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中华口腔医学会批准新1届中西医结合领导班子成立,在孙正组长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先后召开了3次学会议,与兄弟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了2次学术专题研讨会,举办了3期全国中西医结合继续教育学习班,组织专家参与各地口腔中西医结合继续教育班6期,例如,为了增进各地区口腔医师对口腔中西医结合发展状况了解,提高中西医结合诊治口腔疾病水平,推动口腔中西医结合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发展与提高,学于2007年在北京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口腔中西医结合新进展学习班。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中西医结合学 国家级继续教育 中西医结合诊治 学术活动 专题研讨会
  • 简介: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和牙龈,为牙齿及周围组织提供附着支持、本体神经感受和修复保护等功能。在感染、创伤或接受外界刺激时,牙周组织会发生适应性改建.不同类型细胞发生定向迁移、增殖分化及功能活化,并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维持牙周改建动态平衡。

  • 标签: 牙周组织 蛋白质组学 应用 适应性改建 细胞外基质 周围组织
  • 简介:目的:研究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树脂中纤维与树脂界面结合情况.方法:将玻璃纤维分别按预处理和预浸润不同分为六,测试各组挠曲强度、冲击强度,在扫瞄电镜和X射线电子能谱仪下,分析界面结合好坏.结果:经过KH-550预处理和粉液比为1:1混合物预浸润后,纤维与树脂结合最好.结论:采用合适预处理和预浸润,有利于增加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树脂机械性能.

  • 标签: 玻璃纤维 复合树脂 界面结合 扫描电镜
  • 简介:使用固定矫治器对120只Wister大鼠分别施以50g、100g持续,通过电子计算机数字化图像处理系统及组织研究方法,观察大鼠牙受力后不同时期(1,3,6,12天)牙齿移动规律及相应组织变化。结果表明:三正畸值导致牙齿移动规律不同,且最终移动距离有显著差异;牙齿移动各个时期内组织变化有各自特点,相应组织变化决定了牙齿移动方式及移动速度。

  • 标签: 矫治力 牙周组织
  • 简介:目的应用种植同期结合引导性骨再生(guidedboneregeneration,GBR)技术及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修复缺失单颗上颌中切牙,评价其软硬组织增量效果。方法纳入于2013—2014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因单颗上颌中切牙缺失而接受种植治疗患者6例。所有患者在种植同期行GBR,并接受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最终修复7~24个月后,记录患者上颌前牙区牙周状况,通过影像学检查定量测量种植体唇侧骨高度及骨壁厚度,利用标准化临床照片,定量测量种植体与对照牙牙龈顶点位置关系,以及种植体近远中龈乳头高度和充满程度,并应用粉色美学评分(pinkestheticscore,PES)评价美学效果。结果所有种植体在复查时均处于健康稳定牙周状态。5颗种植体在复查时可观察到垂直向及水平向骨增量,种植体唇侧中央肩台根方2、4、6mm处平均骨壁厚度分别为(1.7±1.1)mm、(2.3±1.1)mm、(2.2±1.3)mm。种植体牙龈顶点相比对照牙(同颌对侧中切牙)平均更偏向远中(1.0±0.6)mm,偏向根方(0.4±0.8)mm;远中龈乳头平均高度(2.8±0.5)mm和充满程度(76.9±19.2)%低于近中龈乳头[(4.2±0.7)mm,(89.8±11.1)%],平均PES为(11.5±1.4)分。结论对于缺牙区存在软硬组织缺损患者,上颌中切牙种植同期结合GBR及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可获得较为充足骨增量效果及与对照牙相对协调组织形态,一定程度上改善美学效果。

  • 标签: 种植 美学 引导性骨再生 软组织增量
  • 简介:目的:对口腔黏膜癌变蛋白学分析和分子标志物筛选可能为早期诊断、预防和分子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方法:对3例石蜡包埋口腔黏膜癌变组织样本,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捕获口腔黏膜癌变上皮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抽提组织样本蛋白,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口腔黏膜癌变组织蛋白学分析。结果:激光显微切割-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可以分析400~700个多肽序列,鉴定出100~200个蛋白,涉及到细胞骨架、细胞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等各个方面。结合文献,对其中角蛋白表达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论:显微切割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可以实现对石蜡包埋组织蛋白学研究,具有较高重复性和可靠性。角蛋白表达谱变化验证了该平台作用和价值,也可作为口腔黏膜癌变潜在标志物。

