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黏蜡在根管模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颗经完善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用黏蜡制作蜡桩,再以琼脂及藻酸盐材料根管印模,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用黏蜡制作根桩的42颗残根残冠均一次成功.结论:黏蜡用于根管模简单可靠.有利于保存较多的牙体组织,提高根管模的成功率.

  • 标签: 黏蜡 根管取模 临床应用 义齿 根管预备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取出牙齿断根的手术方法。方法对在拔牙过程中断根进入上颌窦的13例患者中的15个牙根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行下鼻道入路上颌窦开窗术鼻内窥镜直视下根。结果13例患者中的11例均快速取出断根;2例患者由于断根位于窦黏膜下未进入窦腔而未取,长期观察无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经观察均无继发上颌窦炎及上颌窦瘘的发生。结论采用鼻内窥镜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鼻内窥镜 上颌窦 断根
  • 简介:与癌症治疗相关的口腔黏膜炎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化疗急性并发症。一般来说,头颈部癌症放疗或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发病率较高,也较为严重;单纯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发病率较低,程度较轻。严重的口腔黏膜炎造成病人疼痛、吞咽困难、继发感染、营养障碍,影响癌症的治疗,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本文对国内外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建立情况和新近的各种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黏膜炎 放疗 化疗 动物模型 防护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重建牙槽嵴技术。腭部骨可以用来即刻重建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骨区术后反应轻的优点。材料和方法17名患者(男性10人,女性7人),治疗时间1年以上。使用环形钻从上腭穹窿部核状骨重建美学区域的牙槽嵴。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骨缺损的类型和位置、骨的大小、是否同时拔牙、是否即刻种植、是否需要软组织瓣覆盖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结果骨的平均长度12.5mm(长度范围9~14mm)。平均宽度7.3mm(宽度范围5~9mm)。在11个病例中,采用了拔牙后旋转腭侧带蒂的结缔组织瓣技术。没有患者出现骨区不适。16名患者成功的完成了单牙的种植修复。讨论骨重建的最佳材料是自体骨,而且应该在骨简单、术后反应小的部位骨。使用上腭区核状骨重建牙槽嵴具有以上的全部优点。结论在这篇初步的研究中,介绍了一种新的重建牙槽嵴的技术。“上腭区核状骨”重建牙槽嵴具有骨简单、有效、骨区术后反应轻的优点。可以对牙槽嵴的缺损进行三维重建。

  • 标签: 牙槽嵴 骨重建 取骨 上腭 术后反应 即刻种植
  • 简介:来自下颌磨牙后区的含骨皮质及骨松质的骨块对于重建缺损的牙槽嵴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伤害.必须了解局部的解剖结构,采取适当的外科手术方法并慎选外科器械。本文的目的是对使用环钻在磨牙后区安全获取含骨皮质及骨松质骨块这一外科技术进行科学的论证。牙槽骨缺损包含缺损范围及严重程度两方面的内容,它常伴随着牙齿缺失、牙周疾病、外伤及先天性疾病。不同的骨移植材料及技术被应用于重建缺损的牙槽骨,如自体骨、异体骨移植物及异种材料。但使用自体骨仍是口腔及颌面部骨移植的金标准.这源于其优良的骨引导及骨诱导性所产生的较好的预后效果。口内和I:3外的一些区域可作为自体骨移植的供区,这些区域的选择取决于它们能为牙槽嵴重建所提供的骨量的多少、骨的形态、类型及并发症、费用及外科手术的便利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口内供区优于口外供区在于前者手术入路方便.移植骨吸收量最少,且并发症及费用也相对少。口内供区包括颏部、下颔骨体、磨牙后区及升支区、上颌结节及颧骨区。一些学者强调了磨牙后区及升支区骨的益处.如术后并发症较少,供区愈合时间较短及移植术后骨吸收量最少。然而,在骨过程中是否会伤及一些重要的解剖结构仍不很明确,因此遵循合理的外科手术原则是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骨移植材料 磨牙后区 外科器械 颌面部 取骨 下颌
  • 简介:同期化疗(CCRT)前的诱导化疗治疗不可切除头颈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对可切除的头颈癌患者.术后CCRT前的辅助化疗的效果仍不明确。该文旨在评价局部晚期头颈癌术后CCRT前的辅助化疗效果。

  • 标签: 晚期头颈癌 化疗效果 术后 化疗前 CCRT 同期放化疗
  • 简介:自制托槽定位张卫兵,王林为保证托槽和颊面管位于牙面的一定部位,须用定位帮助定位。两根长14cm的1.2mm不锈钢丝,将末端锤扁磨成扁平状,并在末端弯制成“S”形状,横针距柄的垂直间距分别为3.5mm,4.0mm,4.5mm及5.0mm,将两根钢...

