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时常发生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疾病,常常导致支持骨组织的丧失。种植体周围炎需要立即治疗,但是我们依然缺乏证据支持那些最有效的医疗介入方法。如果患者患有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手术禁忌证或者拒绝更为合适的治疗,这时就需要选择非手术牙周治疗。种植体周围组织缺损状态决定了治疗的方法.也为相关的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本文推荐的治疗方案都源于临床经验.能提供有利的指导。

  • 标签: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种植体周围炎 手术治疗 手术禁忌证 炎性疾病 细菌感染
  • 简介:要想在美观区域内获得维妙维肖的种植修复体,过度重建(overbuilding)缺牙部位组织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先天性的牙缺失,缺牙区可能发育不足。而拔牙和外伤可能引起牙槽嵴的缺损。过度重建的目的旨在为修复我行我素提供一个良好的修复条件。从而使该区域可以被塑形为理想的牙龈外形。文中结合数例病例对在美观区域内保存及过度重建缺牙部位组织的外科和正畸方法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美观区域 种植体 软组织处理
  • 简介: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RPI)作为种植修复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南邻牙根尖周病变、种植区残留细菌、骨的质量差以及临床技术等因素引起.本文就RPI的定义、发病率、分型、病因、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 根尖周病变 种植 治疗 预防
  • 简介:激光是20世纪的重要发明,具有定向发光、高能量、高亮度等特性,对作用组织有很强的生物学效应。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也是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激光在口腔医疗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对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就各种激光在此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

  • 标签: 激光 种植体周围炎
  • 简介:目的探讨牙周炎及吸烟单因素和双因素协同效应对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影响。方法设置健康组、牙周炎组、吸烟组、牙周炎合并吸炯组4个后牙缺失病例组,植入Straumann纯钛螺纹柱状标准型种植体进行修复.通过SIDEXIS.XG软件测算负载后1年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状况(MBL);记录负载12个月时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周炎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牙周炎合并吸烟组与健康对照组在MBI及mSB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PLI及P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牙周治疗及维护下.牙周炎或吸烟者植入Straumann标准型种植体.可获可靠疗效,但对牙周炎合并吸烟者可出现边缘骨明显吸收,更容易出现种植体周探诊出血,在病例选择上要引以注意.

  • 标签: 牙种植 牙周炎 吸烟 边缘骨吸收
  • 简介:目的观察光照对纤维桩周围双固化树脂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2011年5-11月佛山市向阳口腔医院就诊患者拔除的新鲜完整单根管牙40颗,随机等分为非光照组和光照组。两组牙齿均在截去牙冠后行根管预备,充填,然后植入纤维桩,并使用Bisco全酸蚀粘接系统对纤维桩进行粘接,非光照组仅进行化学固化,光照组在化学固化的基础上再使用QHL75光固化灯照射40s。分别测量两组牙齿根尖段、根中段和根管口段的显微硬度和粘接强度。结果显微硬度:光照组牙齿根管口段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根中段和根尖段及非光照组各段(P〈0.05),而光照组根中段和根尖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强度:光照组牙齿根管口段的粘接强度高于根中段和根尖段及非光照组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根中段和根尖段的粘接强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照有助于加强Bisco全酸蚀粘接剂的聚合程度,从而有助于纤维桩固位。

  • 标签: 纤维桩 显微硬度 聚合 粘接剂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和讨论现有抗生素局部使用和全身使用的文献.研究其在治疗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在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PubMed数据库中使用MEDLINE检索截至2011年的相关文献。关于种植体周围炎病损微生物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手工检索。结果和结论:检索到2篇有关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都是病例的系列研究且没有对照组。检索到5篇局部用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在5篇研究中.局部抗生素使用的同时都配合了局部的物理治疗和化学冲洗,如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和氯己定(洗必泰)。这些研究中都提到了局部使用抗生素的附加作用,但都不显著。这可能与病例的纳入标准有关,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都有深牙周袋和明显的骨吸收。目前关于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所有研究.不管是全身用药还是局部应用的研究结果.都不特别地推荐抗生素用以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局部使用米诺环素和强力霉素作为手工刮治的补充以及使用抗菌药物局部;中洗对治疗中度病损有一定的效果。翻瓣刮治术对于治疗深度病损是必要的,能有效地抑制病情,减少骨质丧失。目前的研究中没有证据支持全身使用抗生素能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目前迫切需要对抗生素治疗种植体周围炎进行临床随机试验。种植术前必要的牙周治疗和种植术后常规的术后维护.能有效地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抗生素 种植体周围炎 综述
  • 简介:随着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种植治疗成功的标准界定越来越严格.种植义齿周围龈乳头高度不足或缺失造成“黑三角”及食物嵌塞等问题,严重影响种植义齿的美观和功能,成为种植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如何预防和治疗种植义齿周围“黑三角”问题是种植修复的难点此外,牙周炎患者在龈乳头高度降低方面存在更大的风险文章就影响种植义齿周围龈乳头高度的风险因素、预防和改建方法等进行评述,并强调牙周炎患者由于邻间骨丧失造成的相关风险.

