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接骨外敷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护理疗效。方法60例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接骨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第1天比较,治疗第3、7、14天,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皮肤红疹、瘙痒,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红疹、瘙痒,但经对症处理后均坚持完成了整个治疗疗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制剂接骨,外敷于骨折处,能起到抗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接骨膏 单纯性肋骨骨折 外敷
  • 简介:目的:建立GC法同时测定复方樟脑乳中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盐酸苯海拉明四种主药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A-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30m×0.53mm×1.0μm),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50℃,分流(9:1),线速率为80.0cm·sec-1,程序升温(120℃~180℃,速率为12℃·min-1;180℃~240℃,速率为60℃·min-1,保留12min)。结果: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和盐酸苯海拉明分别在0.3208~3.208、0.24048~2.4048、1602~1.602、0.08026~0.802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7%、99.55%、99.35%、99.05%,RSD分别为0.90%、0.33%、0.31%、0.22%(n=9),3个批次4个主成分的平均标示含量测定结果为100.44%、102.60%、、96.70%、96.9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复方樟脑乳中4种成分的含量。

  • 标签: 复方樟脑乳膏 樟脑 薄荷脑 水杨酸甲酯 盐酸苯海拉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萘替芬酮康唑乳治疗体股癣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本文挑选某部队医院80例体股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本研究,挑选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将80例体股癣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0例患者,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硝酸咪康唑乳涂抹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萘替芬酮康唑乳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身体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接受萘替芬酮康唑乳治疗的观察组在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方面,分别为95.00%(38/40)和7.50%(3/40),均远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和30.00%(12/40),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

  • 标签: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 体股癣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目的:针对神经性皮炎患者分别采用卤米松乳和氢化可松乳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西省萍乡市皮肤病专科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0.05%卤米松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0.05%氢化可松乳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起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药物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于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卤米松乳治疗的效果要优于氢化可松乳,而且治疗更安全,药物起效更快,该药物更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性皮炎 卤米松乳膏 氢化可松乳膏 有效率 安全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复方酮康唑乳中酮康唑、丙酸氯倍他索和硫酸新霉素的含量。方法:用HPLC法测定酮康唑和丙酸氯倍他索含量,色谱条件如下:Kromasil100-5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内含0.15%三乙胺)=68∶32;流速1.0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39nm;进样量20μl。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实验菌株,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中管碟法中的二剂量法测定硫酸新霉素的效价。结果:酮康唑在25~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2%,RSD为1.33%(n=6)。丙酸氯倍他索在0.625~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60%,RSD为1.44%(n=6)。硫酸新霉素的回归非常显著(P〈0.01),偏离平行不显著(P〉0.05),可靠性测验结果成立,可信限率(FL%)良好,效价符合要求。结论:两种测定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对复方酮康唑乳质量控制标准的提高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复方酮康唑乳膏 酮康唑 丙酸氯倍他索 硫酸新霉素 色谱法 高效液相
  • 简介:目的评价雌三醇乳用于幼儿小阴唇粘连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查找相关的文献报道,并对所检索的文献报道结果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结合临床经验和药师、医师分析,对雌三醇乳治疗幼儿小阴唇粘连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本院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结合了儿童的生理特点,满足了儿童生长发育的心理需求,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安全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结论通过循证学评价雌三醇乳治疗幼儿小阴唇粘连方案,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最终达到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治疗目的。

  • 标签: 小阴唇粘连 雌三醇 安全 循证证据
  • 简介:秋季发烧是院校门诊就医最常见的症状,肌注氨基林退热,可以快速退热及缓解发热时的头痛症状。由于个体差异,一些人使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本文重点探讨复方氨基林肌注后产生的过敏及护理体会。

  • 标签: 发烧 氨基比林 过敏 体会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普萘洛尔乳处方及其制备工艺,用于治疗婴幼儿表面血管瘤。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盐酸普萘洛尔乳处方及制备工艺。优化处方组成,包括油相、相、乳化剂比例。优化工艺包括乳化温度、乳化速度。结果: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后,所制样品均匀、细腻,色泽光亮,涂展性和稳定性好。盐酸普萘洛尔含量为标示量的99.88%~102.89%。结论:盐酸普萘洛尔乳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含量稳定。

