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进行分类构成,为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9年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病种构成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男性(587例)比女性(212例)多见,男女之比为2.77:1,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40岁以上所占比例高,尤其是60~79岁的比例[61.2%(489/799)]明显增高,80岁以上比例[3.5%(28/799)]降低.肿瘤发生部位前3位男性为胃、肝脏和食管,女性为胃、肝脏和直肠.结论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胃癌、肝癌居多,临床分期以中、晚期为主,应加强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肿瘤 消化系统 构成分析
  • 简介: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是反映某地区一定时期内疾病构成及其变化的重要依据.为充分了解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蚌埠三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及评价卫生保健措施的效果,探讨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和医疗技术发展的方向,现对蚌埠三院2004年11月~2005年10月住院病人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 标签: 住院病人 疾病构成 统计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寻找枳壳提取物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联用(UPLC-PAD—Q-TOF/MS)方法对枳壳水提液及其入血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紫外光谱、质谱数据等对化合物进行解析。结果:从枳壳水提液中鉴定了2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9个多甲基黄酮类化合物;在小鼠血浆中检测到6种原型成分和4种代谢产物。结论:UPLC—PAD—Q—TOF/MS法可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鉴定。

  • 标签: UPLC-PAD—Q-TOF/MS 枳壳 黄酮代谢物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白芷镇痛的主要化学成分。大鼠足底注射甲醛致痛造模,腹腔灌注白芷精油和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疼痛反应,然后腹主动脉取血,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大鼠血清。结果显示:白芷水煎液低剂量组镇痛不明显外,其余各组对模型大鼠都有镇痛作用。24.941、25.755、29.854、32.761和33.928min的色谱峰是各组模型大鼠血清的公共峰,它们来自白芷精油和水煎液吲。白芷镇痛成分可能是色谱峰24.941、25.755、29.854、32.761和33.928min所示化合物,及其一些微量成分和代谢产物。

  • 标签: 精油 水煎液 血清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目的研究朝鲜苍术挥发油成分,为朝鲜苍术的药用价值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峰面积归-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朝鲜苍术的挥发油中分离出58种,鉴定出55种化学成分,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9.94%,主要成分有苍术酮(31.1831%)、3-羟基-6β-环丙烷-5β-胆甾烷(12.3086%)、5α-螺甾烷(11.2161%)、巴伦西亚橘烯(7.05606%)、γ-榄香烯(4.24732%)、菜油甾醇(2.11089%)、石竹烯(1.44473%)、β-桉叶烯(1.43541%)、9,10-脱水-异长叶烯(1.21445%)、α-石竹烯(0.72132%)。结论朝鲜苍术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

  • 标签: 朝鲜苍术 水蒸气蒸馏法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目的:分析胃肠安丸方中的泻下成分与止泻成分,并对具有泻下作用的大黄蒽醌进行定量测定。方法:利用LC—MS对胃肠安丸复方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色谱柱:KromasilC18色谱柱(250mnl×4.6mm,5um);流动相:甲醇-0.5%醋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总质量分数在1.03mg/g以上,平均回收率为100.38%,所得结果的RSD值均小于2%。结论:LC—MS分析确定了胃肠安丸中的12个成分,其中既有止泻作用成分又有泻下作用成分,对其中具有明显泻下作用的葸醌类化合物进行定量检测,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为探讨胃肠安丸的作用物质基础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胃肠安丸 LC—MS 大黄蒽醌
  • 简介:摘要:中药黄连饮片作为常用药材应用在多种基础药物中,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连饮片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其内含有的有效成分如小檗碱等,但不同产地生产的黄连饮片其活性成分含量不同,同一饮片不同部位其活性成分也不同,为保证中药的临床有效性,选择高质量的中药黄连饮片具一定的必要性。本研究采用现代光学技术——光谱成像对黄连饮片的不同部位的活性成分分布进行检测分析,为临床用药做出有效指导。

  • 标签: 中药黄连饮片 活性成分 分布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醇提与水煮双重提取抗病毒合剂中有效成分,并用薄层层析法测定了合剂中有效成分靛玉红的含量。