  • 标签: 牙种植体 龈乳头 牙周炎
  • 简介:目的评价机械治疗+Nd:YAG激光+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三联疗法对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诊断为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26例(40枚种植体),随机分为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枚种植体。对照组种植体接受机械治疗并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激光治疗组种植体在接受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Nd:YAG激光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检查两组种植体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plaqueindex,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edsulcusbleedingindex,mSBI)和探诊深度(probedepth,PD)。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PLI、mSBI、PD均显著改善(P〈0.05)。在治疗后8周,激光治疗组PD和mSBI牙周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机械治疗+Nd:YAG激光+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三联疗法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炎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种植体周围炎 激光 盐酸米诺环素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不同表面形态的种植体与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寻找一种更有利于种植义齿长期稳定性的种植体表面形态设计奠定基础。方法对2307例(3652枚)种植体进行追踪观察0.5~10年.分析比较不同表面形态种植体之间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种植体长度因素。结果发生种植体周围炎35例,发生率0.96%。其中负重前发生种植体周围炎26例,负重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9例。大颗粒喷砂酸蚀(SLA)表面、钛易耐(TiUnite)表面及可吸收性喷砂介质(RBM)表面形态的种植体其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光滑表面形态的种植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年龄和性别对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P=0.08)。10~12mm种植体显示出了更高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结论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粗糙表面形态的种植体;年龄、性别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目前的研究并不能认为种植体的长度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牙种植 种植体周围炎 表面形态
  • 简介:目的:比较平台转换和平齐对接两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在固定修复时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其中41例患者植入平台转换种植体53枚,54例患者植入平齐对接种植体88枚。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功能负载12个月时,四个时间点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12个月时,平台转换种植体和平齐对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00±0.00)、(0.08±0.04)、(0.24±0.16)、(0.36±0.19)mm和(0.00±0.01)、(0.18±0.12)、(0.65±0.38)、(0.79±0.41)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台转换种植体在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方面比平齐对接种植体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种植体 边缘骨吸收 平台转换
  • 简介:目的探讨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性。方法28例伴有牙槽骨吸收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种植体(共34枚)分成2组,分别行GTR,其中试验组(n=18)在术中使用甘氨酸龈下喷砂系统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对照组(n=16)采用塑料刮治器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检测,包括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每个时间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自身对比,并在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组间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基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PLI、BI、PD、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均较治疗前(基线)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BI、PLI、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I=5.103,PBI=0.031;tPLI=5.556,PPLI=0.025;tPD=4.440,PPD=0.043;tCAL=4.879,PCAL=0.034)。患者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994,PPD=0.033;tCAL=4.831,PCAL=0.035)。患者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302,PPD=0.046;tCAL=4.325,PCAL=0.048)。患者治疗后6及12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的PLI和BI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在治疗后3、6、12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31,P3=0.035;t6=4.412,P6=0.044;t12=5.087,P12=0.031)。结论在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炎症水平及促进牙槽骨再生方面,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GTR较机械刮治联合GTR更具优势,可�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术 牙龈下刮治术 种植体周围炎 甘氨酸龈下喷砂
  • 简介:原因与目的:种植体与修复基台的连接处存在着微隙.构成细菌的污染区域,这一特点使得软组织一种植体界面的重要性更加被重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对ANKYLOS无间隙种植系统与周围软组织之间界面的研究。

  • 标签: 周围软组织 种植体界面 动物实验 组织学分析 实验研究 摘要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表面形态种植体周围炎症的病变程度,探讨种植体表面形态与种植体周围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将螺纹圆柱形种植体和非螺纹圆柱形种植体植入Beagle犬下颌,并建立犬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3个月后测定各组种植体周探诊深度、观察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程度、组织切片分析其炎症程度。结果:临床检查见非螺纹圆柱形种植体周缺损深度大于螺纹圆柱形种植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纹圆柱形种植体周探诊深度小于非螺纹圆柱形种植体周探诊深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形态学检查表明螺纹圆柱形组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不如非螺纹圆柱形种植体组明显。结论:种植体表面形态与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非螺纹圆柱形种植体比螺纹圆柱形种植体的周围炎更明显。

  • 标签: 表面形态 种植体周围炎 动物模型
  • 简介:复发性坏死性黏液腺周围炎是复发性口疮的最重型,溃疡疼痛剧烈,病程常迁延数月或更久,病变有由口腔前份向后发展的倾向,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最终诊断常需根据溃疡好发部位、溃疡的特点、有无复发性、全身情况及活检与特异性溃疡和肿瘤相鉴别。

