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重点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女性患者100个乳腺占位性病灶进行分析,均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肿瘤的形状是否规则,有无成角及毛刺,有无包膜及占位感,纵横比,内部回声是否均匀,有无簇状钙化及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或增强,内部及周边血流有无,是否丰富及直角和穿支血流,并对肿块的软硬度进行观察,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准确度。结果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95.4%、94.6%。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对于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都非常高,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占位性病变 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乳腺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乳腺肿瘤手术的92例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焦虑情况、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较观察组更高;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乳腺肿瘤术后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个性化护理模式 乳腺肿瘤 焦虑 术后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改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命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使用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HAMA和HAMD)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另外对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A和HAMD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均有所改善,而研究组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乳腺 良性肿瘤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真空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对疗效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0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主体,对照组行传统肿物切除术治疗,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真空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影响应激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应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中,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真空旋切术对改善患者临床疗效与应激指标均有良好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极佳。关键词超声引导;乳腺微创真空旋切术;乳腺良性肿瘤;应激指标据统计,乳腺良性肿瘤(breastbenigntumor)主要发生在青年妇女人群。大多数乳腺良性肿瘤的肿物初期较小、生长较快,成圆形或卵圆形无痛肿物。虽然乳腺良性肿瘤对患者的危害没有恶性肿瘤严重,但对患者的影响还是极严重的1。借此,本文将选取本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2例进行临床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真空旋切术在该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对应激指标的影响。报道如下所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时间控制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按照《乳腺良性肿瘤诊断标准》中的相关规定筛选出10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按整群随机化原则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男41例,女20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47岁,平均(30.5±2.0)岁;实验组男42例,女19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46岁,平均(30.0±3.0)岁;两组患者各项常规资料如年龄、性别、病型等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强。1.2方法两组患者在实施各自手术治疗前均进行超声检查,了解乳腺良性肿瘤的大小、部位、形状与数量等。1.2.1对照组行传统肿物切除术治疗。1.2.2实验组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真空旋切术治疗。在上述基本资料准备妥当后,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局部麻醉,将1ml1%的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混合液,注入患者肿物周围组织及腺体。选准穿刺点后将其切开,切口大小为5mm,在超声引导下将旋切刀插入肿块处,慢慢吸取旋切刀,最终割离中午并取出,最后确定中午完全取出并消毒缝合,包扎。1.3观察指标临床疗效与应激指标(血清IL-1、IL-8、TNF-ɑ)。1.4统计学方法所有临床数据均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x2检验,表示方式以(%)为主;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方式以(±s)为主,P<0.05表示有统计学价值。2结果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为57例,占比为93.44%;对照组总有效为51例,占比为83.6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更优,差异明显(x2=4.756,P=0.029,P<0.05)。2.2两组患者应激指标对比对照组IL-1为(120.30±23.42)pg/mL-1,实验组为(95.12±10.52)pg/mL-1,两组对比t=7.660,P=0.000,(P<0.05);对照组为IL-8(12.23±2.03)pg/mL-1,实验组为IL-8(8.23±1.86)pg/mL-1,两组对比t=11347,P=0.000,(P<0.05);对照组TNF-ɑ为(1.23±1.00)ng/mL-1,实验组TNF-ɑ为(0.23±0.02)ng/mL-1,两组对比t=7.809,P=0.000,(P<0.05)。3讨论通常情况下,乳腺良性肿瘤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同时由于乳腺良性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形状、数量等存在差异,一次你在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在普通型纤维腺瘤治疗中则无需使用手术治疗,而只需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即可,但在治疗期间必须对其进行严密观察与定期复查。与此同时,有学者指出,在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中,若选择手术治疗的话,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也是相对重要的2。从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应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更优,差异明显(P<0.05)。这主要与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与时机存在差异。首先,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真空旋切术在治疗时对乳腺良性肿瘤的要求更高,即在腋下或乳晕等隐蔽的地方戳孔(约3~5mm)左右,接着在超声或钼靶的引导下利用麦默通或埃可乳腺肿瘤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对肿物进行旋切,并将其取出;其次,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真空旋切术在一次进针后,可实现多次切割,且手术痛苦小、切口面积小、恢复速度快、安全性高。尤其是在摸不到的微小肿瘤更适合选择这种手术方法3。另外在此基础上辅助以相应的药物药物治疗,其效果当然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治疗的对照组。但还应注意的是,由于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真空旋切术费用高,局部出血率高和皮下瘀斑发生率高等缺点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不良影响。另外,由于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真空旋切术在治疗时因个体因素差异,导致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也存在差异,但与传统肿物切除术相比,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真空旋切术的优势还是更为突出的4。综上所述,在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中,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真空旋切术在该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极佳,应激指标相对较低,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冀峰.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6)1914-1915.2李鑫,骆成玉,崔智淼,等.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北京医学,2017,39(1)52-54.3于谦.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治疗在乳腺良性病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197-197.4林力生,李双齐,吴丽婷.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1)140-142.

