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选择健康人为受试者,从安全的初始剂量开始,考察人体对试验药物的初步耐受性和安全性,为制定蝉花菌丝粉胶囊Ⅱ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安全的剂量范围。方法:依据动物实验结果推算初始及最大剂量,从安全的初始剂量开始,顺序开展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和累积性耐受性试验。试验共纳入46例受试者,其中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34例,6个剂量组分别为3、6、12、18、24、30粒(330mg/粒);累积性(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12例,2个剂量组,分别为8粒/次和10粒/次。每天3次,连续给药7d。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和理化检查指标等,采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6例受试者共有6人发生6例次不良事件,其中2例次判断与试验药物的关系为不可能,4例次判断与试验药物的关系为可疑;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大便隐血弱阳性、尿红细胞相位差(MDI)红细胞计数轻度升高、尿常规红细胞计数轻度升高、面颊部红色丘疹。结论:蝉花菌丝粉胶囊单次给药最大耐受剂量是30粒/天;多次给药为每次10粒,一天3次。推荐Ⅱ期临床试验的安全剂量范围为每天24~30粒,建议在Ⅱ、Ⅲ期临床试验中注意对不良反应的观察。

  • 标签: 蝉花菌丝体粉胶囊 Ⅰ期临床试验 耐受性 蝉花菌丝体粉胶囊 Ⅰ期临床试验 耐受性
  • 简介:目的:考察阿司匹林与华法林联用肠吸收变化情况。方法:建立大鼠在分肠段单向肠灌流模型,应用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阿司匹林、华法林对映的浓度,分别计算其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定量比较单用组、联用组和诱导组中阿司匹林、S和R-华法林的肠吸收差异。结果:与单用华法林组相比,合用阿司匹林组中S和R华法林的吸收无明显变化(P>0.05),阿司匹林诱导组中S和R-华法林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的吸收显著降低(P<0.05);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合用华法林组和华法林诱导组中阿司匹林在各肠段的吸收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对华法林对映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的吸收有抑制作用,且不存在立体选择性,而华法林对阿司匹林的吸收影响不明显。

  • 标签: 阿司匹林 S-华法林 R-华法林 肠吸收 HPLC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冬虫夏草、虫草菌丝及蛹虫草中的腺嘌呤、腺苷、虫草素的含量,为冬虫夏草及其代用品的质量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资生堂MG#Ⅱ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流速1.0+mL·min^-1,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腺嘌呤、腺苷、虫草素分别在0.001239-0.3098:mg·mL^-1、0.001241-0.3102+mg·mL^-1、0.000813~0.2032+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7.9%、97.0%、95.8%.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通用性好,适用于冬虫夏草及其代用品中腺嘌呤、腺苷、虫草素的定量测定.

  • 标签: 冬虫夏草 腺嘌呤 腺苷 虫草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放射线在各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学方面。主要是放射线检查和护理治疗,除此之外工业上也有应用,放射线应用已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放射线在应用的同时会对人体产生很多的危害,所以我国已制订了一系列保护放射线作业的工作人员的法律和法规。

  • 标签: 个人受照剂量 晶状体混浊 工作者 放射线检查 辐射 护理治疗
  • 简介:目的提高对钩端螺旋病导致的弥漫性肺泡出血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治,以便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由钩端螺旋病导致的弥漫性肺泡出血16例病例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和转归。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中农民14例,学生2例;主要为青壮年;均在8-11月发病;10例发热第3天,6例发热第4天出现咳嗽、咯血及呼吸困难急诊入院;胸片及胸部CT均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点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及早给予针对性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钩端螺旋病是弥漫性肺泡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把握该病的临床特征,及时正确诊治能明显改善预后。

  • 标签: 钩端螺旋体病 弥漫性肺泡出血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拆分阿罗洛尔手性对映的手性固定相HPLC法。方法:采用纤维素直链淀粉类手性固定相ChiralpakAI)_H色谱柱(250mm×4.6mm,5μ/lm),考察了流动相比例、流速、碱性添加剂等因素对阿罗洛尔手性对映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最佳拆分条件:流动相为正己烷一乙醇一二乙胺一三乙胺=30:70:0.1:0.1(V/V),流速为0.4ml/min,检测波长为315nm,柱温为25℃,阿罗洛尔对映拆分的分离度为3.033,对映体能够得到良好的拆分。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可用于阿罗洛尔对映的分离及质量控制。

