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改良椅背和足蹬进行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遵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椅背复位、对照组采用足蹬复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复位成功情况和肩部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复位成功率为65.00%,远远低于实验组的95.45%,且对照组疼痛程度重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高,且患者疼痛感较轻,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椅背法 足蹬法 复位治疗 肩关节前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改良椅背和足蹬进行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遵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椅背复位、对照组采用足蹬复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复位成功情况和肩部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复位成功率为65.00%,远远低于实验组的95.45%,且对照组疼痛程度重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高,且患者疼痛感较轻,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椅背法 足蹬法 复位治疗 肩关节前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和聚凝胺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比较。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纳入1542例输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应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观察组,n=771)与聚凝胺交叉配血(对照组,n=771),对不同交叉配血试验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进行差异对比。结果:观察组微柱凝胶交叉配血结果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均高于对照组,聚凝胺交叉配血结果,(p<0.05)。结论:用微柱凝胶和聚凝胺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比较,前者比后者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结果直观,扫描后可长期保存,适合手工操作、半自动和全自动,灵活方便。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镜检和胶体金在疟疾寄生虫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疟区发热患者66名,均进行血样涂片制作以及血样留存处理,采用镜检和胶体金对全部血样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比较而言,发现镜检对于疟疾的敏感度为95.31%,特异度为93.94%,漏诊率为4.69%,错诊率6.06%;胶体金的敏感度为92.19%,特异度为90.91%,漏诊率为7.81%,错诊率9.09%。结论:镜检与胶体金对疟疾的诊断均有较好效果,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结合诊断的疗效更好。

  • 标签: 疟疾 疟原虫 镜检法 胶体金法 临床适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常规检验中应用静脉采血、末梢采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择选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之间填写自愿参与研究报告单并展开健康体检的100例进行分析,血常规受检中,末梢采血的一组视为对照,静脉采血的一组视为观察,对比两组WBC (x109/L)、MCHC(g/L)、Hct、PLT (x10*/L)、RBC (x102/L)、Hb (g/L)指数差异。结果:观察组PLT (x10*/L)、RBC (x102/L)、Hb (g/L)指数偏高,WBC (x109/L)、Hct指数偏低,MCHC(g/L)数值相似无明显差异,(P

  • 标签: 静脉采血法 末梢采血法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实施ELISA和胶体金试纸条的价值。方法: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采取ELISA和胶体金试纸条检查,金标准为病原学检测,分析诊断准确度。结果:经检测,ELISA和胶体金试纸条检查后,对比灵敏度与准确度,并无显著差异,P>0.05;ELISA灵敏度高于胶体金,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乙肝表面抗原患者检测时,ELISA和胶体金试纸条均为可靠方式,其中ELISA灵敏度更高,适合常规检测;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更为便利,适用于急诊或健康人员的筛查,但后期应进一步提升检测灵敏度。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 ELISA法 胶体金试纸条法
  • 简介:摘要:药物安全是关乎民生安全的大事,相关部门也提高了对药物分析工作的重视。目前主要采用的药物分析方法是离子色谱,其具有操作便捷、快速灵敏、抗干扰和精密度高等优势特点,因此分析结果精准度比较高,能够给当前的药物分析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分析结果。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离子色谱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药物分析中的药物离子价态和形态分析、组分检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就离子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以期能够为当前的药物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药物分析 应用
  • 简介:摘要:药物安全是关乎民生安全的大事,相关部门也提高了对药物分析工作的重视。目前主要采用的药物分析方法是离子色谱,其具有操作便捷、快速灵敏、抗干扰和精密度高等优势特点,因此分析结果精准度比较高,能够给当前的药物分析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分析结果。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离子色谱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药物分析中的药物离子价态和形态分析、组分检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就离子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以期能够为当前的药物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药物分析 应用
  • 简介:摘要: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1],主要项目包括需氧菌计数、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按照《中国药典》的规定:任何药品进行微生物计数时,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其要求是摸索建立方法时各试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球菌、黑曲霉菌)的回收率值应在50%至200%,才可以确认采用该方法对头孢氨苄胶囊微生物计数具有适用性。

  • 标签: 平皿法 薄膜过滤法 回收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根本原因分析在用药错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8月浏阳市人民医院上报的325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开展根因分析对于用药错误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2019年1月~8月的用药错误发生率为2.46%(8/325),明显低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用药错误发生率的5.71%(1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40,P=0.036)。结论 在用药错误管理中开展根因分析能够有效降低用药错误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效果明显,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用药错误 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运用PDCA循环分析归档率低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目的提高出院病案归档率,实现二级甲等评审归档要求和医院管理需要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医院的2018年(实施管理前)3日归档率数据88.86%,分析归档率低于二甲评审归档要求C条款的原因,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PDCA循环管理。结果:实施管理后2019年92.28%,2020年95.83%,2021年96.36%,成阶梯式增长,定基比增长8.44%,达到归档持续改进有成效,病历归档与保存管理规范,保障病历安全,达到A级评审要求。结论:科学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监管病案归档,能有效地提高病案的归档率,提高病案书写的工作效率。

