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进入冬季后温度骤降,温差变化大,也是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在很多人看来,感冒是再普通不过的小毛病,只要吃点感冒药、休息一下、多喝点水,很快就会康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某些情况下感冒会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易诱发心衰。小感冒背后隐藏着致命危险。

  • 标签: 感冒药 呼吸道感染疾病 天气 风湿性心脏病 小毛病 心肌炎
  • 简介:中医术语里有一个名词叫“五心烦热”.有的人去看中医,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病历本上往往会出现“五心烦热”的字样.难不成一人有五个吗?“五”到底指什么?

  • 标签: 五心烦热 中医术语 更年期
  • 简介:国内曾有调查发现,在三甲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为12.6%、心血管病患病率为17.1%。这里所说的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主要指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等。这种患病率放在中国庞大的糖尿病人群里看,患病人群并非小数目,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所需的医疗支出,已经成为糖尿病医疗费用的最主要部分。更重要的是,大脑和心脏是人体高级别的司令部,一旦出事,可能危及生命。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脑血管病 心血管病 患病人群 心脑血管疾 医院住院
  • 简介:脉病症的治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脉不等同于西方医学概念中的心脏。中医学的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哲学观的影响,提倡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因而脉疾病既包含了现代医学的"",如"胸痹心痛"、"心悸",又包含中医整体哲学观的内容,如"身心"、"神明"、"五脏五志"。

  • 标签: 心脉疾病 中医 西医 生理 病理 心脏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麝香保丸对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100例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治疗基础疾病,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在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参数[连续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搏数所占比例(PNN50)]的改变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总早搏次数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4h总早搏数分别为(6345±623)、(3451±504)次/24h;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4h总早搏数分别为(6347±498)、(4981±447)次/24h;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h总早搏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h总早搏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丸能够减少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室性早搏次数,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心脏电生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频发性室性早搏 心脏电生理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肾综合征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肾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48.5±3.0)%,24h尿量(980.4±58.7)mL,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压(127.0±9.0)mmHg、心率(95±8)次/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1520.40±430.5)pg/mL],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rhBNP治疗肾综合征疾病的疗效显著,患者心功能等指标显著改善,肾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肾综合征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麝香保丸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影响及机制。方法2016年1月—2017年3月选择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丸治疗,2丸/次,3次/d,两组治疗观察周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IR指数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采用超声进行冠状动脉重构指数(RI)的测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82.9%,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IR指数分别为(1.79±0.45)和(2.44±0.51),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01±0.44)和(4.00±0.56),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IR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RP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冠状动脉正性重构、无重构与负性重构分别为4例、25例与12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5例、10例和16例,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丸治疗冠心病患者能提高治疗疗效,改善IR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改善冠状动脉重构有关。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 胰岛素抵抗 炎症因子 冠状动脉重构
  • 简介:目的探讨孕妇尿液沉渣检测的质量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86例孕妇尿液的标本,样本通过ADE-763C生化分析仪检测尿沉渣,并通过BW200分析仪进行尿常规分析和显微镜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尿液质量检验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其早上、下午检验尿液标本结果的情况,给予其针对性干预对策。结果尿沉渣分析结果阴性386例,阳性0例;尿常规分析结果阴性363例(94.0%),阳性23例(6.0%);尿常规分析23例结果阳性患者,通过尿沉渣分析显示均为阴性。两种检验方法对尿液质量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检验早上检测尿标本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管型个数显著多于下午检测尿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分析结果无法全部代替尿沉渣检验,两者可联合检测,临床需及时检验尿液标本,减少污染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孕妇 尿液沉渣 质量 对策
  • 简介:不同品牌血液分析仪有可能因具有不同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导致对同一标本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使同一品牌,相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也有可能存在上述差异。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在同一个实验室内有可能存在不同品牌的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不同的配套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因此,关注检验结果的溯源性,提高血细胞分析系统的可比性,对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医学实验室的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检测结果 可比性 医学实验室 检验结果 血液分析仪
  • 简介:目的:分析12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临床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疑似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12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患儿及父母分血型进行检测,并对患儿进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O-A型血型分布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多于O-B型,但2种血型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试验中,抗体释放实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游离抗体试验阳性检出率,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检出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12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检测结果,表明早期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降低核黄疸发生率,促使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减轻整个家庭的痛苦。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 临床检测
  • 简介:目的假冒伪劣医疗产品不仅无法保证用药的有效性,还可能导致一些非预期的不良反应/事件,威胁公众的健康安全。当前对药品质量的检测除了依靠药物分析技术之外,还可以通过对药品上市后安全性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发现药品质量问题。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几种不合格药品的检测方法,包括不相称测定分析,时间变化监测算法,聚类分析,药品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预警系统进行介绍。结果上述几种检测方法都可以从一定角度发现药品质量问题。结论假冒伪劣医疗产品的检测方法尚无金标准,针对具体数据可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方向和帮助。

