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运动的益处其实,我国是最早提出运动治疗糖尿病的国家。早在1300多年之前的隋代,名医巢元方就在《诸病源侯论》中提到,糖尿病患者应"先行百步,多者千之,然后食之",这就包含了运动疗法的意思。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运动不足是Ⅱ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运动频率的增加与Ⅱ型糖尿病发病危险性

  • 标签: 运动强度 巢元方 胰岛素分泌 急性运动 胰高血糖素 发病危险性
  • 简介:可视喉镜具有操作时间短、插管成功率高等优点。本文将可视喉镜用于困难道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4月至12月择期行妇科手术的困难道患者女60例,年龄22~60岁,体质量45~85kg,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分级Ⅰ或Ⅱ级30例,Ⅲ或Ⅳ级30例。所有患者上呼吸道均无明显损伤出血、炎症或肿瘤。将MallampatiⅠ或Ⅱ级和Ⅲ或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BT径口插管(B1组和B2组)和直接喉镜插(D1组和D2组),每组15例。

  • 标签: 可视喉镜 气道 全麻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道正压通气(DuoPAP)与经鼻持续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胎龄30~37周之间,生后24h内,确诊为RDS患儿60例,全部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DuoPAP组及NCPAP组,并予以PS替代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结果两种通气方式均可改善Pa02,PaCO2,OI,但DuoPAP较NCPAP能迅速改善氧和提高PaO2,降低PaCO2,减少二氧化碳潴留。DuoPAP组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及气胸发生率低于NCPAP组,DuoPAP可减少用氧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及医疗花费,减轻了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减少了患儿氧暴露时间。结论两种通气方式治疗RDS均有效,但DuoPAP较NCPAP相比可迅速改善氧合,减少用氧时间及降低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剂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间歇正压呼吸 间歇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柴胡汤治疗脓毒症腑不通型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大柴胡汤治疗。疗程均为7天。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中医证候评分、APACHEII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的70%(P<0.05)。治疗后结果显示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大柴胡汤可改善脓毒症腑不通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指标,疗效显著。

  • 标签: 脓毒症 胃肠功能障碍 腑气不通 大柴胡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肾益气养阴方治疗阴两虚型强直性脊柱炎(Ankilosingspondylitis,AS)的疗效及安全性指标。方法选择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双氯酚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75mg,每日1次,作为基础治疗12w后停用。治疗组采用补肾益气养阴方治疗,每日1剂,分2次早晚温服,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同时作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运用补肾益气养阴方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皮疹或肝酶异常,而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补肾益气养阴方结合西药治疗AS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与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气阴两虚证 补肾益气养阴方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消渴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阴两虚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志丹县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阴两虚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消渴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气短懒言、惓息乏力、盗汗、自汗、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及便秘症状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消渴丸治疗阴两虚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消渴丸 六味地黄丸 气阴两虚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处理和瘢痕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部深度烧伤患者108例共152只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烧伤早期均使用皮肤再生技术治疗,并同时实施瘢痕防治和创面修复综合措施。结果108例患者共152只手全部治愈,III度11只手平均愈合时间为(35.1±2.9)天,深II度深型113只手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5.8±2.4)天,深II度浅型28只手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5.8±2.3)天。瘢痕情况所有深II度浅型和深II度深型患者治疗后均没有发生瘢痕情况,III度在增生期经瘢痕的防治均达到了无瘢痕挛缩,无1例有伤残功能障碍。结论对于手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皮肤再生技术治疗效果显著,配合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瘢痕的形成,值得参考。

  • 标签: 手部深度烧伤 早期处理 防治
  • 简介:外周静脉置管与深静脉置管相比较,具有留置安全、创伤小、留置时间长、携带方便等显著优点,已作为护理人员可独立完成的一项侵入性操作广泛用于长期输液、肠外营养、静脉化疗患者,而与此相随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导管断裂就是其中严重并发症之一。

  • 标签: 导管治疗 PICC导管 深静脉置管 留置时间 肠外营养 预防处理
  •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羊水过少产妇妊娠结局,并据此为产科处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7例妊娠合并羊水过少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27例妊娠羊水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27例产妇中,25例剖宫产,占92.59%;11例产妇羊水污染,占40.74%;20例早产,占74.07%;9例胎儿窘迫,占33.33%;4例新生儿窒息,占14.81%。而对照组27例产妇中,6例剖宫产,占22.22%;0例产妇羊水污染;3例早产,占11.11%;1例胎儿窘迫,占3.70%;0例新生儿窒息。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羊水过少对于不良结局的发生有着显著性影响,需要引起妇产科室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产科处理措施帮助产妇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的健康。

  • 标签: 妊娠合并羊水过少 妊娠结局 产科处理 母婴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道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方法9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双水平道正压通气治疗)47例与观察组(双水平道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48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道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安全有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噻托溴铵 吸入治疗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 简介:摘要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2%~52%。为使患者避免发生尿潴留,对我院肛肠疗区住院患者122例调查研究。以便查找肛肠科术后尿潴留的诱因,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病痛,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 标签: 肛肠疾病 术后尿潴留,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中常用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内8月间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分析对象,其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24例(予以吉非替尼),转移性肾细胞癌16例(予以贝伐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以及直肠癌21例(予以西妥昔单抗治疗)。分析总结本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在本研究小组的探究下,制定一套针对性处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主要给患者的皮肤、胃肠道、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代谢等产生影响,同时还可能出现感染、骨髓毒性以及全身反应。结论随着抗肿瘤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给肿瘤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临床应熟练掌握每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预防措施,针对已经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尽快进行处理,继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施行有创操作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乳腺癌患者中4例施行有创操作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经抗凝、介入下导管机械碎栓、溶栓等治疗,栓塞血管恢复通畅。结论有创操作增加了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风险,重视VTE预防,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多学科协作,减少血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具

  • 标签: 乳腺癌 有创操作 静脉血栓栓塞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64排容积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胸部外伤患者的容积CT扫描图像,在层厚(5mm)横断位图像基础上进行薄层重建图像及肋软骨的多种后处理图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4排容积CT薄层重建图像结合肋软骨后处理图像,20例患者共诊断出肋软骨骨折38处,其中多发骨折12例(共30处),单发骨折8例(右侧5例,左侧3例),且诊断清楚明确。结论64排容积CT的薄层重建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肋软骨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够清晰、直观、准确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及类型。

  • 标签: 64排容积CT 重建技术 肋软骨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高凝倾向患者行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型组合人工肾对滤器、管路凝血发生率和灌流治疗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有高凝倾向并行床旁HF联合HP治疗的患者157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血液滤器预处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滤器凝血程度,灌流治疗成功率及治疗结束时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1)对照组和实验组滤器的凝血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灌流治疗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SEC)、凝血酶原时间(PT-SEC)、凝血酶时间(TT-SEC)等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可减少有高凝倾向的重症患者行血液滤过联合灌流治疗时滤器凝血发生率,提高灌流治疗成功率,并对血液相关因子的影响没有临床意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