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化脓中耳炎(ehronicsuppurativeotitismedia,CSOM)患者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五官科收治的121例CSO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外耳道分泌物进行采集,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共培养得到病原菌10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57株(53.27%),革兰氏阴性菌44株(41.21%),真菌6株(5.6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性〉80%,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50%;铜绿假单胞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性〉90%,以上常见致病菌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敏感性较高。结论CSOM患者分泌物的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上需根据具体的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性 抗炎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化脓中耳炎脓分泌物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取慢性化脓中耳炎的鼓室内脓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取得细菌分离率的排序,致病菌的药物敏感度及耐药率。结果317耳中培养有微生物生长301耳,其中细菌293耳,真菌8耳;无细菌生长16耳。细菌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9耳(占28.1%),金黄色葡萄球菌83耳(占26.2%),铜绿假单胞菌46耳(占14.5%),奇异变形杆菌24耳(占7.6%);敏感药物因菌种而异。结论慢性化脓中耳炎活动期患耳脓分泌物的细菌分布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耳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之一,也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最常见的疾病。据各国统计,有0.05%~0.1%的儿童出生时为极重度耳聋,同时50%以上的儿童期耳聋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由于导致语前聋的环境因素的存在,有时无法判断患者是否为遗传聋。对常见基因突变的常规筛查与鉴定,给遗传咨询带来很大帮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耳聋的基因诊断方法已逐步规范化,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也取得了革命的进步。在美国和欧洲的遗传聋人群中,已发现数个耳聋重点基因,其中GJB2基因及PDS基因检测被美国哈佛大学儿童医院以及爱荷华大学医学中心列为常规临床检测项目。本文将着重介绍遗传耳聋及其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遗传性聋 诊断技术 基因诊断方法 美国哈佛大学 重度耳聋 聋病
  • 简介:糖尿,以高血糖症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全球有3.47亿糖尿病患者,至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7大死亡率疾病。美国糖尿协会根据导致高血糖的机制不同,可分型为:1型糖尿,由于胰岛?细胞的功能障碍而导致缺乏有效的胰岛素分泌,多于青少年或儿童期发病,过去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2型糖尿,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而造成相对的胰岛素缺乏,多见于成人肥胖人群。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听力损失 高血糖症 美国糖尿病协会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缺乏
  • 简介:目的连接蛋白基因和遗传耳聋及角皮有明确的相关.现有4个连接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角皮,即:GJB4、GJB2、GJB3和GJB6,其中3个基因既可导致遗传耳聋,即GJB2、GJB3和GJB6,而GJB4是否与遗传耳聋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为证实GJB4和遗传耳聋的相关,在非综合征型遗传耳聋中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本实验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60个非综合征型遗传耳聋家系先证者进行GJB4的突变检测,其中32个显性遗传,28个隐性遗传.结果发现了四种碱基改变:109G>A、3'UTR+17A>G、611A>C和507C>G.109G>A和3'UTR+17A>G是新发现的碱基改变,但在家系突变检测中证实为多态.611A>C和507C>G两种碱基改变是已报道的多态,611A>C是我们检测到的最常见的多态.结论本研究发现了GJB4的109G>A和3'UTR+17A>G两种新多态,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但未能最终证实GJB4为遗传耳聋的致病基因,可是从该基因背景来分析GJB4仍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耳聋候选基因,有待于扩大家系收集范围进一步检测.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连接蛋白类 多态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针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听神经谱系障碍家系进行已知致病基因筛查分析,了解是否存在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方法选择本课题组收集到的一个家系4代24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s进行引物设计,采用直接测序法对已知听神经相关基因进行测序,使用DNAMan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显性遗传特征,患者听力学特征符合非综合征型听神经谱系障碍,对家系中全部患者及部分听力正常成员完成DIAPH3、OTOF、PJVK、GJB2基因外显子及线粒体DNA12SrRNA1494、1555位点的测序分析,未发现可疑致病突变。结论该家系未检测到已知相关基因致病突变,高度提示新基因突变致病的可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 遗传 基因突变 显性遗传
  • 简介:目的了解中国山东滨州地区儿童分泌中耳炎的发病率及各种致病因素。方法在山东省滨州市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流行学调查方法,共随机抽取小学、幼儿园2~7岁儿童1536例,分2~3岁、4~5岁、6~7岁=三个年龄组,以鼓室导抗为诊断标准,结合耳镜检查,对儿童分泌中耳炎进行横断面流行学调查。结果山东省滨州市2—7岁儿童分泌中耳炎发病率为6.25%。2~3岁发病率为19.65%,4~5岁发病率为5.85%,6~7岁发病率为2.68%。2~3岁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所降低,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山东省滨州市2。3岁、4~5岁、6~7岁儿童分泌中耳炎的发病率与西方文献报道差异无显著。儿童分泌中耳炎病因复杂,包括鼻-鼻窦炎、变应鼻炎、扁桃体炎及腺样体肥大等,鼻、咽部疾病所占比例大,尤其是腺样体肥大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儿童分泌中耳炎的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发病率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梅尼埃一般认为主要以中年人发病为主,在儿童(≤15岁)中发病率均较低。本文关注儿童梅尼埃的发病情况,研究儿童梅尼埃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眩晕诊疗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共计586例梅尼埃病患者中儿童(≤15岁)梅尼埃的发病情况,对这些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的肌源电位检查。结果本组梅尼埃发病最早为3岁。儿童期首发的梅尼埃占全部梅尼埃病患者的1.71%(10/586)。4例首发为典型梅尼埃病症状(耳蜗症状和前庭症状均具备),占40%(4/10);以耳蜗症状首发的占30%(3/10);以旋转眩晕或倾倒感为首发者分别占20%(2/10)及10%(1/10)。儿童梅尼埃听力图有两种类型——低频下降型和平坦型: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共7例占70%(7/10);3例为平坦型曲线,占30%(3/10)。前庭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异常与病程无关。耳蜗电图的阳性率较高,达50%(5/10)。首发为倾倒感的患者,前庭诱发的肌源电位检查异常。头痛和运动是儿童梅尼埃的一个常见主诉。结论儿童梅尼埃的主要首发症状依次为典型梅尼埃表现、耳蜗症状、单纯的眩晕或倾倒感。听力图多为低频下...

