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合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台湾中山大学牙医学系曾应魁(OpenBite)对从事正畸的医师而言是较难的病例。因为的成因较为复杂,有可能是牙齿问题、骨骼的问题、神经肌肉的问题,或是牙齿兼有骨骼的问题。或是骨骼兼有神经肌肉的问题,或是口腔习惯及呼吸道的问题。...

  • 标签: 临床治疗 手术治疗 开合 矫正治疗 神经肌肉 牙医学
  • 简介:目的:评估Haavikko法测定南京地区儿童自然年龄的适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了符合要求的南京市儿童的曲面断层片629张(其中男性392例,女性237例),按照Haavikko法对左下颌7颗恒牙发育分期进行判读,查表计算得出牙,将所得牙与自然年龄进行配对t检验,并建立南京地区儿童牙与自然年龄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运用Haavikko法算得南京地区男童牙比自然年龄平均低估0.6年,女童牙比自然年龄平均低估1.0年,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南京地区儿童牙与自然年龄相关的数学模型,得到自然年龄与牙的拟合曲线方程。结论:基于Haavikko法研究并建立了南京市儿童的牙与自然年龄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其结果可用于对本地儿童牙及自然年龄的计算。

  • 标签: 牙龄 Haavikko法 曲面断层片
  • 简介:近年来,为减少正畸患者的射线暴露并出于对放射安全的考量,正畸医生已经逐渐运用颈椎骨代替手腕骨作为判断骨的参考依据。随着锥形束CT在口腔正畸学中的运用,利用锥形束CT检测颈椎骨逐步得到应用。本文就基于锥形束CT数据重建颈椎二维图像的矢状面与水平面断层图像分析方法、基于锥形束CT数据重建颈椎三维图像的椎体体积与骨密度分析方法、基于颈椎的锥形束CT数据判断骨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标签: 颈椎 骨龄 锥形束CT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机体在单一因素变量(增性改变)的影响下,机体BMP-Smad成骨信号基因的表达趋势,探讨增对该通路因子的影响。方法:成年、中年、老年未交配SD大鼠雌雄各4只,处死后获取大鼠颅盖骨及股骨。颅盖骨采用组织块法行细胞培养,检测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股骨采用Q-PCR检测BMP-Smad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绘制趋势图谱。结果:成年大鼠的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活跃,其DNA合成期(S期)的成骨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中年大鼠;BMP-Smad成骨相关因子随着增而出现明显的降低,而该通路的始发因子BMP-2因子的改变并不明显,甚至在机体步入老年后有升高的趋势;来源于骨组织的成脂因子的表达同样伴随着机体的增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增会导致机体的成骨能力逐渐降低,成骨细胞的活性逐渐下降;BMP-Smad信号通路的成骨因子随着增其表达趋势逐渐下降;机体成骨能力的下降和成脂能力的增强可能促使BMP-2因子的稳定表达甚至轻微升高。

  • 标签: 增龄 BMP-2 RUNX2 OSTERIX PPARγ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研究增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增性改变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增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选用3月及18月的SD大鼠,双能X线检测股骨密度;分离培养BMSCs,SA-β-Gal染色分析3月组及18月组细胞衰老情况;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端粒酶(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TERT)mRNA表达;采用免疫酶联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分泌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Wnt信号通路核心蛋白β-catenin在细胞浆及细胞核中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Wnt通路关键基因LEF-1、TCF-4的表达。结果:18月组大鼠股骨密度显著低于3月组;SA-β-Gal阳性表达细胞随年龄增加而增加,TERT表达水平随年龄增加而显著降低;18月组BMSCsTNF-α及IL-6的分泌量显著高于3月BMSCs;18月组BMSCs细胞核及细胞浆中β-catenin表达量较3月BMSCs均呈增高趋势;18月组BMSCsLEF-1的基因表达水平较3月BMSCs上升1.6倍,TCF-4的基因表达水平也上升3.12倍。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BMSCs分泌的炎症因子含量增加,导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进而影响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 标签: 增龄 WNT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2005中口腔医学大会于2005年11月1l~13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口腔医师协会和日本齿科医学会、日本齿科医师会共同主办,上海市口腔医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和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共同承办。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会议 上海 口腔医学院 医师协会 人民医院
  • 简介:近些年来各种骨性支抗系统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来完成牙齿各种类型的运动.微型种植体用于垂直支抗控制方面比传统方法有着更多的优势.本文病例通过应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下颌后部牙齿槽,治疗严重的骨性前牙(牙合)畸形,证明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提供垂直支抗控制的能力.本文也提示通过简单有效的骨性支抗手段,可以提供一种治疗较复杂骨性(牙合)畸形的全新方法.