  • 标签: 口腔癌 石蜡包埋组织 蛋白组学 质谱 激光显微切割
  • 简介:正畸矫治作用时间对牙移动和牙槽骨改建速度有直接影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该文就持续和间歇对牙移动速度、牙周膜牙槽骨改建和牙体应力反应影响作一简要综述。选择合适正畸加力方式,有助于临床医师有效控制牙移动,缩短正畸疗程。

  • 标签: 正畸力 牙移动 牙槽骨改建 牙根吸收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中不同正畸对牙槽骨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表达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9-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轻、中、大力(各9只),分别施加0、0.29、0.49、0.98N正畸,建立大鼠牙齿移动模型。免疫化法检测大鼠牙周组织压力侧RANKL表达。结果对照RANKL有少量表达,主要分布于破骨细胞胞核,正畸加力各组RANKL表达主要分布于压力侧牙周膜及骨改建区破骨细胞,在基质细胞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也有表达,且其黄染程度强于对照。各实验牙周组织压力侧不同程度出现血管被挤压、玻璃样变区和骨吸收陷窝。正畸与RANKL表达呈正相关(r=O.834,P〈0.01)。结论正畸与大鼠牙槽骨压力侧RANKL表达呈正相关,且0.49N为促进RANKL表达最佳值。

  • 标签: 口腔正畸 牙移动 骨改建 NF-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
  • 简介:本文对一例长期颊面牙龈退缩上颌前磨牙经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覆盖根面后,通过组织学检查其牙龈组织发生附着类型进行了报告。组织学结果表明,牙龈退缩经上皮下结缔组织转瓣后可发生不同类型组织附着,包括牙周组织再生。在该病例中值得注意是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一年后,退缩根面的绝大部分为结缔组织所覆盖,且在牙齿正畸移动及向远中移行时保持不变。

  • 标签: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 牙周组织 活检 牙周萎缩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间接树脂冠和根管内增强纤维来修复龋坏上颌乳切牙方法。每颗牙齿都先进行了根管治疗。使用根管内增强纤维优点包括:树脂冠强度增加,透明,相对操作简便。另外,使用间接树脂冠能够获得很好外形和美观,同时能够减少儿童椅旁时间。间接树脂冠和根管内增强纤维在一名3岁女孩使用以图示说明这一技术。

  • 标签: 根管 增强纤维 儿科 上颌 乳切牙 牙齿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对负荷超过1年Ankylos种植体周围组织反应和骨一钛界面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学分析。从Chieti-Pescara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检索Ankylos种植体负荷超过1年回收的人群档案。一共检索到4颗种植体:其中1颗是负荷3年后回收(Friadentplus种植体表面).2颖为35年后回收(Friadentplus种植体表面),还有1颗是10年后回收(DeepProfile种植体表面)。所有种植体都曾载荷,其中2颗为即刻负荷。种植体1颗因折裂而回收,1颗因上部结构折裂而回收,其余2颗因伴有或不伴有炎症骨吸收而回收。负荷3年和35年后回收种植体周围为含极少细小骨髓腔致密骨;而负荷10年后回收种植体周围为松质骨。3种有效螺纹状骨一种植体接触百分比分别是:负荷10年后回收为35%;负荷3年后回收为99%.负荷35年后回收为100%。在骨一种植体界面上未见不良反应,从微观结构层面上看,种植体周围骨一种植体接触率高。数据显示这些种植体在长期功能状态下持续不问断进行骨改建有维持骨结合潜能。

  • 标签: 骨组织反应 牙种植体 体负荷 组织形态 组织学 周围
  • 简介:原因与目的:种植体与修复基台连接处存在着微隙.构成细菌污染区域,这一特点使得软组织一种植体界面的重要性更加被重视。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对ANKYLOS无间隙种植系统与周围软组织之间界面的研究。

  • 标签: 周围软组织 种植体界面 动物实验 组织学分析 实验研究 摘要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拔牙窝覆盖可吸收胶原膜12周后组织愈合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判断该材料成骨性能。共计10名需拔除上颔第一前磨牙患者纳入本研究。微创拔除患牙后单用胶原膜覆盖拔牙窝。12周后二次手术.观测临床指标.种植体植入前取骨用于组织学和显微CT检查。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平均骨再生有77mm(颊腭向)和4.6mm(近远中向)。垂直方向平均骨再生有109mm。减影技术测量表明牙槽嵴顶高度平均降低2.1mm(07~43mm)。显微CT和组织学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拔牙窝在术后12周有矿化良好组织形成.平均新生骨比例为45.87%±12.35%。研究未发现胶原膜有矿化现象。本研究结果证实:拔牙后进行引导骨再生术,术后12周有足够新骨形成.牙槽嵴尺寸未发生明显改变。屏障膜无矿化现象。