  • 标签: 提取 靛玉红 薄层层析
  • 简介:摘要:抗感冒药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常见的一种药物,其种类多,不同种类成分差别大,分析抗感冒药成分有助于控制药物质量。该文对西药类抗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抗感冒药 药物成分 成分含量
  • 简介:摘要:感冒的常见症状为鼻塞、流鼻涕、发热等,且发病机制主要是受到病毒的感染,为了有效的控制感冒症状,需要合理的选择抗感冒类药物。基于此,本次将对西药类抗感冒药物的成分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各类别药物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 标签: 西药类 抗感冒药 药物成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甘草多糖的种类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情况.方法本实验通过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技术和乙醇分级法,分析了甘草多糖的组分及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情况.结果标准线性方程:LgMw=-0.4512tR+12.844(r=0.9993),甘草粗多糖的HPGPC图谱有3个色谱峰,即峰1、峰2和峰3,其tR分别为18.325、19.272和22.054min,代入回归方程,得到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7027、8283和823.结论甘草多糖分为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与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甘草多糖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是一个纯度很高的多糖,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 标签: 甘草多糖 色谱法 凝胶 分子量 乙醇分级法
  • 简介: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菲牛蛭中的脂肪酸、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菲牛蛭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菲牛蛭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4.05%。18种氨基酸,其中七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所得氨基酸总量的28.16%。测得微量元素8种:Ca、Cr、Cu、Fe、Mg、Mn、V和Zn,其中Ca、Zn和Fe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结论本文全面报道了菲牛蛭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 标签: 菲牛蛭 脂肪酸 氨基酸 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玉米须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玉米须中提取挥发油。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中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30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占总量的50%以上。主要以烷烃和酯类为主,其成分为正二十九烷(19.87%),三十四烷(11.86%),二十五烷(6.26%),丙酸乙酯(3.08%),三十烷(1.44%),植酮(1.01%)。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较好,适合对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 标签: []  玉米须 挥发油 GC-MS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玉米须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玉米须中提取挥发油。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中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30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占总量的50%以上。主要以烷烃和酯类为主,其成分为正二十九烷(19.87%),三十四烷(11.86%),二十五烷(6.26%),丙酸乙酯(3.08%),三十烷(1.44%),植酮(1.01%)。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较好,适合对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 标签: []  玉米须 挥发油 GC-MS方法
  • 简介:目的分析福建建瓯产竹沥成分,研究其祛痰镇咳作用。方法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仪确定竹沥主要成分;用氨基酸自动分析分析竹沥中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用小鼠气管酚红排泌实验观察竹沥祛痰效果;用小鼠氨水引咳实验观察竹沥镇咳作用。结果从福建建瓯产竹沥中共分离鉴定有机物46种,其中主要成分18种,占出峰总面积的98%;福建建瓯产竹沥中含有15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4224μg·mL^-1,动物实验表明该竹沥可显著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抑制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结论福建建瓯产竹沥具有显著祛痰镇咳作用。

  • 标签: 竹沥 镇咳作用 祛痰 小鼠 气管 实验观察
  • 简介:目的:分析抗感冒药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临床病例讨论,分析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结果:抗感冒药所含成分类同,临床应用存在诸多问题。结论:了解患者所患感冒病症,询问病情,合理使用,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感冒药 药物成分 合理使用 药例分析
  • 简介:目的确定可用于分析和鉴别何首乌和制何首乌的特征成分,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何首乌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5-HMF)、儿茶素、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0.5%醋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min,5%A;10~30min,5%→10%A;30~45min,10%→90%A),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柱温35℃。将12份何首乌和制何首乌样品中6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用SPSS11.0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统计处理。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没食子酸、5-HMF、儿茶素、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进样量分别在0.00821~0.4105μg(r=0.9999)、0.00329~0.1645μg(r=0.9998)、0.01417~0.7085μg(r=0.9996)、0.3294~16.47μg(r=0.9999)、0.03002~1.501μg(r=0.9998)、0.08962~4.481μg(r=0.9995)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均在96.1~104.2%,RSD均〈4.0%。样品测定结果显示,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中6种成分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制何首乌中没食子酸、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均高于何首乌,但二苯乙烯苷低于何首乌。结论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5-HMF和儿茶素差异显著,可用于鉴别何首乌与制何首乌。

  • 标签: 何首乌 没食子酸 5-羟甲基糠醛 儿茶素 二苯乙烯苷 大黄素
  • 简介:【摘要】文章从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出发,重点分析止咳感冒药、减充血感冒药、抗过敏性感冒药物、解热镇痛感冒药物等四种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作用,并举例介绍不同抗感冒药物中含有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最后以一例感冒患者为例,根据患者的感冒类型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分析治疗处方的合理性。

  • 标签: 抗感冒药物 药物成分的药理 临床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