  • 标签: 托槽 颊面管 牙面 垂直间距 弯制 固定矫治器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评估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患者的牙周指数变化,比较两种矫治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判断隐形矫治是否更有利于口腔卫生和牙周健康维护.方法临床选取40名成人患者,分为隐形矫治组(Ⅰ组)和固定矫治组(F组),通过测量在其矫治前及佩戴后1、3、6个月中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Index,GI)及龈沟出血指数(SulcusBleedingIndex,SBI)等牙周指数变化,对比两种矫治对牙周健康的影响.结果隐形矫治组的PLI在治疗中明显低于固定矫治组,但GI及SBI除第一个月有差异外,后期无明显差别.佩戴矫治后两组的各项指数均高于矫治前.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在一定程度上仍有碍口腔卫生的维护,但优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在矫治过程中短期内仍会对牙周组织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与传统固定矫治并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固定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指数 口腔卫生
  • 简介:目的评价前方牵引联合Hass快速扩弓矫治骨性前牙反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丹东市玉乾口腔诊所收治的乳牙期或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拾患儿56例,应用前方牵引联合Hass快速扩弓矫治前牙反矜,比较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结果矫治后56例骨性前牙反牙争患儿上齿槽座点一鼻根点一下齿槽座点角、Wits值明显增加,上颌骨矢状向有明显的骨性生长,上颌牙槽骨也有明显增长。面中长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体长度以及下颌平面与鼻底平面的交角均增加(P〈0.05)。结论前方牵引联合Hass快速扩弓治疗骨性前牙反耠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侧貌,促进上颌骨的唇向生长。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 骨性前牙反 Hass快速扩弓器 矢状向生长 上颌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调查口内磁力矫治对于治疗OSAS和习惯性鼾症病人在打鼾,白天嗜睡及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效果,同时分析对颅下颌复合体的影响,调查该装置对颅面结构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取25名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4.1岁,范围33~80岁)。患者为习惯性...

  • 标签: 矫正器 鼾症 血氧饱和度 磁力矫治器 白天嗜睡 习惯性
  • 简介:合垫舌簧矫治矫治反合刘鸿翎对多数乳牙,替牙期反的矫治,临床上常使用上颌垫舌簧矫正。笔者在临床中注意到上颌垫的作用,并进行了73例上颌垫舌簧矫正矫治反的临床观察分析。1.临床资料73例使用上颌垫舌簧矫正矫治反的病例,年龄4—12岁。均为乳牙或替...

  • 标签: 矫治器 矫正器 替牙期 矫治效果 支抗 正畸科
  • 简介:应用前方牵引矫治矫治19例安氏Ⅲ类骨性错的患者,治疗最短6个月,最长15个月,平均10.5个月。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表明,前方牵引矫治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效果,从而,调整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矫治后有比较好的面形,为二期牙齿矫治打下基础

  • 标签: 前方牵引 X线头影测量
  • 简介:固定矫正专用牙刷的制作姜世同为解决固定矫治不利于口腔卫生的问题,笔者制作一种配合固定矫正治疗的牙刷。一、制作方法:1、一把由北医大口腔医学院监制的儿童保健牙刷,用砂片沿刷头两侧的两排刷毛(共3排刷毛,宽10。5mm)的根部,将刷头两侧塑料由头...

  • 标签: 固定矫正器 正畸牙 固定矫治器 山东莱芜 口腔卫生 口腔医学
  • 简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siveperiodontitis,AgP)的特点是发病年龄早,病情进展快,但我国牙周炎患者往往对此缺乏认识,故就诊时多已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此外,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牙菌斑有关,某些全身和局部危险因素如遗传背景、白细胞功能缺陷、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牙齿的解剖结构等也有关,故治疗相对复杂,远期疗效如何更值得关注。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炎患者 手术治疗 病例报告 非手术 牙齿松动
  •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压模式缺隙保持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利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透明的、可快速成形的缺隙保持,应用于儿童乳牙早失后缺隙的保持。结果:30例患儿配戴透明压模式缺隙保持后,无不良反应,保持效果肯定。结论:利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的缺隙保持,制作工艺简单,配戴舒适,间隙保持效果稳定。

  • 标签: 压模 缺隙保持器 临床应用
  • 简介:患者,女,13岁,,Ⅰ滞留,前牙呈浅反,66中性,66中性偏近中,x线片示:1斜向扭转阻生。1、治疗经过:先用0.35mm直径不锈钢丝开张曲扩大牙弓,解降反,并同时为1开拓间隙,拔Ⅰ。待反解除后,局麻下于1前庭沟处开窗,暴露牙冠远中切角部分。由...

  • 标签: 方丝弓矫治器 埋伏牙 牙周膜改建 支抗牙 橡皮圈牵引 釉质粘结剂
  • 简介:对82位做根尖外科手术的病人采用了综合控制术后疼痛和肿胀症状的方法,结果术后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76.4%的人无疼痛,64.7%的人无肿胀。有术前症状的病人更易发生术后疼痛和肿胀。

  • 标签: 肿胀 术后疼痛 病人 牙髓 症状分析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