  • 标签:
  • 简介:问我想“丰胸”,木瓜、榴莲有用吗?专家解答:木瓜、榴莲真能丰胸吗?其实这一说法主要归功于中国广大劳动人民“以形补形”的臆测。如果硬要跟医学理论有所沾边的话,网上广为流传的解释是:“木瓜、榴莲等含有丰富的木瓜酵素和维生素A,能刺激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分泌,助于丰胸。”然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讲,绝大部分营养元素只是提供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需要,跟胸部的发育并无关系。其实,胸部的大小早在一出生就已经决定,

  • 标签: 乳腺癌 生长发育 女性荷尔蒙 医学理论 维生素A 物质需要
  • 简介: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是一种应用特殊化学药物杀灭恶性肿瘤细胞或组织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使用非常普遍。大多数化疗药物在灭菌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的组织或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常伴用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肝、肾功能损害及严重静脉炎等,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也影响化疗的效果,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人性化护理是医学护理的基本要求和宗旨。其中以尊重患者的人格、生命价值、个人隐私为核心的护理模式,是一种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有效的护理模式。针对乳腺疾病患者护理、心理需求,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疾病具体体现,以推进护理质量更快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舒适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 标签: 乳腺疾病 人性化护理
  • 简介:实体瘤通常隐藏在患者体内深处,很难取出进行肿瘤分析。因此,科学家们研发出液体活检的肿瘤检测技术,即通过抽取血液分析其中的肿瘤DNA,作为实体活检的替代方案。不幸的是,血液中肿瘤DNA分子的数量通常远远超过非肿瘤DNA的数量,通过血液准确检测它们可能面临挑战,特别是在癌症早期阶段。英国剑桥大学弗洛伦·特穆里埃等研究人员,发现了血液中肿瘤来源DNA片段和非癌症DNA片段在大小分布特征上的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设计出一种具有更高灵敏度的肿瘤DNA检测方法。

  • 标签: 肿瘤DNA 检测技术 高灵敏度 活检 液体 DNA片段
  • 简介: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辅助治疗老年骨肿瘤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抽样调查研究方法,2014年3月—2017年1月选择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人工假体置换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辅助治疗,环磷酰胺200mg/m^2在治疗的第1~4d静脉推注;地塞米松20mg/d,在术后第1~2、4~5、8~9、11~12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硼替佐米治疗,剂量为1.3mg/m2,在治疗第1、4、8、11d静脉推注,其他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进行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的评定,观察与记录关节退变、囊性变、关节面塌陷、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检测TNF-α的浓度;随访至今,对比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都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关节退变、囊性变、关节面塌陷、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血清TNF-α值都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血清TNF-α值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15.77±2.14)个月和(10.87±3.14)个月,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硼替佐米辅助治疗老年膝关节周围骨肿瘤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TNF水平,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硼替佐米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 并发症
  • 简介:恶性肿瘤是什么?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恶性肿瘤就是身体某个部位长了个面目可憎的瘤子。如果发现得早些,“挖掉”它还有“活路”;如果发现得晚了,只能徒叹命薄。然而,在肿瘤内科医生的眼中,恶性肿瘤的面貌并不是如此。“恶性肿瘤不是局部的疾病,哪怕它很早期、长得很小,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同时,由于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哪怕它已经发展到中期甚至晚期,我们仍然有各种作用于全身的手段可以去对付它,

  • 标签: 肿瘤内科 上海交通大学 全程管理 肿瘤患者 全身性疾病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比较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非心脑血管且非肿瘤疾病患者的收缩压水平,找出规律,利用调整收缩压预防相应疾病,通过监测收缩压水平的变化对相应疾病进行预警、筛检。方法选取厦门市某三级医院2017年10月-11月的住院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心脑血管组42例、肿瘤组41例、非心脑血管且非肿瘤组29例,比较3组收缩压水平。结果3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进行不同因素分层后的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非心脑血管且非肿瘤疾病患者的收缩压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调整并监测收缩压水平进行相应疾病的分类、预防、预警和筛检。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 非心脑血管且非肿瘤 收缩压
  • 简介: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癌症的治疗往往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影响,会产生疲劳、恶心、抑郁、焦虑、疼痛等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多项国际上新的研究指出,冥想瑜伽对乳腺癌患者有神奇作用。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冥想瑜伽 治疗 呼吸 灵魂 女性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拈纸团的方式将本院中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间接治的46例早期乳腺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纳入23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实行改良根治术,实验组患者实行保乳手术。根据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转移率以及复发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中共3例转移(13.04%),2例局部复发(8.70%),共11例出现并发症(47.83%),而实验组中仅1例出现并发症(4.35%,2例局部复发(8.70%),1例转移(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两种手术方案对比可以得出,保乳手术较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转移率也略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早期乳腺乳腺癌是中年女性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居榜首1。