  • 标签: 复发性坏死性黏液腺周围炎 瘢痕 下唇 颊黏膜.
  • 简介:目的:探讨即刻种植联合组织清理术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1只成年杂种犬,建立动物模型,行即刻种植。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唇侧黏骨膜瓣滑行组、自体游离龈瓣移植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组,3个月后进行烤瓷冠修复。修复后1个月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观察3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变化。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3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愈合情况均呈现良好水平,其中,唇侧黏骨膜滑行组修复效果较其余2组差,主要与生理解剖结构被破坏有关。自体游离龈瓣移植组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组一次手术关闭创面,减少愈合负担,并对周围软组织形态不良影响较少。3组种植体龈沟探诊深度在修复前、后无显著差异;修复1个月后,3组牙龈指数均显著高于修复术前(P〈0.05),其中唇侧黏骨膜瓣滑行组附着龈宽度比修复术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即刻种植联合周围组织清理技术对于周围软组织修复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取得明显的种植美学修复效果。

  • 标签: 牙种植体 即刻种植
  • 简介:目的:探讨3种不同材料的全冠修复体在种植体周围组织龈沟液(GCF)、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牙龈龈沟探诊深度(gingivalcrevicedepth,GCD)变化及G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以评价不同烤瓷内冠材料对种植体周围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随机选择临床病例90颗,平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冠,纯钛烤瓷冠,全瓷冠作为种植体上部修复材料,每组30颗.在修复前,后1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CGF量、GI、GCD、AST和ALP水平的测定和分析.结果:钴铬合金组、纯钛组、全瓷冠组术前龈沟液中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钴铬合金组,纯钛组,全瓷冠组修复术前、后1个月,3个月龈沟液中GCF量、GI、GCD、AST、ALP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LP、AST在钴铬合金组、全瓷组及纯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别(P<0.05),而GCF、GI、GC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钴铬合金组、全瓷组、纯钛组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F、GI、GCD、AST、ALP分别进行三组间两两比较,GCF、GCD、AST、ALP各对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I三组间两两比较全瓷组与钴铬合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对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钴铬合金烤瓷冠可导致修复患牙的GCF量及其中酶的变化,对牙周组织有不利影响,纯钛烤瓷冠和全瓷冠对牙周组织的影响相对较小.

  • 标签: 钴铬合金烤瓷冠 纯钛烤瓷冠 全瓷冠 龈沟液 天冬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 简介:目的临床与组织学比较即刻负载对正畸用不锈钢及钛合金微种植体及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不锈钢及钛合金微种植体各24枚,植入于3头18个月龄的微型猪上颌骨内.相邻两枚种植体之间用镍钛闭合弹簧即刻加载约150克左右的水平力.十周后检查微种植体的稳定性.每组选择8枚稳定性好的微种植体进行不脱钙处理,制作组织学磨片,在光学及荧光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用组织测量学图像分析软件测量两组微种植体的骨结合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植入时折断微种植体:不锈钢组2枚,折断率为7.7%;钛合金组9枚,折断率为27.3%;P>0.05.2.临床成功率:不锈钢组75.0%,钛合金组83.3%;P>0.05.3.骨结合率:不锈钢组平均值16.94%,钛合金组37.33%,P<0.05.结论不锈钢微种植体在即刻负载水平力的条件下有较高的临床成功率和骨结合率,但是,明显的低于钛合金微种植体.

  • 标签: 不锈钢 钛合金 正畸微种植体 即刻负载 骨结合
  • 简介:目的:对单个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发生碟形和楔形垂直吸收并处于稳定期时的骨内应力变化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应用MSC-NASTRAN软件建立种植体周围不同形状、不同深度骨缺损的垂直骨吸收稳定期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垂直及斜向载荷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单个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发生少量垂直吸收后并处于稳定期时,随着骨缺损深度的增加,垂直载荷下骨内最大Von-Mises应力值有很小幅度的波动;斜向载荷下骨内最大Von-Mises应力值会增大,但幅度不大.同等骨缺损深度的碟形和楔形吸收的骨内应力情况相差较小.结论:在骨皮质保持完整及种植体不松动的情况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发生少量的垂直吸收时,骨内应力情况随缺损深度增加变化不大;而且相同条件下两种形状垂直骨吸收的骨内应力情况较相近.

  • 标签: 种植体 垂直骨吸收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布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植系统埋置式与非埋置式骨水平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变化。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种植修复的患者256例,总计450枚种植体。测量种植Ⅰ期、种植Ⅱ期、修复后当天及修复后1年4个时间点的数字化曲面断层片或根尖X线片,因非埋置式无二期手术,故选择与之相对应时间点的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结果在非负荷愈合期(从种植Ⅰ期到种植Ⅱ期)及负荷1年(从修复后当天到修复后1年)两个时间段,埋置式与非埋置式愈合对Dentium、Begon及3Ⅰ三种骨水平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种植系统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埋置式或非埋置式种植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量没有明显影响;3种种植系统的种植体周围骨变化无明显差异,临床效果均较好。

  • 标签: 埋置式 非埋置式 骨水平种植体 骨吸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