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式子宫全切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110例与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10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良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病率低、性生活影响小之优点。结论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恢复快,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筋膜内 全子宫切除术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皮质层状坏死(CLN)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2016年3月我院内科诊治的15例CLN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其MRI影像特点。结果15例CLN患者在发病后均有异常MRI表现,15例中双侧大脑半球病变4例,单侧大脑半球病变11例。1个脑叶受累9例。两个脑叶受累4例。

  • 标签: 脑皮质层状坏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同心县河西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并治疗的重症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耐药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耐药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眼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易发生耐药。

  • 标签: 角膜炎 结膜炎 细菌性 氧氟沙星 治疗结果
  • 简介: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由Lovett和Moyes于1892年首先提出本病,但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早期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和手法理筋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髋关节 滑膜炎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40例观察组患者全麻后不作处理,对40例观察组患者全麻后行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并对2组的完全清醒时间、术中全麻用药量及拔管时间、完全清醒躁动评分等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经我院后续统计分析得出,在2组术中麻醉的用药量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少(P<0.05),此外在2组的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等对比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期间,应用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有着较好的麻醉效果,且麻醉用药量更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操作简便,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应当推荐使用。

  • 标签: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髂筋膜间隙 阻滞 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28例在IABP下行PCI术,20例直接PCI患者。监测手术耐受性、有创血压、心率及并发症。结果IABP组血压明显增高(P<0.01),心率明显减慢(P<0.01),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结论IABP联合PCI治疗可提高手术耐受性和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 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提高股骨头坏死的预防、早期筛查及诊断水平。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l5年1月秦皇岛北部山区9.3万名常住人口为对象,以村集体为单位进行股骨头坏死相关知识宣讲,对具有髋部疼痛不适人员行髋关节正位及蛙位X线片,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者采用MR检查进行确诊,确诊患者进行统一发放问卷,填写调查表。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生活情况、工作性质等危险因素及诊断、治疗情况。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期间共确诊股骨头坏死患者95例,男性71例,女性24例,总发病率为10/万。股骨头坏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45-55岁,其中具有大量长期饮酒者44例,占患病总人数46%。按工作性质统计发病率的结果为长期重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22例,占比为23%,不明原因者29例,占总人数的30%。结论秦皇岛北部山区股骨头坏死男女为2.961;发病年龄集中于45-55岁。酒精摄入是诱发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此股骨头坏死临床流行病学及相关研究分析,将对更好的认识我市山区股骨头坏死发病情况疾病因研究,对股骨头坏死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相关因素 发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7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n=32)和中西医结合组(n=45)。西医组采取单纯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5%,中西医结合组为9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3,P〈0.05);西医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4±3.2)d,长于中西医结合组的(10.1±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85,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外周血和胸水中CCL16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住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入院、规则治疗7-10天)和30例细菌性肺炎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外周血及胸水,另选3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及胸水中CCL16的含量。用ROC曲线确定CCL16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的最佳临界值。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血清中CCL16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细菌性肺炎并发胸腔积液组(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胸水中CCL16的含量高于细菌性肺炎并发胸腔积液组(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在规则治疗7-10天后,血清和胸水中CCL6的含量均下降(P<0.05)。CCL16血清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价值分析结果显示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灵敏度为53.0%,特异度为100%,最佳临界值为3.88pg/ml。结论CCL16可能参与了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CCL16的表达受到了影响。ROC曲线所得到的CCL16的界限值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并且已经确诊为渗出性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积液 T淋巴细胞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评价更昔洛韦胶囊及其眼用凝胶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随访6月和1年时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62.50%(P〈0.05);随访1年时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7.50%(P〈0.05)。结论:采用更昔洛韦胶囊与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剂联用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的疗效,并且随访1年间其复发率较低。

  • 标签: 更昔洛韦 眼用凝胶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患者采用前列地尔与清胰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江西省萍乡市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收洽的116例急性胰腺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并知情同意。将11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常规治疗.n=29)、B(单纯前列地尔,n=29)、c(单纯清胰汤,n=29)、D(前列地尔+清胰汤,n=29)四组。对比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D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A组、B组、C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患者假性囊肿发生率、转外科手术率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C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患者采用前列地尔与清胰汤联合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局限性腹膜炎 前列地尔 清胰汤
  • 简介:目的:评价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角膜刮片或结膜囊涂片证实为真菌性角膜炎并常规治疗2周无效的患者19例(19眼)。于病灶区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50μg/0.1mL)。术后继续使用局部、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角膜情况及前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19例进行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注射液,术后联合抗真菌滴眼液及全身药物治疗。3例患者(15.8%)角膜基质单次注药后好转,8例患者(42.1%)重复注药后好转。9例患者(47.4%)角膜基质注药后出院时视力明显提高,17例患者(89.5%)出院时角膜浸润面积减少,10例患者(83.3%)前房积脓减少或消失,2例患者(66.7%)角膜内皮斑显著减少。术后随访6月,未发现继发性眼内炎和青光眼等。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安全有效,短期内无明显并发症。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角膜基质内注射 伏立康唑
  • 简介: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36例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炎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两组均行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41%。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腮腺肿痛消退以及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抗菌抗病毒、止痉等功能,同时还能够抑制多种病毒,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属于疗效较为良好的抗病毒药物,可成为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炎的一线药物。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04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相关性腹膜炎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腹膜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且减少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腹膜透析 相关性腹膜炎
  • 简介:病例:患者,男,47岁。因“被人打伤后头痛头晕1天”于2015年1月15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楚。左额部、面部及左手背皮肤挫伤,左腰部有压痛,右手环指中节肿胀明显,触痛,其余未发现明显异常阳性体征。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既往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人院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以下简称法舒地尔)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神经节苷脂)改善头痛头晕症状。1月15日未出现明显药品不良反应。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 眼结膜炎 药品不良反应 头晕症状 药物过敏史
  • 简介: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P-选择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s-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39/60);观察组患者HIF-1α、P-选择素、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伐沙班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可缓解临床症状,降低HIF-1α、TNF-α、P-选择素表达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血清HIF-1α P-选择素 TNF-α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