目前,乳腺癌多数患者超过40岁,但近几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还具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分析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拈纸团的方式将本院中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间接治的46例早期乳腺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纳入23例患者。实验组中患者的年龄为33-49岁,平均年龄(39.2±3.5)岁,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为37-52岁,平均年龄(40.1±3.8)岁。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异常者,且能够正常配合相关治疗,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实行改良根治术,首先开一个纵梭行或者横梭创口,注意创口的位置应该和肿瘤附近保持3cm左右,将皮肤切开后分离皮瓣,将锁骨下方血管分开后,实行病理检查,确定其边缘为阴性后将腋下淋巴结清理,清理至背阔肌,和腋静脉位置即可,将所有淋巴结清洗完毕后做好创面清洁工作,防止引流管于患者的胸壁和腋下,随后缝合创口包扎。实验组患者实行保乳手术,按照患者肿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口位置,随乳晕弧形切开,切除肿瘤周围3cm左右的组织,将钛夹放入局部内,然后根据患者的乳腺情况将乳腺叶或者腺叶段切除,将切除的组织处理完成后进行检查,待检查结果出来后再决定,所检查结果为阳性,则应切除更大的范围,直至检查标本为阴性为止,随后检查患者的淋巴结,结果阴性的患者方可实行保乳手术。手术时注意调整乳头的形状,避免出现不对称的情况,且保证弧形自然,随后置入引流管,缝合创口后进行包扎。1.3评价标准根据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转移率以及复发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有效性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转移率以及复发率计数资料均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本文的一般资料中其年龄信息均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

  • 标签:
  • 简介:G9a是含有经典SET结构域的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转移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细胞分化、基因转录和胚胎发育等。G9a介导的H3K9甲基化可以沉默肿瘤抑制因子,促进癌症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G9a的过表达不仅涉及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EMT),还与癌症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鉴于G9a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G9a已经成为治疗癌症的一个强有力的靶点,引起科研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G9a的结构与功能、G9a与肿瘤的关系以及近年来报道的G9a抑制剂进行归纳与概述,以期对今后G9a抑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G9a 肿瘤 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析雌激素药物进行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发生骨关节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2018年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绝经乳腺癌患者共18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取疼痛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用药后骨关节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回顾分析患者病例,分析雌激素药物进行乳腺癌患者内分泌的治疗导致骨关节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经雌激素药物治疗后,发生骨关节疼痛患者显著高于未发生骨关节疼痛患者,其中中度疼痛患者显著高于轻度,重度疼痛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引起骨关节疼痛的因素主要在于患者既往骨折病史,年龄和焦虑程度。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在采取雌激素药物进行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要对既往骨折病史,年龄大于65岁,以及焦虑情绪患者斟酌用药,降低骨关节疼痛发生情况。

  • 标签: 雌激素药物 乳腺癌 骨关节疼痛
  • 简介: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受治疗行PICC置管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纳入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44例,观察组42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参照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减少不良反应。关键词集束化护理;乳腺癌;PICC置管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疾病,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疾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术后则需要对患者行辅助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便于为患者化疗提供便捷、安全的输液途径,能有效减少静脉穿刺产生的痛苦,但PICC置管后未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干预,易引起并发症,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本次将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并研究分析其护理后并发症影响,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受治疗行PICC置管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纳入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44例,观察组42例。参照组年龄区间为32~70岁,平均年龄则为(46.89±5.41)岁;观察组年龄区间为33~69岁,平均年龄则为(46.53±5.21)岁。对比两组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异(p>0.05)。1.2方法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①成立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及护士长成立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护理知识培训,以提高护理效果,并提前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②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洗手或擦手,严格以无菌操作为标准,在置管时可采取无菌屏障措施。③合理有效固定针对患者情况,选取有效合理的固定方式,既确保美观又能保证导管牢固。导管部位主要采用无菌贴膜覆盖,当患者穿刺点部位有组织液或血液渗出时,要用纱布覆盖,而敷料松动、潮湿或污渍易见时要及时更换敷料。患者穿刺第二日更换1次,后期1周更换1次。在更换患者敷料时需自下而上零角度的方式揭去原有贴膜,同时避免拉出导管,定期对皮肤行消毒处理,输液前后记录并观察导管刻度,并予以判断导管是否移位。④预防导管堵管严格执行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患者输液前行脉冲式冲管应使用生理盐水,待输液完毕后再次使用生理盐水冲管并封管。若输液前遇到冲管阻力、回抽无回血等情况,要确认导管是否畅通,禁止强行冲洗导管。若输液停止或长时间输注血浆、脂肪乳等液体时要间隔6小时采取生理盐水冲洗。此外,要严格观察患者输液过程,避免打折、输注通路受压造成导管内血凝固从而产生堵管现象。