  • 标签: 阿罗洛尔 手性拆分 淀粉类手性固定相 色谱法 高效液相
  • 简介:过程性评价是新课程实践的基本要求,细胞培养技术是本校新开设的一门理实一的项目化教学课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评价组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项目教学中以任务引领的方式,以典型人物任务设计教学任务,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要求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是本课程一直尝试探索的教学模式。介绍理实一项目化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考核方案的具体做法,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几点问题做出总结。

  • 标签: 理实一体 项目化教学 过程性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异丙酚(Propofol,PF)对内毒素(LPS)致感染性休克兔外周血管阻力(SVR)、阻力指数(SVRI)、胸腔液体量(TFC)以及离肺动脉环和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研究小剂量异丙酚对感染性休克兔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大耳兔20只,体重2.5~2.8kg,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LPS致休克模型组(L组),再以两种不同小剂量(50μmol/L和100μmol/L)异丙酚对两组分别进行干预,每项干预5只。用胸电生物阻抗法血液动力学连续监护系统(Bioz)测量各组SVR、SVRI和TFC,之后制备离肺动脉环和主动脉环,连接张力换能器,观察各组血管环张力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与N组相比,L组SVR、SVRI下降,TFC升高(P〈0.05),肺动脉环张力有所下降,但不如主动脉环张力下降明显(P〈0.05)。与干预前相比,L组SVR、SVRI均有所升高(P〈0.05),100μmol/L剂量下同时还伴有TFC下降(P〈0.05)。离条件下50μmol/L剂量时仅增加主动脉环对PE的反应性(P〈0.05),100μmol/L剂量下在增加主动脉张力的同时,还能降低肺动脉张力,使肺动脉与主动脉环张力比值(P/A值)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异丙酚(50μmol/L和100μmol/L)通过直接作用于血管壁调节血管张力,增加感染性休克兔主动脉血管张力,维持体循环稳定。其中100μmol/L的PF不但增加主动脉张力,还能降低肺动脉张力,更能有效纠正血管舒缩状态,改善组织灌注,对感染性休克兔的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异丙酚 内毒素 肺动脉 主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康复灵对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急性放射反应的防护作用。方法选取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放疗开始后给予复方康复灵口服,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的急性放射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21.2%(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6.4%,对照组为15.4%(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5.5%,对照组为28.8%(P〉0.05)。结论复方康复灵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体部伽玛刀 急性放射反应:复方康复灵
  • 简介: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NT-pro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2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组55例,重症组47例,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儿童均行血浆NT-proBNP及NE检测,重症组患儿进入恢复期后复查。结果普通组患儿血浆NT-proBNP及NE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组患儿血浆NT-proBNP及NE较普通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重症HFMD患儿进入恢复期后血浆NT-proBNP、NE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浆NT-proBNP、NE水平可作为重症HFMD早期识别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 标签: 手足口病 脑利钠肽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目的研究四妙勇安汤中绿原酸、甘草苷、阿魏酸的大鼠离小肠吸收动力学。方法通过外翻肠囊法进行离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不同取样时间肠内液中绿原酸、甘草苷、阿魏酸的含量并计算累计吸收量,以累计吸收量对时间作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采用Kromasil100-5C18色谱柱(250mm×4.6mm,4μm),流速:1.0mL·min-1,柱温:25℃,其中绿原酸以乙腈-0.4%磷酸水为流动相按13:87比例洗脱,检测波长:327nm;阿魏酸、甘草苷以乙腈(A)-1%醋酸(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5min,80%-60%B),检测波长:245nm。结果绿原酸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937X-8.111,r=0.982;甘草苷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150X-0.936,r=0.983;阿魏酸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049X+1.448,r=0.995。结论四妙勇安汤中绿原酸、甘草苷和阿魏酸在大鼠离小肠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 标签: 四妙勇安汤 外翻肠囊法 吸收动力学 绿原酸 甘草苷 阿魏酸
  • 简介:化合物YSY01-A是一种新型蛋白酶抑制剂,前期研究已初步证实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但是该化合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尚不明确。本实验旨在评价化合物YSY01-A单用及其与顺铂联用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作用,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化合物YSY01-A对A549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且与顺铂联用后显示出较强的协同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化合物YSY01-A能使P13K表达下降,Akt的磷酸化水平降低,显著增加通路负性调节蛋白PTEN的表达。与顺铂联用后,化合物YSY01.A能显著提高细胞内的铂蓄积量,并上调CTR1蛋白的表达。综上所述,化合物YSY01-A具有较好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前景,并且可与顺铂联用增加抗肿瘤疗效。

  • 标签: 蛋白酶体抑制剂 A549 顺铂联用 PTEN CTR1 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