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内容摘要: 1968年 WHO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作计划组织成立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药品安全性监测体系已日臻成熟。借鉴国外先进的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方法,对完善和健全尚处于初始阶段的我国药品安全性监测体系具有很好的意义。

  • 标签: 国外 药品安全性监测
  • 简介:[摘要] 目的:监测辖区内部分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危害因素,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修订及风险管理等提供支持。方法:于2020年收集辖区内50份样品并检测。其中31份进行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19份食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检测。结果: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合格率为80.65%(25/31);食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00%(19/19)。结论:本次食品安全风险监结果显示,辖区内食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合格率较高,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合格率有待提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 82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对感染进行控制,观察组患者使用微生物检验与监测方式对感染进行控制。比较 2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微生物检验及监测的实验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微生物检验及监测的实验组感染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将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监测应用在医院住院患者中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下降,在患者感染控制中效果显著。关键词医院感染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控制效果满意度。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除了会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外,还会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在住院过程中还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容易导致各种医患纠纷事件发生,可见医院感染属于十分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其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医院内存在较大的危害性,同时耐药风险较高,因此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积极有效控制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内容。在医院感染防控过程中,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监测是一项十分关键的环节,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种感染防控活动,例如病原微生物密度、环境清洁质量评价工作等,同时有利于明确医院感染病原菌,促进疾病用药准确性和诊断准确性得到全面提升。遂本文主要探究在医院感染中运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的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早期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对患者治疗结局造成的影响。 方法:将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6 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我院数据库中的 40 例接受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按照患者是否接受颅内压监测,将其分为对照组( n=20 )与实验组( n=20 );对照组中患者直接采用手术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应用早期颅内压监测配合手术。记录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的颅内感染发生率、颅内血肿形成率、脑疝事件发生率。评估患者手术优良率。 结果: 实验组中患者手术后感染发生率、颅内血肿形成率以及脑疝事件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分别为 18 ( 90.00% )例和 13 ( 65.00% )例,组间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选择床旁颅内压传感器进行植入后,颅内压监测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控制,对于患者治疗优良率的提高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2019年株洲市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监测信息分析,为有效的预防控制狂犬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株洲市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9年株洲市狂犬病暴露人群处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株洲市共有狂犬病暴露人群37846人,暴露高峰期在5-11月份,占暴露总数74.44%;暴露地区范围广,各年龄段均有被伤情况;暴露部位以下肢膝以下以及手部位置为主,占暴露总数81.04%;暴露人群以Ⅱ级暴露、单个伤口暴露为主;暴露人群预防处置率为100%,全程规范接种率99.59%。Ⅲ级暴露者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为50.45%。结论 狂犬病暴露人群伤口规范处置效果较好,但需进一步做好犬只管理、加大狂犬病预防知识宣传力度,继续加强犬伤门诊建设和医务人员培训。

  • 标签: []狂犬病 暴露 预防处置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镇江地区近 5年来中成 药致化学性肝损害不良反应( ADR)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镇江市 2015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集到的 56例中成 药致化学性 肝损害 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 ADR报告中 ,女性比例占 57%,略高于男性,患者年龄偏大,以中老年人居多; ADR发生时间范围为用药 3 d~ 2年,服药半个月以上者占 53.57%;涉及药品共 26 种,均为 中成药制剂,除雷公藤多苷片、克银丸等常见品种外,出现蒲参胶囊、前列倍喜胶囊等新品种;不良反应表现与一般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总体预后良好。结论:中成药致化学性肝损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须 引起重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用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 发生率,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中成 药 化学性 肝损害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有创动脉检测在危重症新生儿当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调查,并对其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本次实验我们选取 A医院当中 2019—2020年的危重症新生儿作为研究数据,通过对重症监护室当中的危重症新生儿的有创血压监测评估,本次研究新生儿一共有 78名。通过对比普通监测与有创动脉监测两组监测数据,深入分析哪种监测方式更能够直观高效的发现危重症新生儿所患有的病症。结果:通过运用有创动脉监测技术,在七十八名实验危重症新生儿中,桡动脉置管 60例,胫后动脉置管 18例,通过有创动脉监测的危重症儿童无一人出现并发症。结论:有创动脉监测能够为抢救危重症新生儿提供宝贵的机会,并且通过合理的护理与检测能够避免危重症新生儿出现不同形式的并发症。

  • 标签: 危重症新生儿 有创血压监测 应用价值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