  • 标签: 正畸支抗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 前牙开猞畸形
  • 简介:患者女,15岁。主诉:前牙(牙合)。一、临床检查1.口外:面部不对称,下颌右偏,凹面型,高角,面下1/3过长。2.口内:双侧磨牙关系完全近中,全牙列反(牙合),二、X线检查侧位片显示上颌后缩,下颌前突,高角,(牙合)。正位片显示下颌右偏。左手腕显示:Fishman骨骼成熟指数SMI为11。

  • 标签: 下颌第二磨牙 手术矫正 畸形 骨性 拔除 面部不对称
  • 简介:前牙(牙合)、深覆(牙合)通常是由于生长发育、不良习惯或功能性因素等原因所导致的颜面部垂直向不调。它们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部美观、口腔功能及健康。因此,对前牙(牙合)、深覆(牙合)患者进行有效的矫治理应受到正畸医师足够的重视。然而,正畸治疗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主动治疗结束时错(牙合)畸形程度的改善,更体现在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对前牙(牙合)、深覆(牙合)治疗的长期稳定性一直是正畸医师关注的热点[1-6]。本文即对前牙(牙合)、深覆(牙合)治疗后的稳定与复发做一综述。

  • 标签: 深覆(牙合) 主动治疗 前牙 复发 正畸医师 垂直向不调
  • 简介:目的研究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骨性[牙合]15年后的骨性以及牙性变化。方法本研究样本为10例成年骨性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上颌采用了LeFortI型截骨术,下颌采用了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选择患者在正畸治疗前(T1)、治疗后(T2)以及正颌手术后平均15年(T3)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双颌手术矫治骨性雅15年后,虽然骨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发,但是前牙覆雅基本稳定。结论双颌手术和正畸联合治疗是矫治骨性骀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长期稳定性 正畸一正颌手术联合矫治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的[牙合]患者的[牙合][牙合]干扰特征。方法169例女性[牙合]患者根据有无TMD分为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组(TMD(+)组)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组(TMD(一)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模型进行研究,来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接触等[牙合]干扰特点。结果TMD(+)组骀患者中,57.8%的患者存在着正中颌位的[牙合]干扰,明显高于TMD(-)组(P〈0.05)。终末位置上的不稳定和由于磨牙的早接触引起的下颌前方偏移是伴有TMD的[牙合]患者常见的两种咬合特征。结论本研究提示[牙合]患者中早接触等功能性因素和颞下颌关节病的发病有关。

  • 标签: 开[牙合]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干扰
  • 简介:2007年Koln科隆国际牙科展来自55国家的1750余家供应商和来自149个国家的超过100,000名访问者再一次证实和巩固了科隆国际牙科展会的地位,它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牙科贸易盛会。

  • 标签: 牙科 国际 供应商 访问者
  • 简介:患者系骨型Ⅰ类,牙型Ⅲ类高角.前牙[牙合].本病例希望通过右上颌第三磨牙前移关闭右上颌第二磨牙间隙。同时.下颌骨颊棚区种植支抗.整体内收下牙列。难点在于后牙牙根与下颌骨舌侧骨壁接触.皮质骨对牙根移动的限制作用已经报道。本病例通过释放下颌第二磨牙(即不将其纳入矫治系统).实现了下颌磨牙牙根沿皮质骨界线的远移.使骀平面逆时针旋转.进而恢复了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改善了患者面型。

  • 标签: 牙齿移动 种植支抗 牙合 骨皮质 下颌第二磨牙 磨牙间隙
  • 简介:由中国台湾罗慧夫颅颜基金会、中国台湾长庚纪念医院颅颜中心、德国兔唇救助协会、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主办的“2010年中国西安第3届唇腭裂语言训练营”于2010年6月19~21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营。

  • 标签: 西安交通大学 长庚纪念医院 语言训练 唇腭裂 中国 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