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题名,是论文的总纲,是能反映论文最主要的特定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首先,题名应准确得体。应以最恰当的词语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把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 标签: 论文题名 科技期刊 逻辑组合 首字母缩写字 科学技术期刊 副题名
  • 简介:根据有关规定,可以把摘要编写要求归纳成如下几点。省略“我们”“作者”“本文”这样的主语。简短精练,明确具体。简短,指篇幅短,一般要求50~300字(依摘要类型而定);精炼,指摘录出原文的精华,无多余的话;明确具体,指表意明白,不含糊,无空泛、笼统的词语,应有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 标签: 论文摘要 科技期刊 期刊 编辑工作
  • 简介:生物力学是研究组织或器官的力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学科,对研究眼科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诊疗具有重要作用。眼球是一个封闭的近似球体的器官,眼球内外的每一组织都有一定张力,而且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眼内外及球壁某一局部组织的改变,可能会影响眼球某一区域组织的生物力学或功能的改变。随着生物力学的方法增多,大家越来越重视对眼部组织生物力学的研究,达到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如使用胶原交联增强角膜的强度,防治圆锥角膜或扩张性角膜疾病;又如后巩膜加固术增强巩膜力学的方法来治疗或预防高度近视等。对眼外肌、角膜、巩膜、虹膜、晶状体的生物力学的研究是目前热点,本文就目前眼部生物力学的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 标签: 生物力学 眼外肌 角膜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 简介:目的探讨2种治疗萎缩性鼻炎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100例萎缩性鼻炎随机分为2组,56例行鼻腔黏骨膜下充填硅胶术(A组),44例行鼻前孔缩窄术(B组).结果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鼻前孔缩窄术高于鼻腔黏骨膜下填充术(P<0.05),并发症鼻前孔缩窄术明显少于鼻腔黏骨膜下充填术(P<0.05).结论鼻前孔缩窄术治疗萎缩性鼻炎安全有效,要优于鼻腔黏骨膜下填充术.

  • 标签: 骨膜 萎缩性鼻炎 鼻腔 手术治疗 并发症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比较压抑膜遮盖与眼罩遮盖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采用种方法治疗的53例大龄儿童弱视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压抑膜遮盖法治愈率为15.6%,好转率为62.5%,眼罩遮盖法治愈率为9.5%,好转率为52.4%,种治疗方法治愈率和好转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压抑膜遮盖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依从性好,其实际应用效果优于眼罩。

  • 标签: 弱视 压抑膜 眼罩 遮盖疗法
  • 简介:目的方法比较显微镜下与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手术的疗效。随机选取孔源性RD患者48例(48眼),分别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A组)14例(14眼),与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B组)共34例(34眼)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裂孔及裂孔周围行视网膜冷凝,释放视网膜下液体后硅胶块填压及环扎,确认裂孔位于巩膜嵴上,如术中眼压过低,则玻璃体腔内注入空气或C3F8。术后定期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视网膜下液体吸收情况及冷凝反应。结果组术后随访1-6个月,A组患者术后100%视网膜裂孔闭合,视网膜完全复位,视力提高12眼,矫正视力〈0.3者4眼(33.3%),≥0.3者8眼(66.7%),另外2眼视力不提高。其中,视网膜下液体吸收者缓慢者2眼(16.7%),6天后完全吸收。冷凝反应0级1眼(8.3%),Ⅰ级4眼(33.3%),Ⅱ级8眼(66.7%),Ⅲ级1眼(8.3%)。B组患者术后100%视网膜裂孔闭合,3例未复位,2次手术后成功复位,矫正视力〈0.3者12眼(35.3%),≥0.3者22眼(64.7%)。冷凝反应0级3眼(8.8%),Ⅰ级4眼(11.8%),Ⅱ级25眼(73.5%),Ⅲ级2眼(5.9%)。结论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相对简单,手术效果好,安全性高,更值得推广。

  • 标签: 显微镜 双目间接检眼镜 视网膜脱离
  • 简介:目的比较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采用种术式治疗的134例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愈率为89.9%,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愈率为94%,种治疗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7947,P<0.05).结论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优于胬肉切除联合白体结膜瓣移植术.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瓣移植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观察单纯性巩膜暴露术与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73例(73眼)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A、B2组。A组进行单纯性巩膜暴露术,B组进行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比较2组术前翼状胬肉突入角膜缘长度,术后角结膜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术前2组翼状胬肉突人角膜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比A组角结膜上皮愈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3个月复发率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比单纯性巩膜暴露术更有效。

  • 标签: 翼状胬肉 单纯性巩膜暴露术 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 复发率
  • 简介:角膜感染如果不能很快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可使角膜失去透明性而致盲。“微生物性角膜炎”、“感染性角膜炎”和“化脓性角膜炎”都是指角膜的化脓性感染。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使用“微生物性角膜炎”这一概念。这些感染的特征是角膜实质层的黄白色浸润,伴或不伴角膜上皮的缺损,常有炎性反应。(图1)微生物性角膜炎的最常见主诉如下(包括不同的严重程度):·眼红·疼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这篇文章将回顾细菌性和真菌性角膜炎,

