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护理风险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针对性预防ICU护理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护理风险影响因素调查表》,抽样调查365名贵州省三级医院ICU护理人员,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与评估,构建护理风险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各项拟合指标均符合要求,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支持系统、患者因素四项外在因素对护理风险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影响总效果分别为-0.749、-0.247、-0.206、-0.182。护士基本素质、知识技能、服务态度、协作能力四项内在因素是影响护理风险的中介环节,影响总效果分别为-0.342、-0.178、-0.052、-0.046。结论护理风险的发生受内外因的共同影响,管理者需要加强外因建设,通过外因影响内因,提高护士风险防范能力,从而减少ICU护理风险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目的介绍近年来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中药药效评价思考。方法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肝硬化动物模型的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结果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建模方案:单因素诱导建模及复合因素诱导建模。结论实验中应该根据中药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候选药物的筛选和药效评价,并能够将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临床前的中药药理研究和药效评价提供方法学保证。

  • 标签: 肝硬化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经口给予脑脉利颗粒(NML)对实验性脑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血栓诱导剂(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实验性脑血栓模型,观察致瘫时间和存活时间;大鼠右侧颈总动脉注入混合血栓诱导剂(ADP、凝血酶、肾上腺素)诱导脑血栓模型,测定脑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脑指数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等。结果:NML可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小鼠偏瘫发生时间和死亡时间,减轻偏瘫症状;NML能显著降低大鼠脑血管通透性、右侧脑指数、脑含水量以及右/左脑半球湿重之比,降低大鼠右侧大脑半球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改善大鼠右侧近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紊乱现象。结论:NML对实验性脑血栓后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脑脉利颗粒 脑血栓 脑水肿 抗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研究丹参联合运动对老年血瘀症大鼠模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交互作用。方法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老年血瘀大鼠模型。采用3×3析因设计分组,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9组,分别给予丹参(0、1.5、3g·kg^-1)及游泳(0、20、40min)处理。持续7周后,采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检测大鼠下肢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测定下肢压力后反应性充血(PORH)。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取血清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丹参与运动均可提高模型大鼠下肢微循环灌注量(P〈0.01,P〈0.05),且二者有交互作用(P〈0.05)。丹参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下肢充血速率(P〈0.01)。丹参与运动均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5,P〈0.05),且均可降低模型大鼠FIB含量(P〈0.01,P〈0.01),且二者有交互作用(P〈0.01)。运动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血清中SOD的含量(P〈0.05)。丹参和运动均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MDA含量(P〈0.05,P〈0.01)。结论丹参联合适当运动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FIB、MDA,并提高SOD,从而提高老年血瘀大鼠微循环灌注量,改善微循环障碍。

  • 标签: 丹参 运动 微循环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度暴露对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乙二醇饮水和氯化铵灌胃法诱导建立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将40只8周龄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诱石组(B组)、加速度并诱石组(C组)和单纯加速度组(D组)。其中A组采用自来水饮水+生理盐水2mL/d灌胃,B组采用1%乙二醇+2%氯化铵溶液2mL/d灌胃,C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加速度(+6G)暴露,D组单纯给予+6G暴露。各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8d后收集血液及双肾标本,左肾组织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草酸钙结晶情况;右肾组织制成组织匀浆,测定血液和右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以了解氧化应激情况。结果单纯诱石组和加速度并诱石组肾组织草酸钙结晶评分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加速度组均显著增高(P〈0.01),加速度并诱石组结晶评分亦较单纯诱石组增高(P〈0.01)。单纯诱石组和加速度并诱石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血、肾组织MDA浓度显著升高(P〈0.01),血、肾组织SOD、CAT、GSH-Px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加速度暴露可能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加速度暴露引起大鼠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标签: 肾结石 草酸钙 加速度 氧化应激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NG108-15细胞创建老年痴呆(Alzheimerdisease,AD)模型。方法将NG108-15细胞在37℃饱和湿度下培养,用不同浓度的Aβ25-35诱导NG108-15细胞,在不同时间内利用Fura-2/AM荧光分析法检测细胞内Ca2+浓度,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利用碘化丙啶及Hoechst33258染色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β25-35诱导NG108-15细胞后,细胞内Ca2+浓度上升;细胞活力下降,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Aβ25-35诱导NG108-15细胞后,NG108-15细胞在Ca2+浓度上升后5.5~12.1h,不同时间显现出凋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结论经过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NG108-15细胞能够建立理想的老年性痴呆细胞模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beta -淀粉样蛋白 NG108-15细胞 老年性痴呆细胞模型
  • 简介: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监督检查发现,7家互联网站违法发布虚假信息,内容含有与药品等功效相混淆的用语、违法宣传功效或承诺安全保证等虚假内容,不科学地宣称治疗疾病功效的断言,以及利用学术机构、专家、医生、患者等名义形象作证明等问题,欺骗误导消费者,严重危害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 标签: 虚假信息 互联网站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曝光 用药安全 监督检查
  • 简介: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人们发现许多毒性低、安全性高的抗心律失常的中药,其价值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而离体心脏心律失常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可控,干扰因素少的特点,还可与其他技术进行联用,通过检测心电图、心房和心室单相动作电位及离子通道电流等多指标,可以评价药物的药效与安全性。因此,本文从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角度,对常用离体心脏心律失常模型进行总结,以期为抗心律失常中药的药效与安全性评价提供借鉴。

