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性手术,也是口腔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治疗手段。传统的拔牙术,特别是不正规的操作或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不当,易引起局部出血、感染、牙折、患牙被推挤移位,甚至颌骨骨折或颞下颌关节损伤等并发症。我们在学习国外高水平牙科医院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室的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全新的牙拔除术“四化”理念——“标准化的器械”、“微创化的技术”、“规范化的操作”及“人性化的服务”。本文希望能为广大基层医院口腔外科医务工作者提供帮助,在巩固教科书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对临床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技术有进一步形象和准确的认识,能清楚地了解每项操作的潜在风险,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诊治能力和范围,提高诊治能力和操作信心。

  • 标签: 拔牙术 微创技术 拔牙器械
  • 简介: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用、最基本的手术,不良的操作方法会造成软、硬组织的创伤,并影响拔牙创的愈合及今后义齿的修复,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拔牙方法不但可减少拔牙时间和创伤,而且可降低拔牙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牙拔除术 标准化 拔牙方法
  • 简介:牙拔除术是口腔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治疗技术。如何规范地选择和使用拔牙器械,减少因拔牙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与并发症,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本文简要叙述了标准拔牙器械及其使用要点,特别强调了微创拔牙器械的优点与普及的必要性。

  • 标签: 牙拔除术 拔牙器械 微创拔牙 器械使用
  • 简介:标准拔牙手术图谱》(第2版书号ISBN978-7-117-25144-0)、《标准拔牙助手操作图谱》(书号ISBN978-7-117-25041-2)是人民卫生出版社邀请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胡开进教授主编的,共同点是图多字少、通俗易懂、质优价低,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观看30个操作视频,医生可以边看视频边拔牙。

  • 标签: 拔牙手术 图谱 标准 新书介绍 操作 口腔
  • 简介:目的应用比格犬动物实验研究生物陶瓷材料iRootFM作为乳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治疗效果以及iRootFM与乳牙牙根吸收速率的一致性。方法将比格犬22颗乳牙(共32个根管)分成2个实验组(iRootFM组、Vitapex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由同一操作者对实验组牙齿行根管治疗术,术后每2周由3名高年资口腔临床及影像学医生盲法进行口腔检查及X线影像学评估。应用SPSS18.0软件,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别对2个实验组的成功率及根管充填材料与乳牙牙根吸收速率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4周iRootFM组的口腔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成功率均为100%(10/10);2~8周Vitapex组口腔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成功率均为100%(10/10),10周后成功率为80%(8/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ootFM组与Vitapex组在2、4、6、8、10、12、14周时根管充填材料与乳牙牙根吸收速率的一致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ootFM可以随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而吸收,是乳牙根管充填材料的一个新选择。

  • 标签: 根管充填材料 乳牙 生物陶瓷材料 iRoot FM
  • 简介:全瓷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和半透性,能够再现天然牙的半透明度和色深度,是目前最接近天然牙美学特征的修复材料。本文就全瓷修复材料半透性的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及与天然牙透明度的匹配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全瓷修复体 半透性 透射性
  • 简介:活髓保存是通过间接盖髓或直接盖髓保存牙髓的活力,刺激剩余牙髓形成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需要有良好的盖髓材料隔绝感染组织,促进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形成修复性牙本质。本文对临床使用的活髓保存材料,具有应用前景的材料研究动向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活髓保存术 活髓保存材料
  • 简介:骨移植再生是牙周组织再生的一个重要方面,骨移植的材料经历了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人工合成骨等多种形式的发展变化。本文对各种骨移植材料及其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牙周炎 牙周骨缺损 牙周再生 骨移植材料
  • 简介:早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已发现,在应力作用下生物骨表面的电荷会发生重排,产生电信号,具有压电效应骨的这种压电特性提示,如果将电活性成分加入移植材料,可能会有助于提高骨的形成速度和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工业用压电材料已被作为骨替代材料引入医疗领域,模仿生成骨表面电荷从而促进骨愈合.本文就骨压电效应以及压电材料促进成骨机制等方面做简要说明,并对骨组织植入用压电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压电效应 压电材料 压电陶瓷 压电高聚物 骨形成
  • 简介:人工合成骨支架材料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功应用于临床,由无机生物材料发展到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单一的支架材料发展成复合材料、表面修饰材料。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人工合成骨支架材料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人工合成支架材料 纳米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带种植体骨磨片的标准化制作流程,为进行人工种植体相关研究提供病理实验依据。方法:回顾自1998年以来制作的850张带种植体骨磨片,按照塑料包埋前、包埋、粘结、切片、研磨、染色等几大步骤,对磨片进行评价。以(1)种植体完整,种植体长轴与组织面平行且在同一平面上;(2)组织经脱水处理包埋聚合后组织内无气泡;(3)组织与载物片粘贴紧密无气泡;(4)镜下观察磨片组织内无金属碎屑,种植体无脱落;(5)染色均匀,新生骨组织区分明显等5个方面作为标准化制作流程的评价指标,且5个指标需同时达标才能认为磨片制作成功。结果:对照5项指标对850张磨片进行回访式检查,早期因制作经验以及方法不当等原因,合格率约为50%,后经改进工艺与提高技术水平,2000年后所制作磨片的成功率提高到85%。结论:通过改进方法,规范化操作,选择适宜的染色方法,可以提高种植体骨磨片制作的成功率,扩大带种植体骨组织的研究范围。

