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螺纹桩光固化树脂与铸造桩修复残根临床效果的优劣。方法:随机抽样各选40份,分别用螺纹桩光固化树脂与铸造桩。然后用金瓷全冠修复前牙残根,追踪观察1-3年。结果:两种桩全冠修复经统计学卡方验证,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桩全冠的前牙残根修复临床效果都较好。

  • 标签: 螺纹桩光固化树脂核 铸造桩核 修复效果 对比研究
  • 简介:病例1:患儿,男,14岁2月,因腹胀3d,伴腹部膨隆2d,于2008年4月17日到本院就诊,门诊以“肝硬化、腹水”收入儿科住院。患儿于入院前3d无明诱因出现腹胀,无恶心、呕吐,无皮肤黄染、厌油、纳差,未予治疗。于入院前2d,患儿出现腹部膨隆,呈进行性增大,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无腰痛、肉眼血尿及少尿,无呕血及便血。家长认为患儿是“消化不良”给予“藿香正气液”口服治疗不佳,故到本院就诊,门诊行腹部彩超示:肝硬化、胆囊壁水肿及增厚、脾大、腹腔积液。病后精神、食欲、睡眠可,

  • 标签: 肝脏 豆状核变性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玻璃纤维桩加树脂与铸造镍铬金属桩对上颌前磨牙修复的效果,为临床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我院 2013年 6月至 2014年 9月期间口腔科收治的牙冠缺损患者 145例( 152颗牙)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玻璃纤维桩树脂组与铸造镍铬金属桩组,每组 76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总成功率,及咀嚼效能有效率等指标。结果:玻璃纤维桩树脂组与铸造镍铬金属桩组患者的总成功率分别为 94.73%和 84.2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 ;相比于铸造镍铬金属桩组,玻璃纤维树脂桩组患者的脱落发生率、冠折、根折、牙龈炎及全冠松动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璃纤维桩树脂桩组与铸造镍铬金属桩组患者的术后 1年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P > 0.05) ;术后 2 年的有效率比较,玻璃纤维树脂桩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相比于铸造镍铬金属桩,玻璃纤维加树脂桩在修复上颌前磨牙缺损的成功率更高,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更理想,临床效果更显著,可以加大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体内产生抗抗体的抗原.方法分别以羊红细胞、伤寒沙门菌及鸡血清免疫小鼠,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商品酶联免疫法检测抗抗体试剂盒,将酶结合物(酶标抗人IgG)换成酶标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建立检测抗抗体的SPA-ELISA法,并使其性能保持不变,用其检测小鼠的抗抗体.结果新建立的检测抗抗体的SPA-ELISA法与原法检测同一批标本,相关系数为0.931,P<0.01.小鼠血清抗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羊红细胞组为90%(9/10),伤寒沙门菌为70%(7/10),鸡血清组为100%(10/10),生理盐水对照组未检出抗抗体.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体内抗抗体可能是一类由不同抗原刺激非特异产生的抗体.蜒

  • 标签: 抗核抗体 抗原 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疾病 酶联免疫法
  • 简介:笔者根据文献报道结合参加传染病疫情处置的实践,总结执行灾害医学救援中传染病监控工作的要点。提出在灾害医学救援中,应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传染病监控系统,迅速将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控制在萌芽状态,提高医疗应急救援和防疫的保障水平。

  • 标签: 灾害 救援作业 传染病控制
  • 简介:针对近年来我国时常发生的地震灾害,结合地震中伤员的特点,探讨救援中批量伤员快速分类后送的组织实施方法,为提高此类伤员的综合救治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自然灾害 救援作业 伤病员分拣
  • 简介:化学恐怖袭击在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人员中毒或死亡,引起较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而目前在化学救治能力、化学毒物侦检、特效解毒剂研制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组建反化学恐怖袭击医学救援力量,制定与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医学救援训练和演练,对有效应对化学恐怖袭击十分必要。

