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牙列颅面复合体几何模型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高精度包含牙列颅面复合体实体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自编程序,以及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颅面复合体几何模型。结果:建立完整颅面复合体实体几何模型,包含22块骨骼和28颗牙齿。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颅面复合体几何模型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包含牙列颅面复合体几何模型是一种准确、有效方法。

  • 标签: 颅面 复合体 计算机 模拟
  • 简介:釉质发育不全是一种遗传病.可导致乳牙和恒牙釉质结构异常。其临床表现及特征各异.主要包括牙齿结构异常.形态异常及牙齿敏感。本文报告了一例由于钙化不良型釉质发育不全导致严重美学缺陷病例.其采用复合树脂和烤瓷冠修复.进行功能性美学重建。

  • 标签: 釉质发育不全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前种植技术无牙颌患者中应用广泛,但随之亦发现种植固定义齿一些不足,所以种植覆盖义齿应运而生,并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那么种植体支持覆盖义齿固位方式、种植体数量和植入部位等方面该如何选择和把握呢?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受力状态下无牙颌种植覆盖义齿应力分布状况,并对应力分布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拟为种植覆盖义齿应力分布均匀,优化种植覆盖义齿临床修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种植覆盖义齿远期成功率。

  • 标签: 种植覆盖义齿 应力分布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CT重建测量分析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鼻翼基底软、硬组织对称性。方法:101例单侧唇腭裂术后鼻畸形患者CT数据进行重建,将病例分为A、B2组,A组为69例未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鼻畸形患者,B组为32例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患者,就INM、LPA、IPA、Gbase、Gsup、Glat、Sbal等反应梨状孔周围骨性结构鼻翼基底部软组织标志点对称性进行测量分析,应用SPSS11.5软件包,2组资料中左右侧成对测量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其到各个标准平面的距离有无显著差异。结果:健-患侧对称性分析结果显示,A组患侧LPA,IPA点较健侧偏后、下、外侧,4软组织标志点在患侧较健侧偏后。B组患侧LPA、IPA点较健侧偏下,仅LPA点较健侧偏后,患侧Glat较健侧偏后、下,Sbal点偏后。结论:CT测量结果提示,未行牙槽突裂植骨术患者梨状孔中下份骨性结构呈现出明显不对称,裂隙侧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都较健侧明显偏移。而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患者,其梨状孔结构对称性也低于预期。

  • 标签: 鼻畸形 单侧唇腭裂 三维CT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骨质条件中、达到骨整合时(40%骨结合率),不同直径8mm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变化规律,为短种植体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6种不同直径8mm种植体Ⅰ~Ⅳ类骨质条件中,受垂直和侧向力,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值大小及分布规律。结果在Ⅰ~Ⅳ类骨质中,无论垂直或是斜向加载,应力值随着种植体直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种植体直径3.3~5mm,最大应力值大小变化较为明显(曲率约为-1);种植体直径5.5~7.1mm,变化趋于平缓(曲率接近0)。另一方面,随着骨质密度降低,种植体骨界面的最大应力逐渐增大:Ⅳ类〉Ⅲ类〉Ⅱ类〉Ⅰ类。Ⅰ、Ⅱ类骨质中最大应力分布接近,Ⅲ、Ⅳ类骨质最大应力分布相近。结论临床应用短种植体,可尽量选择较粗直径种植体(直径3.3~5mm),但当种植体直径足够大(直径大于5.5mm),再增加种植体直径临床效果改善不明显;实验结果显示,Ⅲ、Ⅳ类骨质应力值远大于Ⅰ、Ⅱ类骨质,提示临床实践中,可以将Ⅲ、Ⅳ类骨质通过骨挤压、骨移植等方式来提高骨密度,以保证远期成功率。

  • 标签: 短种植体 种植体直径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 简介:目的:房颤患者不停用华法令、心电监护下拔牙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其安全拔牙提供参考。方法:监测33例房颤患者拔牙前后及过程中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术后出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完成手术。血压、心率麻醉及术中明显升高(P〈0.05),术后心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3例术中出现室性早搏。所有患者术后拔牙创均无明显出血。结论: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严密监护、术后加强局部止血,长期口服华法令房颤患者不停药、不减量、局麻下施行拔牙术是安全可行