  • 标签: PDCA循环法 住院病案 归档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内科用活血化瘀的价值。方法:2020年7月-2022年7月本院中医内科接诊病人82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活血化瘀,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疗效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7.56%,和对照组80.49%相比更高(P<0.05)。关于sf-36评分: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医内科用活血化瘀,病人的预后更好,疗效提升更加明显。

  • 标签: 活血化瘀 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 疗效
  • 简介:摘要:眩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在中医药研究理论中称之为“眩冒”,发病时多表现头晕、头重、目眩等症状,对人们正常生活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在前人的相关论述中,眩晕的发生机理与风、火、痰、虚、淤瘀五个方面具有一定关联,其中痰、虚、淤瘀均与机体脾胃功能具有密切联系。而随着当今时代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眩晕病症的发生几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眩晕病症的病因病机也发生诸多改变。现阶段,多种因素导致的脾胃损伤是引发眩晕病症的关键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发病根源,以此调理脾胃,保障患者机体气机畅通,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 标签: 眩晕 调理脾胃法 治疗经验
  • 简介:【摘 要】目的:为减少护理文件书写中常见缺陷的发生,使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完成护理文件的记录,对书写质量管理中运用PDCA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研究筛选出共200例于2021年9月-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护理患者的护理文件为研究对象,2021年9月-2022年1月期间进行常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管理模式的100例患者的护理文件记录作为对照组,2022年2月-2022年6月期间应用PDCA进行护理文件书写的100例患者的护理文件记录作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文件书写记录的评分情况。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应用PDCA的观察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运用PDCA在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护理文件书写中常见的缺陷,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法 护理文件书写 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运用PDCA循环分析归档率低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目的提高出院病案归档率,实现二级甲等评审归档要求和医院管理需要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医院的2018年(实施管理前)3日归档率数据88.86%,分析归档率低于二甲评审归档要求C条款的原因,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PDCA循环管理。结果:实施管理后2019年92.28%,2020年95.83%,2021年96.36%,成阶梯式增长,定基比增长8.44%,达到归档持续改进有成效,病历归档与保存管理规范,保障病历安全,达到A级评审要求。结论:科学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监管病案归档,能有效地提高病案的归档率,提高病案书写的工作效率。

  • 标签: PDCA循环法 住院病案 归档率
  • 简介:摘要:眩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在中医药研究理论中称之为“眩冒”,发病时多表现头晕、头重、目眩等症状,对人们正常生活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在前人的相关论述中,眩晕的发生机理与风、火、痰、虚、淤瘀五个方面具有一定关联,其中痰、虚、淤瘀均与机体脾胃功能具有密切联系。而随着当今时代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眩晕病症的发生几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眩晕病症的病因病机也发生诸多改变。现阶段,多种因素导致的脾胃损伤是引发眩晕病症的关键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发病根源,以此调理脾胃,保障患者机体气机畅通,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 标签: 眩晕 调理脾胃法 治疗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我单位银杏黄酮类药物,分别使用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观察其各项成分的分离率及山萘素的回收率。结果:与薄层色谱组,HPLC组的99.13%回收率偏高。与薄层色谱组,HPLC组的槲皮素、山萘素、异鼠李素分离率、纯度均偏高。结论:在药品检验中使用HPLC的检验效果高于薄层色谱,能够增加对山萘素、异鼠李素、槲皮素的分离率,改善其纯度及山萘素的回收概率。

  • 标签: 药品检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胆外科临床见习中翻转课堂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50名肝胆外科临床见习人员进行研究。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见习人员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分别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翻转课堂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见习人员带教任务,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带教效果、见习人员带教满意度,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带教效果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两组在视频评价、临床思维、实践操作、理论测试方面的评分均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见习人员中对带教工作持满意态度的人数分别为19人及23人,占比分别为76.00%及92.00%,组间对应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临床见习中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带教模式。

  • 标签: 肝胆外科 临床见习 带教 翻转课堂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给肿瘤内科实习护生带来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期间在本院肿瘤内科实习的60例护生,随机将各30例实习护生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并分别为其采取常规护理教学、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教学。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实习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不仅能提高肿瘤内科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还能使实习护生对教学更加满意。

  • 标签: PDCA循环法 肿瘤内科 护理实习 教学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