⑤预防静脉血栓及静脉炎患者置管后可从事一般日常工作、家务劳动,避免使用置管侧手臂提超过5公斤重物,不做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锻炼,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功能锻炼,每日握拳、松拳,增加血液循环;平卧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给予抬高位,利于静脉、淋巴回流;教会患者测臂围、查滴数,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护理人员。⑥健康教育宣讲定期对患者进行乳腺癌知识讲解,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并向患者告知置管的重要性及自行拔管后易造成的危险性,针对患者负面情绪要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信心。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PICC置管后并发症率,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点感染、堵管、静脉血栓、静脉炎等。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并发症对比参照组44例患者中,2例(4.55%)堵管,4例(9.09%)穿刺点感染,2例(4.55%)静脉血栓,3例(6.82%)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11例);观察组42例患者中,无静脉炎并发症,1例(2.38%)穿刺点感染,1例(2.38%)堵管,2例(4.76%)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9.52%(4例)。组间数据比较结果为(x2=8.390,P=0.004)。3讨论乳腺癌是由于脂肪、纤维组织、皮肤及乳腺腺体组成,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乳腺肿块、乳晕异常及肢窝淋巴结肿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在手术治疗乳腺癌疾病后,对患者进行置管便于术后化疗。因常规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复杂,且不利于护理与观察,逐渐被临床淘汰。而PICC置管因安全性高、操作方便,被临床广泛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辅助治疗,再加上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外周血管损伤,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确保化疗顺利进行,有利于疾病恢复2。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以有效改善预后和提高护理质量,受到临床广泛应用及高度重视3。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行常规护理易因护理操作不严谨等因素导致感染,从而加重病情。为了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乳腺癌患者疾病恢复,提升生活质量,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首先对病情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成立护理小组,在更换敷料、置管处理时严格以无菌操作要求进行,从根源上杜绝感染现象,减少患者感染风险。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预防导管堵塞导致感染现象,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减少不良反应。此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及疾病知识讲解,让患者清楚认识疾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同时预防疾病复发,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积极性。针对伤口异常疼痛患者给予一定镇静剂治疗,减少患者疼痛感,而对于具有拔管意向患者给予约束带约束,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私自拔管,可有效减少拔管后不良反应。本次研究显示,给予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促进疾病恢复。数据表明,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行有针对性的集束化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痊愈。综上所述,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减少不良反应。参考文献1秦娟,丁宇.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2)260-261.2王云玲.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心得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5)259-260.3乔晓雪.集束化护理预防对乳腺癌患者输液港并发症的效果J.癌症进展,2016,14(5)483-48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消化肿瘤病人医治使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实施时间段为2017年11月-2018年9月,在此时间段内我科纳入治疗的90例消化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45例病人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为研究组,余下45例病人实施常规护理为参照组。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消化肿瘤 人文关怀护理 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观察对象,将学生分为两组,案例组在必修科目的临床肿瘤内科教学和临床实习分阶段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传统组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展开临床实习和肿瘤内科知识教学,依据试卷考试、问卷调查和临床实践技能评价作为教学效果对比指标,对比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传统组学生的基础理论成绩和临床应用成绩均低于案例组,且案例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评价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一学期案例教学法授课后,案例组学生肿瘤内科学习兴趣显著高于传统组,且传统组的学习效果低于案例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内科教学和临床实习应用中,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对临床肿瘤内科授课有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以及临床实习技能兴趣的同时,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便于学生推广和借鉴,因此临床肿瘤内科教学要强调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 标签: 案例教学法 临床肿瘤内科 教学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镇静镇痛应用不同麻醉药物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妇科肿瘤手术病患72例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6)。研究组术后静脉镇痛联用地佐辛和托烷司琼,对照组联用芬太尼和托烷司琼。分析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的缓解情况,并对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4h、12h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比对照组的22.22%低,P<0.05。结论对于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病患,采用地佐辛和托烷司琼联合用药方案对其施以术后静脉镇痛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镇痛 托烷司琼 妇科肿瘤手术 地佐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