  • 标签: 房颤 华法令 心电监护 拔牙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结果(住院天数和并发症)转归因素,并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特征。方法:2007—2010年间收治117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变量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临床指标(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时间、受累间隙种类和数量)和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入院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变量为患者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前者受累间隙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全身各种并发症情况更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糖尿病存在与否与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转归(住院时日和并发症)直接相关。入院血糖水平是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并发症严重程度主要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特征和转归不同,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上颌无牙颌患者接受计算机辅助设计种植手术并带入种植体支持即刻负重桥体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15位接受连续治疗上颌无牙颌患者(5位男性.10位女性)平均年龄为52(40~70).他们接受了种植体支持桥修复,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采用了两次计算机体层扫描(CT),第一次是患者佩戴义齿/具有放射标志放射导板进行扫描,第二次是仅扫描义齿。导板引导下不翻瓣手术局部麻醉下进行。共植入90枚种植体。种植体长度10~13mm.种植体直径为4.3mm或5mm。预先制作好丙烯酸树脂临时义齿.在手术后即刻戴入并用螺丝固位.所有的种植体进行即刻负重。术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进行临床复诊及放射检查.记录种植成功率、边缘骨水平、患者满意度及其他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有2位患者各缺失了1个种植体。18个月后.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平均下降了1.6mm。第18个月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患者治疗有很高满意度。结论:尽管患者数量有限.但是仍然可以显示软件及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种植手术设计可以为无牙颌修复提供可靠结果及高成功率。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的种植手 即刻负重 软件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TipEdge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伴有重度深覆黯和深覆盖错骀畸形不同治疗阶段软硬组织变化。方法样本包括恒牙初期伴有重度深覆黔和深覆盖前突错殆畸形患者23例,平均年龄13.6±1.8。上颌拔除第一双尖牙,下颌拔除第二双尖牙14例,拔除下颌第一双尖牙9例,并使用Tip—EdgePlus技术治疗治疗前、第一期打开咬合后、第二期关闭拔牙间隙后和第期正轴完成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进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和多个数之间两两比较q检验。结果治疗患者覆黯、覆盖和软硬组织侧貌明显改善。打开咬合发生在第一期,覆殆从5.35mm减小到0.52mm(P〈0.05)。上颌切牙倾斜度U1/SN第一、二期分别减小20.21°和7.56°(P〈0.05),第期增加10.16°(P〈0.05);上中切牙突度U1-AP第一、二期分别减小6.41mm和2.79mm(P〈0.05),第期增加2.19mm(P〈0.05)。结论未使用额外支抗Tip—EdgePlus技术能够成功矫正伴有重度深覆殆和深覆盖错骀畸形,打开咬合发生在治疗第一期,第期能够控制上切牙根舌向转矩移动。

  • 标签: Tip—Edge Plus技术 深覆[牙合] 深覆盖
  • 简介:目的:通过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回顾分析,了解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年8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男女比为2.80∶1;20~29(30.07%)为发病高峰年龄段;交通事故(48.45%)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口腔颌面创伤中,下颌骨骨折573例,发生率最高。合并伤以眼部最多见(171例),其次为颅脑伤和四肢创伤。结论:口腔颌面创伤患者以骨折多见。骨折发生数量、部位等与致伤原因、受力性质及相应部位解剖结构有关。眼部创伤、颅脑创伤及四肢创伤为最常见并发症,应予以充分重视,治疗不可忽视全身状况。

  • 标签: 颌面部 创伤 流行病学调查 合并伤 陈旧性骨折
  • 简介:目的:研究伴发身体其他部位创伤颌面伤患者综合救治中专科确定性手术时机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统计4所大型综合医院口腔科病房近20年收治4869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伴发身体其他部位创伤状况和专科手术时机。结果:4869例患者中,面骨骨折3364例,软组织伤1505例。伴发其他部位创伤1524例(占31.3%),其中颅脑伤570例(37.4%),肢体伤545例(35.8%),胸部伤170例(11.2%),眼创伤151例(9.9%),脊柱伤54例(3.3%),腹部伤34例(2.2%)。74%颅脑伴发伤患者伤后4周内、76.2%眼伴发伤患者伤后7d内进行了面骨骨折手术治疗。而肢体、脊柱、胸腹部伴发伤患者,面骨骨折手术均有不同程度延误。结论:伴发多系统创伤颌面伤患者救治需要多学科间合作,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全身状况稳定情况下,大部分颌面多发伤患者可以同期或早期进行专科处理。

