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窝封闭前局部使用酸性磷酸氟(APF)对窝侧壁氟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第三恒磨牙共9对18颗,随机一侧为对照组、对侧同名牙为酸性磷酸氟处理组。(1)对照组:酸蚀60s,窝封闭;(2)处理组:酸性磷酸氟溶液处理4min后,酸蚀60s,窝封闭。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对窝侧壁进行点检测,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酸性磷酸氟处理组的窝侧壁氟含量为(0.5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含量(0.2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0,P=0.002)。结论窝封闭前局部使用酸性磷酸氟溶液,可提高窝侧壁氟含量。

  • 标签: 坑缝封闭物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 简介:不进行机械预备的情况下,使用粘接银汞合金方法进行窝封闭,并且与树脂窝封闭进行了5年临床效果的对比。术后6个月、1年、2年和5年临床检查两组无差异。尽管单纯用银汞合金行窝封闭可能并不具备优越性,但是可以用于保守窝洞预备型周围窝的封闭,即“预防性银汞合金充填”。另外,当银汞合金与粘接剂共同使用时,不必要求传统的银汞合金充填窝洞的固位型和洞缘90°角。

  • 标签: 粘接银汞合金窝沟封闭 树脂窝沟封闭 粘接剂 粘接充填技术
  • 简介:本文进行了灯盏离子导入加速人尖牙移动的临床研究。选择安氏Ⅰ类伴双侧上颌尖牙唇向错位,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共10名应用螺旋拉簧,使双侧尖牙向远中移动。在上颌右侧牙牙龈组织处离子导入灯盏。结果显示:灯盏导入侧尖牙牵引到位时,两侧尖牙移动距离有显著性差异,两侧的平均速度分别为0.17mm/天及0.10mm/天。X线观察灯盏导入侧尖牙压力侧牙槽硬骨板透光明显,牙周膜宽度增加,表明该侧牙周吸收性改建程度高,张力侧牙槽密度增高,表明有新骨形成。

  • 标签: 灯盏花 离子导入 牙移动
  • 简介:目的探讨多次黏结对金属托槽槽及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福州大学测试中心进行。选择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双尖牙40颗,MBTTM迷你直丝弓托槽10个,采用高温灼烧后电解抛光的方法处理脱落的金属托槽,对托槽进行多次黏结。扫描电镜下观察槽底金属表面结构的变化,并检测托槽宽度和槽宽度。应用三角函数的原理推算出托槽弓丝接触角θc的公式,分别计算出多次黏结前后托槽指数、入槽指数及θc的变化。结果随着黏结次数的增加,槽底金属表面结构愈显粗糙;托槽宽度逐渐减小,与首次黏结相比,第二次黏结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第四次黏结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黏结次数的增加,槽宽度、θc均依次增大,托槽入槽指数、托槽指数显著减小,与首次黏结相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入槽指数的减小虽然有利于缓解滑动阻力,但多次黏结会引起金属托槽槽表面粗糙、托槽弓丝接触角θc增大,均有可能导致槽滑动摩擦力增加,因此,在正畸临床矫治过程中对托槽的多次黏结应慎重。而托槽指数的变化对托槽与弓丝间滑动摩擦力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金属托槽 黏结 摩擦力
  • 简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如果再伴有一些发育上的异常.则治疗会更加复杂。本文是一例病例报道.上颌侧切牙畸形腭侧.伴根尖孔开放、窦道和严重的骨吸收。这些发育异常的牙齿以往多被拔除。但是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如MTA和骨移植材料)及相关治疗技术的发展.这类牙齿现在都可以保留。对该病例.畸形腭侧可通过根面平整术消除.用MTA在根尖形成根尖填塞封闭根尖孔。治疗后随访1年.患者无症状.X线片显示病变逐渐愈合。

  • 标签: 治疗后随访 临床病例报告 根尖孔 牙畸形 腭侧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