  • 标签: 儿童 梅尼埃病 纯音测听 耳蜗电图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
  • 简介:摘要报告一例获得血友A合并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围术期护理经验。其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预防出血、凝血因子的药物护理,术后严密监测循环系统、腹透护理、预防压疮的护理。由于严密监测,手术、药物治疗及时,通过以上有效护理措施,患儿痊愈出院。

  • 标签: 获得性血友病A 法洛氏四联症 护理
  • 简介:患者,女。57岁,闵“双耳听力下降10天”为主诉于2010年12月13日入院。入院检查:一般状态尚可,双肺呼吸音清晰。专科检查:双耳道通畅,双耳鼓膜混浊,光锥消失。电测听检查:双耳均为混合聋曲线,平均听阈气导(L:85dBHL,R:90dBHL),骨导:(L:60dBHL,R:65dBHL);

  • 标签: WEGENER肉芽肿病 双耳 入院检查 耳听力下降 电测听检查 肺呼吸音
  • 简介:目的对60例听神经小儿进行临床听力学分析,以便提高对此的认识,避免漏诊及误诊。方法2003年.2005年我院临床医学听觉言语康复中心门诊。对4个月-6岁婴幼儿及儿童诊疗中发现60倒聋儿。对声音有反应,但不会讲话,给于ABR,ASSR,OAE、声导抗.影像学检查后,发现异常反应。结果60倒(120耳)聋儿ABR严重异常。ASSR、行为测听有部分残余听力,OAE正常。声导抗及影像学方面未发现异常。结论听神经是一种近期提出的病因不明的听觉障碍性疾病。此引起具有特殊临床表现与听力学检查表现的感音神经聋。有助于与感音聋的鉴别。

  • 标签: 听神经病 听性脑干反应 多频稳态反应 耳声发射 聋儿
  • 简介:目的比较前庭神经切断及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效果。方法将所有梅尼埃病患者根据听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期;根据分期情况予以非手术治疗以及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分析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病史特点、手术情况;对于手术满24个月以上的梅尼埃病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眩晕、听力及生活质量等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治疗梅尼埃共77例患者79次手术(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左右各1次内淋巴囊减压术;另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了左侧前庭神经切断术及1次右侧内淋巴囊减压术),其中内淋巴囊手术34次,前庭神经切断术45次。术后24个月的眩晕控制率为:内淋巴囊手术73%,前庭神经切断术100%。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可以减轻患者眩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庭神法。

  • 标签: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 内淋巴囊
  • 简介:新世纪的到来,给耳科学带来了机遇,新思路和新手段层出不穷。随着耳科学的发展,临床听力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一些新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为聋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多种选择,使各种聋诊断的准确率大大提升。可是,面对如此多的检测方法,临床上如何正确选择,检测结果的一些矛盾似乎仍有困惑,本文对各种聋的临床听力学特点做一浅析,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参考。

  • 标签: 临床应用 力学特点 聋病 检测结果 临床诊断 临床工作
  • 简介:梅尼埃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膜迷路积水如何产生原因不明。梅尼埃缺少病因诊断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惑。为了正确地诊断梅尼埃,必须综合应用电生理、影像学和免疫学检查,本文就梅尼埃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 诊断技术 耳科(Diagnostic TECHNIQUES Otological)
  • 简介:摘要布氏杆菌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以羊种菌致病力最强。临床上主要从隔离,休息、饮食、病情观察、对症护理、药物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多方面采取护理措施。

  • 标签: 布氏杆菌 流行病学 发热 联合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前庭神经切断术(vestibularneurectomy)被广泛和有效的应用于治疗梅尼埃导致的顽固眩晕以及其他一些经药物或保守手术治疗无效的耳源眩晕。前庭神经切断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对于85%~99%梅尼埃病患者而言,可以在消除眩晕的同时保存听力,从而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庭神经切断术 保守手术治疗 梅尼埃病 耳源性眩晕 顽固性眩晕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