  • 标签: 劣质 假造 标签不当 伪造 假冒 医疗产品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DNA产前检测对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9例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单胎孕妇,采取孕妇的血浆行无创DNA检测,并采集孕妇的羊水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无创DNA检测的结果。结果经无创DNA产前筛查,78例孕妇为唐氏综合征低风险,ll例孕妇判定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在经无创DNA产前检测判定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的ll例样本中,经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有10例确诊为唐氏综合征,l例分析为正常。结论新型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具有无创性及高通量优势,对唐氏综合征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均较高。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高通量测序技术 唐氏综合征 无创DNA检测
  • 简介: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种快速且灵敏的液质联用方法,用于测定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沙奎那韦的浓度,并将其应用于初步筛选实验,以评价黄酮类化合物对沙奎那韦脑内分布影响的作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沙奎那韦和内标利托那韦通过液-液萃取的方式进行提取,色谱分离过程使用C18反相色谱柱(150mm×2.1mm,5.0μm)。质谱检测过程使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以电喷雾正离子模式、质谱多反应监测技术对沙奎那韦和内标进行检测。血浆中测定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至10ng/mL,其最低浓度为定量下限。方法日间日内精密度为7.5%–12.1%,准确度介于90.5%与107.2%之间。脑组织中测定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至10ng/g,其最低浓度为定量下限。方法日间日内精密度为7.3%–11.9%,准确度介于90.8%与107.4%之间。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初步筛选实验,评价了19种黄酮类化合物对沙奎那韦脑内分布影响的作用,结果显示biochaninA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沙奎那韦的脑内分布。

  • 标签: 沙奎那韦 液质联用 黄酮类化合物 脑组织
  • 简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肺炎支原体(MP)是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 标签: 中的应用 合并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中的
  •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474例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患者,均进行HR-HPVDNAPCR与TCT检测,观察诊断价值。结果474例患者中,有270例患者TCT结果存在异常,而通过活检显示存在72例异常者,TCT检测符合率为26.67%(72/270)。有130例(27.43%)TCT阳性并HPV阳性者患者,其中鳞状细胞癌、高及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HPV、低危型HPV、HR-HPV感染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应用HR-HPVDNAPCR与TCT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宫颈癌前病变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聚合酶链反应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可预防的恶性肿瘤,因而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意义深远。目前,宫颈癌初筛检查项目包括: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及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然而,大多数患者宫颈HPV常常为一过性感染,数月后可转阴,且细胞异型性通常会自行消失,进展为宫颈癌者寥寥无几。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较低,临床常出现过度诊治,同时还会造成患者的心理恐慌,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更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成为关注的焦点。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分型检测 E6/E7 组织病理 mRNA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联合检测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筛查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检测的102例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资料,其中,胃炎57例、胃癌45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正常组,给予所有研究对象PGⅠ、Ⅱ和G-17联合检测,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胃炎、胃癌组PGⅠ、PGⅡ、PGR指标较正常组下降,且胃炎组PGⅠ、PGR较胃癌组高,PGⅡ较之低(P〈0.05);其G-17均较正常组提高,且胃癌组较胃炎组高(P〈0.05);胃体组PGⅠ、PGⅡ、PGR较胃窦组低,较多灶组高(P〈0.05);其G-17指标较胃窦、多灶组高,且胃窦组较多灶组低(P〈0.05)。结论联合PG和G-17对AG患者实行检测能有效鉴别患者胃疾病类型,为临床治疗予以准确性参考数据。

  • 标签: PGⅠ PGⅡ G-17 AG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