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 纤维素性支气管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择48例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选择物理干预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结果物理干预措施对于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良好。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使用物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咯血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深静脉血栓 物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阻塞器在右开胸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骨科因胸椎5以下结核择期行胸椎结核后路内固定+右开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的患者15例,常规麻醉诱导及维持麻醉,患者采用ID7.5-8.0加强气管导管加支气管阻塞器行选择性肺叶隔离。于左侧卧位双肺通气时(T1)、右中下肺叶隔离通气30min(T2)、右全肺叶隔离通气30min(T3)、双肺通气20min(T4),记录各时点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顺应性(Comp),收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术者评价术野暴露情况。结果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通气30min后(T2),患者的PaO2和Comp较T1时分别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eak和Pplat较T1时均分别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右全肺叶隔离通气30min后(T3),患者的PaO2、SaO2和Comp进一步降低,与T1和T2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eak和Pplat进一步升高,与T1和T2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支气管阻塞器选择性肺叶隔离,术中可以增加氧合和气道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力,术中转换肺叶隔离便捷,因此可安全适用于右开胸胸椎结核前路手术。

  • 标签: 脊柱结核 选择性肺隔离 氧合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管切开病人居家气道湿化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一步为临床合理选择湿化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气管切开86例病人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气管切开专用雾化面罩连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进行间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输液器滴入方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临床湿化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出院后采用气管切开专用雾化面罩连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进行间断气道湿化,可提高湿化程度,防止气道堵塞,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和盐酸氨溴索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9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采用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和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鼓室压力等指标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鼓室压力和语频气导听阀变化两项指标结果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的鼓室压力和语频气导听阀变化两项指标结果分别是(-85.38±10.02)dapa、(50.99±8.12)db,和对照组的鼓室压力和语频气导听阀变化两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和盐酸氨溴索方式治疗后,可以有效提升疾病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处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鼓室 曲安奈德 盐酸氨溴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并与α-糜蛋白酶进行对比。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48.0%),有效29例(38.7%),无效10例(13.3%),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15例(25.0%),有效27例(45.0%),无效18例(30.0%),总有效率7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乙酰半胱氨酸疗效优于α-糜蛋白酶。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 &alpha -糜蛋白酶 雾化吸入 毛细支气管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