  • 标签: 颌面伤 多系统创伤 手术
  • 简介:老年人的人工种植牙修复由于其缺牙较多,缺牙情况复杂且伴有全身性疾病有较多困难。本文就高龄老年人种植修复,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口干症、放疗、吸烟、口腔扁平苔藓等老年人常见口腔全身疾病人工种植牙影响做了初步论述。老年人服用抗凝药物的人工种植牙修复提出了不停用抗凝药的人工种植牙术式。老年人人工种植牙绝对无痛麻醉方法改进提出了自己方法和观点。以供同行参考和评论。

  • 标签: 老年患者 人工种植牙 糖尿病 骨质疏松 麻醉
  • 简介:目的:比较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和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CT表现特点。方法:2005—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11例和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8例患者CT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病变髁突大小、病变范围以及病变周围软硬组织改变。结果:11例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病例CT显示肿瘤与病变髁突无明显分界(8/11)或与患侧髁突有蒂相连(3/11);肿瘤骨皮质及骨髓腔均与患侧髁突相续,瘤体表面均有特征性薄层软骨帽覆盖,瘤体外周密度通常高于中心;瘤体周围均有薄层软组织包绕。患侧颞骨关节面表面均有明显矿化,且因受瘤体压迫改建而较侧平坦,患侧关节上、下腔间隙较侧明显变窄;肿瘤生长方向不尽相同。8例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病例CT显示髁突颈部和(或)下颌支延长,髁突形状改变;增生髁突外周骨皮质均有不同程度骨化,硬化层厚度较侧大;骨髓腔密度较不均匀。结论:CT检查能有效提供病变髁突及其周围软硬组织情况,为鉴别诊断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和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提供良好依据。

  • 标签: 髁突 骨软骨瘤 增生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颌骨畸形
  • 简介:目的观察套筒冠义齿修复中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老午患者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追踪观察10例中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老年病例,患牙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和根管治疗后,共制作12副套筒冠义齿,共65颗基牙,其中Ⅰ度松动21颗,Ⅱ度松动37颗,Ⅲ度松动7颗。内冠设计为圆锥型或圆柱状,使用钴铬合金制作套简冠内外冠。平均随访2.5年,观察基牙牙周状态、牙松动度以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基牙松动度降低。X线片显示修复后基牙牙周膜无明显增宽,骨小梁致密,排列整齐,骨质密度明显增高。牙槽骨高度未见降低,部分可见增高。结论:根据基牙状态设计圆锥型或圆柱状套筒冠义齿中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是一种较理想修复治疗方法。

  • 标签: 套筒冠义齿 牙周病 牙列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牙槽突裂植骨区牙移入可行性及牙移入方式,评价移入牙牙槽骨支持率和移植骨高度变化。方法:选取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10例,行牙槽突裂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分别拍摄植骨后3个月(T1)及牙移入植骨区后(T2)根尖片,观察牙移入植骨区情况,测量T1和T2阶段移入牙牙槽骨支持率,采用SPSS17.0软件包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参照Bergland四分法评价移植骨高度变化。结果:①牙整体移入植骨区,牙槽骨支持率为(89.85±2.51)%(T1)和(90.22±2.44)%(T2),牙移入植骨区后牙槽骨支持率与植骨后3个月牙槽骨支持率无显著差异(P〉0.05)。②移植牙槽骨高度牙移入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唇腭裂患者植骨后,可将裂隙邻近牙移入植骨区,获得良好牙槽骨支持。牙移入有助于维持移植骨高度,提高植骨成功率。