  • 标签: 盐酸普萘洛尔乳膏 处方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分析剖宫产采用不同剂量左布卡因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蛛网膜下腔1.5mL、2.0mL与2.5mL0.5%的布卡因,对其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组、丙组麻醉优良率均高于甲组,P<0.05;丙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甲、乙两组,P<0.05。结论剖宫产采用2.0mL布卡因的应用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不同剂量 左布比卡因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氟洛芬酯相关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方法:利用“医疗机构ADE自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监测我院2017年使用氟洛芬酯的住院患者相关肝损害发生情况,自动筛选纳入病例,人工评价其关联性、ADR发生率、风险因素,总结发生特征。结果:氟洛芬酯致肝损害发生率为3.00%,损伤程度以轻度为主,损伤类型主要表现为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相关风险因素为性别及用药时长(P<0.05),男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OR=0.652,95%CI:0.465–0.915),用药时长与其正相关(≤1d:OR=0.353,95%CI:0.233–0.559;2~7d:OR=0.362,95%CI:0.235–0.556;>7d:OR=1),ADR平均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5.40±4.06)d。结论:氟洛芬酯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较为常见,多为轻度,临床用药中对于女性患者、用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更加关注其肝功能变化。利用专项软件实施ADR监测准确高效,以低成本付出实现高质量研究,可辅助药师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降低用药风险。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肝损害 自动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双指标优化全蝎白术混合发酵品提工艺并探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超声提取法,以总多糖及总蛋白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超声时间、pH及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综合考虑双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混合发酵品提工艺。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60min、pH=11及料液1∶60。在此条件下,全蝎白术混合发酵品中总多糖得率为41.316%,总蛋白得率为16.618%,综合评分达到最高。体外抗肿瘤结果显示发酵后效果更显著。结论通过双指标优化全蝎白术混合发酵品提工艺条件,可以同时兼顾蛋白及多糖两种抗肿瘤有效成分,获得具有优良抗肿瘤活性的提液,可为后续抗肿瘤试验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全蝎白术混合发酵 双指标 总蛋白质 总多糖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通道蛋白1,3(aquaporin1,3,AQP1,3)在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的表达及其促鼻内腺体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大鼠制备变应性鼻炎模型。观察两组大鼠血清离子浓度,鼻黏膜AQP1,3表达情况及鼻内腺体分泌量。结果实验组血清Ca2+和K+浓度较对照组降低,Na+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0.01)。实验组AQP1,3在鼻黏膜表达面积和鼻内腺体分泌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AQP1,3在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的表达增强,且表达上调可能会影响鼻内腺体的分泌量。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水通道蛋白1 3 鼻内腺体 大鼠
  • 简介:目的建立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DKPF)温敏凝胶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其稳定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KPF温敏凝胶中DKPF含量,并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定量限、精密度、回收率;应用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恒温振荡法测定DKPF温敏凝胶的释放度,检测高湿、光照、低温条件下的DKPF温敏凝胶稳定性。随机选取80只昆明小鼠,分别SC0.2mLDKPF温敏凝胶、空白水凝胶、DKPF生理盐水溶液(DKPF浓度同DKPF温敏凝胶),于给药后1、3、6、9、12d,每组各取5只脱颈处死,剖开注射部位皮肤观察凝胶状态,并取皮下组织样本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评价DKPF温敏凝胶组织相容性。结果DKPF在260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DKPF质量浓度在1.70-25.5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方法学的日间、日内精密度,加样回收率均良好;DKPF温敏凝胶主要以扩散为主,释放度符合规定,且工艺重现性好;凝胶在低温、湿度75%条件下稳定性良好,不耐光照,需避光保存。SC给予小鼠凝胶后,各组小鼠均成活,且凝胶在皮下逐渐减小直至消失;病理切片结果提示,温敏凝胶引起轻微炎症反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消失,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准确率高,重复性好,可应用于DKPF温敏凝胶中DKPF含量测定;DKPF温敏凝胶符合生物材料的安全标准。

  • 标签: 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温敏水凝胶 紫外分光光度法 释放度 稳定性 组织相容性
  • 简介:目的:评价替夫定(LDT)序贯疗法对干扰素-α(IFN-α)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耐药性及其对血清转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经IFN-α治疗24周的HBV-DNA水平下降〈10~2U/mL、HBeAg持续阳性CHB患者43例资料(观察组),给予LDT序贯治疗120周;另选同期HBeAg阳性CHB患者43例资料(对照组),给予初始单用LDT治疗120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或血清转换率及耐药率的差异,并分析HBsAg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0周时ALT复常率、HBV-DNA及HBeAg阴转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的总发生率为62.79%高于对照组为34.88%(P〈0.05);两组HBeAg血清转换患者(观察组20例,对照组10例)治疗不同疗程后HBsAg水平与基线比较,HBsAg水平随着疗程延长逐渐下降;治疗48周与基线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周与基线比较其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在治疗96周后出现HBsAg阴转;两组患者中44例HBeAg持续阳性患者耐药10例(其耐药率为22.73%),其中对照组7例占16.28%,观察组3例占18.75%,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FN-α疗效不佳患者,采用LDT序贯治疗120周的总有效率优于初始LDT单药治疗,HBeAg血清转换者长期抗病毒治疗有获得HBeAg阴转的可能;但对HBeAg持续阳性者,在后续LDT单药治疗中仍有发生耐药的风险,需考虑进一步优化治疗。

  • 标签: 替比夫定 序贯疗法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应答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