  • 标签: 引导骨组织再生 临床观测 CT检查 拔牙窝 组织学 术后
  • 简介:目的:测试螺纹牙本质钉抗拉能力,并探讨其固位原理.方法:在新鲜无龋12颗离体牙上制备钉道50个,旋入固位钉,用拉伸试验机测试其抗拉能力,并记录固位钉脱位过程中拉力变化.结果:在新鲜、无龋12颗第三磨牙牙本质上制备共50个钉道,成功旋入固位钉48枚.通过试验,48枚固位钉抗拉力最大值为426.37牛顿,最小值为142.22牛顿,均值为208.56±2.27牛顿.固位钉被拉出后,在其螺纹内及钉道口周围可见白色粉末状物.结论:牙本质钉抗拉能力为208.56±2.27牛顿,95%可信区间最大不超过210.83牛顿,最小不低于206.29牛顿.

  • 标签: 固位钉 牙本质钉 钉道 固位力 第三磨牙 离体牙
  • 简介:目的:测量并分析比较无牙颌患者戴全口义齿后,咀嚼不同食物时咀嚼各参数值.方法:采用自行研制微机化多功能(牙合)仪,测量戴全口义齿患者在咀嚼等量花生米及饼干时咀嚼总值、均值与咀嚼频率、两种食物破碎及吞咽.结果:全口义齿患者破碎花生米需用47.25N(4.82Kg),而破碎饼干则需29.12N(2.97Kg);嚼细后花生米、饼干所需吞咽分别为51.91N(5.19Kg)、49.88N(5.09Kg),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无论是整个咀嚼周期内还是咀嚼开始后10秒内,全口义齿患者咀嚼花生米用力均大于等量饼干所需,经统计学分析,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单位时间内咀嚼花生米次数(咀嚼频率)亦大于饼干,两者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全口义齿患者咀嚼大小与食物本身硬度有关,而嚼细后被吞咽则几乎不受食物性质影响;全口义齿患者辨别食物结构特点,与天然牙列者相似.

  • 标签: 咀嚼 全口义齿 患者 吞咽 食物 花生米
  • 简介:目前,文献对激光用于牙根面治疗合理性不予支持,相反却有一些研究显示,激光作用于根面造成潜在不利影响。本项研究目的是评价CO2激光照射根面后对软组织附着影响。实验选两只狗,采用四个象限设计,一个象限为未治疗对照,其它三个象限分别为:(1)刮治和根面平整;(2)激光处理;(3)激光处理后再辅助刮治及根面平整。分组前,每个象限各有三颗牙齿用翻瓣术和骨切除术而暴露牙根面。各组根面经不同方法处理后,龈瓣复位,自然愈合28天。术前及术后第28天均进行临床附着水平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只经激光处理样本附着丧失大于对照和其它治疗,而且组织学观察表明,在激光处理后带有残余炭化层牙根表面没有软组织附着证据。

  • 标签: CO2激光处理 牙根面 软组织附着 组织学评价 实验研究 激光疗法
  • 简介:本实验采用横断面研究.在健康牙周组织中评估牙槽嵴顶以上牙龈组织(SGT}高度变异性。评估不同位点、牙齿类型和牙周生物型SGT高度差异。所有测量都用游标卡尺进行.精确至01mm。总共对366颗牙齿上1932个位点进行统计分析。总SGT中位数为350mm,范围1.80~620mm。厚-平坦型比薄-扇贝型SGT中位数更大。在设计牙冠延长术时,牙周生物型可能对决定SGT高度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牙周组织 牙龈组织 牙槽嵴顶 生物型 评估 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用蛋白质学iTRAQ技术分析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新生组织蛋白表达改变。方法:6只大鼠进行单侧下颌骨牵张,速率:0.4mm/d,牵张期为10d,术后随机分为2,分别于下颌骨牵张成骨牵张期第10d及下颌骨牵张成骨固定期第14d取材。将取材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定量检测。应用iTRAQ技术对蛋白质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及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iTRAQ技术对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新生骨组织成功进行了蛋白质学分析,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蛋白质共567种,共鉴定出差异蛋白207个,其中上调≥1.5倍47个,下降≤0.8倍58个。结论:筛选出多种与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形成相关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进一步验证与新骨形成相关蛋白质奠定基础。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牵张成骨 iTRAQ技术 蛋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