  • 标签: 化学恐怖 医学救援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卵巢囊肿除术、阴式卵巢囊肿除术治疗卵巢畸胎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8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某军区国际救援医疗队女军人救援期间在炎热环境下生殖道炎症发病情况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06—2012年间186名国际救援队女军人(研究组)出国前、救援期间、回国后2周及120名当地妇科查体者(对照组)进行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并给予药物、心理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救援期间生殖道炎症发生率和念珠菌、滴虫、加德纳菌检出率均高于出国前及回国后2周,而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给予综合干预后疗效满意。结论某军区国际救援医疗队女军人救援期间生殖道炎症发病率较高,积极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可有效保障女军人的战斗力。

  • 标签: 军事人员 女性 国际合作 生殖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肝豆状变性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干预措施。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对黄冈地区35例肝豆状变性患者的诊断、临床治疗与干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豆状变性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及时对症处理,正确给予药物治疗、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及人文关怀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结论:药物治疗、饮食护理、人文关怀对于肝豆状变性患者的治疗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药物疗法 青霉胺 心理护理
  • 简介: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椎间盘镜下髓摘除的手术日益开展起来。其优点具有手术创口小,组织损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中出血少,神经根松解彻底,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治疗费用低等优点。我院2008年6月以来共完成22例㈨,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 髓核摘除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肝豆状变性(HLD),是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可引起多系统损害。该病早期症状多种多样,有一部分以溶血性贫血(HA)为首发症状,临床易误诊,而HLD早期诊断与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HLD7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首发症状 HLD 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多系统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PLE)患者脑脊液(CSF)中抗抗体(ANA)滴度测定对诊断NPLE的意义以及NPLE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5例NPLE患者进行CSFANA检测,并与29例无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非NPLE)患者及30例具有CNS病变的非SLE患者的CSFANA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1)CSFANA≥1:80诊断NPLE灵敏度76%,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2)NPLE组CSFANA阳性率显著高于非NPLE及非SLE(分别P=0.000,P=0.0000),结论:CSFANA≥1:80为可靠诊断NPLE的检验标准,推测ANA导致NPLE的4条途径。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抗核抗体 诊断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用胶原酶(Collagenase)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998年9月至2005年8月对62例患者采用经椎间孔注射用胶原酶。其中32例获得18—36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胶原酶可使突出的椎间盘髓组织溶解,从而消除了神经根的压迫因素,解除或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胶原酶对适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 胶原酶溶核术
  • 简介:随着国家核工业的发展,核能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发生核泄漏事故的危险增加,部队担负核事故应急救援任务可能性增大。我部于1994年11月以某核电厂发生核泄漏事故为背景,组建兵站,进行了应急救援后勤保障检验性演练,现就此次演练中有关卫勤保障工作的体会报告如下:1针对核辐射卫勤保障的特点和难点,有目的地组织训练

  • 标签: 卫勤保障 核辐射事故 应急救援 沾染区 医疗队员 防护衣
  • 简介:目的总结2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臭氧髓消融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腰椎间盘穿刺盘内注射适量浓度的医用臭氧。结果262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显效45.5%,有效46.8%,无效7.7%,治疗总有效率92.5%。结论臭氧髓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感染机会低、疗效肯定、安全、年龄适应症广泛的优点。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 注射
  • 简介:目的探讨转录因子-κB(NF-κB)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mRNA在CCl4致实验性肝纤维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姜黄素(CUR)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建立CCl4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的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正常组、模型组以及CUR组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RT—PCR法比较各组肝组织NF-κB以及ERK-1mRNA的表达。结果NF-κBmRNA及ERK—1mRNA的表达:正常组分别为0.317±0.035和0.434±0.067,模型组分别为1.219±0.158和0.944±0.151,CUR组分别为0.912±0.274和0.736±0.293,CUR组与模型组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SMA的表达:CUR组为4.327±2.064,模型组为6.784±2.158,正常组为0.943±0.371,CUR组与模型组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UR可能通过抑制α—SMA的表达,减弱NF-κB诱导的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以及抑制ERK-1的促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从而起到抗大鼠肝纤维的作用。

  • 标签: 肝纤维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类 核因子ΚB 姜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