  • 标签: 微生物性 角膜感染 角膜实质层 细菌性角膜溃疡 角膜上皮 结膜瓣遮盖
  • 简介:目的:探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ST)测量正常角膜、顿挫期圆锥角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临床期圆锥角膜的生物力学变化,分析不同进展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特征,为更早期地诊断圆锥角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顿挫期圆锥角膜15眼为顿挫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23眼为亚临床期组,临床期圆锥角膜40眼为圆锥角膜组,欲行近视激光手术和正常角膜志愿者40眼为正常组(对照组),应用CorvisST测定各组的生物力学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正常角膜与顿挫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角膜与亚临床期组第二压平长度(AL2)、第一压平速率(AV1)、最大压陷曲率半径(HC-radius)、最大压陷深度(DA)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角膜与圆锥角膜组除第二压平速度(AV2)、最大压陷时间(HC-time)、最大压陷屈膝峰间距(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生物力学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DA对于圆锥角膜诊断效率最高(曲线下面积0.891±0.028)。结论:顿挫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较正常角膜无改变,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较正常角膜部分参数有改变,但其参数单独诊断圆锥角膜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差。临床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较正常角膜明显改变,DA诊断效率最高。

  • 标签: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圆锥角膜 角膜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研究带有Ⅲ级以上硬核的复杂性白内障,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眼带有Ⅲ级以上硬核的复杂性白内障患者,采取晶状体超声粉碎技术(A组)以及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B组)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提高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手术方式对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中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带有Ⅲ级以上硬核的复杂性白内障,超声粉碎晶状体技术可以考虑应用。

  • 标签: 晶状体超声粉碎技术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复杂性白内障
  • 简介:目的评价种显微手术方法吻合泪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直接找出泪小管的断端,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组,即麻醉导管单路插管吻合组(30眼)和硅胶管双路环行插管吻合组(37眼)。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直接找到鼻侧泪小管断端并且一次手术成功吻合泪小管,随访6月~31月(平均11.5月),麻醉导管单路插管术30眼,治愈24例,好转3眼,失败3眼,治愈率80%;硅胶管双路环行插管术37眼,治愈32眼,好转3眼,失败2眼,治愈率86.5%。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明显提高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硅胶管双路环行置入法是理想的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方法。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硅胶管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时期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对当前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从视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细胞因子、相关基因和蛋白,以及调节激酶表达角度分析了视觉发育以及弱视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视觉可塑性、弱视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弱视 发病 分子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泪小管断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住院治疗的泪小管断离共60例(60眼),随机分为组:A组30个病人(30只眼)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泪小管断离;B组30个病人(30只眼)crawford管治疗泪小管断离。根据病情平均3-6个月拔管,拔出泪道硅胶管后,泪道冲洗通畅且无症状为治愈;泪道冲洗通畅,但有一定阻力且偶有流泪为好转;泪道冲洗不通畅为无效;拔管个月以上再次流泪冲洗不通畅为复发。结果拔管后,A组:治愈:18眼(60%);好转:6眼(20%);无效:4眼(13.33%);复发:2眼(6.67%)。B组:治愈:26眼(86.67%);好转:2眼(6.67%);无效:1眼(3.33%);复发:1眼(3.33%)。结论鼻内窥镜下crawford管置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泪小管断离的办法。

  • 标签: 泪小管断离 crawford管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眼表观察比较种翼状胬肉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原发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2组,各38人。A组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B组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比较2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复发率,角膜修复时间、形态,术后不适症状的改善。结果2组患者角膜修复行为不同。2组患者于术后一周观察角膜上皮修复程度,B组好于A组(P〈0.05);2组患者BUT比较,A组术前与术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术前与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术后6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组较A组更长(P〈0.05);2组术后6个月眼部干涩、异物感等症状改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快,泪膜稳定性有明显提高。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丝裂霉素C 泪膜
  • 简介:目的:评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结膜植片种缝合方法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试验,将48例48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24例24眼,A组术中结膜植片采用连续锁边缝合法;B组术中结膜植片采用间断缝合法。术中记录结膜缝合时间,术后随访6mo,记录拆线所用时间及眼部刺激评分情况。结果:术中平均植片缝合时间A组为14.05±2.30min,B组为19.34±2.12min,组差异有统计学(P〈0.01)。眼部刺激情况分值在术后第3d(1.32±0.60vs1.68±0.35)和第5d(0.87±0.24vs1.26±0.68),A组得分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A组拆线所用时间为9.15±3.36min,B组拆线所用时间为12.61±3.89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连续锁边缝合法提高了手术效率,减轻了术后的刺激症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结膜植片缝合方法。

  • 标签: 连续锁边缝合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
  • 简介: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后激光断线和可调节缝线种不同方法调控眼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47例(52眼),其中男性25例(28眼),女性22例(24眼)。将患者分为组,A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固定缝线缝合术,B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缝合术,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和术后并发症;比较这种不同方法调控眼压的疗效;结果小梁切除术前A组的眼压为29.5±6.8mmHg,B组眼压为30.5±7.1mmHg,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05),术后6个月A组眼压为12.3±5.5mmHg(1kPa=7.5mmHg),B组眼压为13.7±6.3mmHg,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05)。术后6个月2A组完全成功率为73.1%,B组完全成功率为84.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和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A组较多,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χ-2=0.02,χ-2=0.02,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激光断线和可调节缝线均能有效的调控术后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等并发症,获得较理想的术后疗效。

  • 标签: 激光断线 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究对角膜溃疡患者实施生物羊膜移植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1日至2017年5月21日我院60例角膜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结合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32例,应用生物羊膜移植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传统羊膜移植术治疗)。均随访一年,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角膜水肿消退时间、视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0%)和对照组(100.00%)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治愈率(95.24%)相比对照组(81.08%)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7.24±1.23)d]相比对照组[(12.24±2.23)d]明显更短,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视力[(0.46±0.22)]相比对照组[(0.35±0.15)]明显更优,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急性排斥反应、羊膜脱落。结论对角膜溃疡患者实施生物羊膜移植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的效果更佳,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

  • 标签: 角膜溃疡 生物羊膜移植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