  • 标签: 种植体 骨磨片 塑料包埋 非脱钙骨 甲苯胺蓝染色
  • 简介: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口腔医学是研究和防治口腔软硬组织及颌面颈部各类疾病的一门学科,其分类复杂、覆盖面广又相互密切联系,是临床与基础相并重的一级学科,也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培训细则是供口腔全科医师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细则。口腔全科包括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儿童口腔科、口腔黏膜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急诊科、口腔预防科、口腔颌面影像科、口腔病理科等亚专业。

  • 标签: 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医学 标准 现代医学科学
  • 简介:屏障膜材料是引导组织再生术的关键,其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具有更好的生物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新材料,另一方面是将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膜来引导牙周组织再生。与牙周组织再生相关的生长因子及种子细胞皆有与屏障膜复合的报道。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 生长因子 屏障膜
  • 简介:目的研究两类三种陶瓷材料对瓷贴面修复颜色的影响,为临床工作中瓷贴面修复体与比色板的颜色匹配性提供指导。方法制作直径10mm、厚度0.7mm的A2色瓷贴面圆盘试件.按陶瓷材料及制作工艺分为无遮色长石质烤瓷组、遮色长石质烤瓷组、IPSe.maxPress铸瓷组3组,每组10个试件.共计30个试件。选择NaturalDieMaterialShadeGuide比色板中的ND4、ND6、ND8三种颜色.分别代表轻、中、重度变色牙底色,采用对应颜色树脂各制作1个底色圆盘。对每个瓷贴面试件分别以3种底色圆盘为基牙底色.采用VitaEasyrshade电脑比色仪测量瓷贴面修复体的色度值。计算各组瓷贴面修复体与标准比色片A2的色差。结果在轻、中、重度变色牙背景条件下.两种陶瓷材料的瓷贴面修复体与标准比色片A2问色差的比较结果为.IPSe.maxPress铸瓷组〈无遮色长石质烤瓷组〈遮色长石质烤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长石质烤瓷贴面及IPSe.maxPress热压铸瓷贴面模拟修复不同程度的变色牙时.热压铸瓷贴面与标准比色片的颜色匹配性高于长石质烤瓷贴面。

  • 标签: 瓷贴面 全瓷材料 核瓷 色差
  • 简介:目的评价各种表面处理对于树脂改性玻璃离子修复材料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由3种材料:Vitremer、Fuji2LC和Photac-FilAplicap,制成224块样本,每种材料又分为5组共15组。每5组中阴性和阳性对照组样本未做保护,而实验组样本分别用Heliobond光固化粘接剂,Colorama指甲油封闭剂或玻璃离子制造商建议的表面保护剂进行保护。将处理后的样本分别浸入0.05%的美蓝溶液中,24小时后取出冲洗,去保护层,研碎,分别放入1ml65%的硝酸中24小时。溶液离心分离后用分光光度计测量颜料浓度以表示染料摄入情况。结果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结果在染料摄入方面,3种树脂改性玻璃离子修复材料之间无差异;但是,3种材料的实验组结果明显优于其阳性对照组。结论3组实验材料都需要表面保护,其中使用Heliobond光固化粘接剂获得了最佳表面保护效果。

  • 标签: 表面保护 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材料 光固化粘接剂
  • 简介:义齿软衬材料在口腔修复领域应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其存在粘结强度不足、易黏附白色念珠菌等缺点.本文针对影响义齿软衬材料粘结强度的因素,及如何提高其粘结强度,做一综述.

  • 标签: 软衬材料 义齿 研究进展 白色念珠菌 口腔修复 黏附
  • 简介:牙体釉质再矿化材料研究主要通过制备体外早期龋病模型作为研究样本,检测各种材料的再矿化性能。其中氟化物作为公认的再矿化物质已大量应用于临床,同时也作为再矿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碳酸氢钠等被证明有着明确的类似功能,并能配合氟离子的再矿化作用。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安全材料也已被证明有再矿化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再矿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对龋病再矿化研究中各类再矿化材料作用机制及特点做一阐述。

  • 标签: 再矿化 人工龋 氟化物 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