  • 标签: 牙槽突裂植骨 牙移动 根尖片
  • 简介:目的:观察粘接性夹板固定慢性牙周炎患者松动患牙前、后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数量变化及牙周状况,以期为评价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19例(76颗松动患牙),记录比较牙周治疗前(基线)、经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3、6、12个月牙周状况(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变化;采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数量变化;评估患者夹板固定后美观、功能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牙周夹板固定后各时间点牙周临床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龈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数数量较初诊基线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夹板固定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牙周夹板美观、咀嚼、发音及舒适满意度为84.2%以上。结论:慢性牙周炎经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可有效固定松动患牙,使之恢复咀嚼功能;加强口腔健康指导,定期实施牙周维护是影响其治疗效果重要因素。

  • 标签: 牙周炎 牙周夹板 固定修复 纵向研究
  • 简介:2011年11月9日上午,由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支持、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唇腭裂患者语音训练人员培训班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5楼学术报告厅开班。来自全国各大口腔医院知名唇腭裂修复专家,中国台湾著名语音训练师与来自全国各地“微笑列车”合作医院50名医护人员汇聚一堂,开始进行为期5天唇腭裂患者语音康复训练培训。

  • 标签: 唇腭裂患者 口腔医学院 微笑列车 语音训练 武汉大学 培训班
  • 简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HNS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随着各项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针对HNSCC各种诊断治疗方法也不断进步,但近30年来HN.SCC患者生存率并未明显提高。有学者提出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内部存在一小群具有干细胞样特性细胞,称为肿瘤干细胞。研究表明,它是肿瘤起源,也是造成肿瘤复发、转移、放化疗耐受关键因素。因此。深入研究这群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寻找有效治疗靶点,对于肿瘤最终治愈具有重要生物学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目前HNSCC肿瘤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鳞状细胞癌 肿瘤干细胞 预后 治疗耐 靶向治疗
  • 简介:为了避免使用临时性可摘义齿,维持患者口腔功能、美观与生活质量,一种临床方法可以帮助牙周受损患者恢复全口缺牙状况:即全牙列拔除后即刻种植,并用种植体支持临时性丙烯酸树脂固定桥修复。本实验共选择了23位牙周受损患者(11位女性.12位男性:4位吸烟者,4位已控制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取研究模型并确定垂直向咬合关系。根据外科手术导板或是牙槽骨状态,大部分患者沿牙弓植入了6颗Straumann种植体,多数位于上颔最末端种植体都有轻度倾斜以使其位置更靠远中。共计植入168个种植体(其中Straumann146枚,NobelBiocare10枚,Biomet3i8枚,Lifecore4枚;上颌植入83枚,下颔植入85枚)。有74枚上颌种植体进行了即刻负载(种植体初期稳定性[ISQm]〉70).9枚延期负载(ISQm≤70)。下颌85枚种植体全部进行即刻负载(ISQm〉70)。种植前如果未制作固定桥.则在手术过程中取模制作。临时修复体术后48h内就位(粘固或螺丝固位)。2个月后取终印模,制作种植支持式烤瓷熔附金属冠.通过粘结或螺丝固位于6枚种植体上作为最终修复体。植入168枚种植体中.108枚为即刻种植.159枚种植体进行了即刻负载。只有2枚种植体没有发生骨整合(上、下颌各1枚),3年累积存活率达到98.74%(上颔98.65%.下颌98.82%)。在所有26个即刻负载修复体中(上颌12个,下颌14个),6个是粘结固位.20个是螺丝固位,3年累积存活率达到了100%。牙周受损患者上、下颌中进行即刻负载是一项可行技术,其临时修复体与最终修复体累积存活率可达100%。

  • 标签: 即刻种植 前瞻性临床研究 负载 患者 牙周 种植体支持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无鼾症成年错患者上气道形态差异。方法Ⅰ类、Ⅱ类和Ⅲ类矢状骨面型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各20例进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扫描,借助Ez3D2009图像分析软件分别测量硬腭至会厌底段上气道矢状径、横径、横截面积、长度、容积等,并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矢状骨面型组各测量平面的气道截面积,SP平面、TE平面、EB平面气道矢状径,腭咽段上气道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Ⅱ类矢状骨面型组各测量平面截面积、SP、TE、EB平面矢状径、腭咽容积、上气道总容积小于Ⅲ类矢状骨面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矢状骨面型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受矢状向颌骨关系影响。

  • 标签: 三维测量 上气道 错畸形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