  • 标签: 中药 心律失常模型 离体心脏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信息化体系的改进方向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目的抽样法抽取13名门诊医护人员,采用团体焦点访谈法探讨门诊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据此进行门诊信息系统改进,通过患者总体满意度及医患纠纷(含患者抱怨)来评价信息化改进效果。结果通过团体焦点访谈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共提取了8个主题词。按此改进后,患者总体满意度有显著提升,医患纠纷(含患者抱怨)有显著下降。结论门诊信息化体系尚有很大改进空间,以患者为中心改善信息化体验,增加门诊信息体系的主动服务功能,如科普信息推送、预约以及支付功能完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门诊 信息化 团体焦点访谈法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应用是现阶段都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工作流程的简化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医院现阶段面临着重要的变革,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工作量不断的增加,工作的压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医院的药学服务中,根据每个医院不同的特点建立与之匹配的信息系统,使得其可以将工作量进行简化,工作的流程更加的规范化。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信息技术 医院 药学服务
  • 简介:FDA警告抗真菌药Noxafil(泊沙康唑)有两种口服剂型,它们的给药剂量不同,缓释片剂与口服混悬液相比,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直接用毫克至毫克替代给药可能导致剂量不足或过量.为防止再次发生这类用药错误,已批准修改药品的标签,在标签上写明两种口服制剂不能直接按剂量相互替换,而应当进行剂量调整后再使用.

  • 标签: 美国FDA 安全信息 药品 口服剂型 给药剂量 生物利用度
  • 简介:为实现医院药品运营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加强药品可溯源化管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引入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医院内部SCM(SupplyChainManagement,即供应链管理)、WMS(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即仓储管理系统)、PASS(PrescriptionAutomaticScreeningSystem,即合理用药监测系统)、MCDEX(ClinicalDrugReference,即药物临床信息参考)合理用药信息支持系统等药品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和运行,连接外部药品监管网络,建立了我院药品运营使用的全方位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医院药品运营的多个管理软件系统的建设,达到了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药品损耗,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等优质管理目标.全方位的医院药品信息化安全建设,有利于加强药品可溯源化管理和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运营 信息化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也不断获得发展,对于其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化进程也不断发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社区建立卫生服务医疗信息平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社区服务机构自身某些弊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停滞不前,为此,本文就面向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设计和实现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以可行性较强的技术方案促进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信息化 医疗服务平台
  • 简介:本期通报的是苯溴马隆的肝损害风险。苯溴马隆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以及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上世纪70年代苯溴马隆首先在法国上市,2003年国际上报道该药导致严重肝毒性后,陆续在一些国家撤市,目前苯溴马隆在德国和日本、新加坡等一些亚洲国家使用。

  • 标签: 苯溴马隆 信息通报 药品不良反应 肝损害 风险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 简介:在确定高危药品目录的基础上,开发了适合我院的高危药品管理系统软件,使高危药物的管理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中.该软件由基础信息管理模块、信息维护模块、审查模块、预警模块、统计模块组成.通过此软件的应用,可将潜在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用药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有效地降低了高危药品使用的医疗风险,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此软件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高危药品 管理 软件
  • 简介:注射用头孢硫脒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身抗感染药。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注射用头孢硫脒的报告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严重过敏反应比较突出,且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儿童使用注射用头孢硫脒后发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也较大。

  • 标签: 头孢硫脒 用药风险 药品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 不合理用药 报告数量
  • 简介:本期通报的是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严重不良反应及超适应证用药的风险。单磷酸阿糖腺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腺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其药理作用是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临床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报告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较多,超适应证用药现象比较突出,而且大多数为14岁以下儿童的病例报告。为使医务人员、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了解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安全性问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本期对该品种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及超适应证用药问题进行通报。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临床合理用药 严重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信息通报 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