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式留置胃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普外科住院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式留置胃管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胃管护理.观察比较2组的一次置成功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一次置成功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留置胃管有较好的实用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留置胃管 改良式 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的瑞芬太尼对全麻拔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成人全麻手术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手术结束后瑞芬太尼组将瑞芬太尼的用量减至维持量的1/10,对照组则停止使用。结果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时间无明显区别,与对照组相比,瑞芬太尼在苏醒期的咳嗽发生率和不自主运动发生率均降低。结论在苏醒期使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不会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并能减少拔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瑞芬太尼 全麻 拔管 躁动
  • 简介:牙科用小视野锥形束CT全称为牙科.头颈部用小视野锥形束X线CT装置。该装置是日本的新井教授于1997年根据医用CT和磁共振成像(MRI)开发研制出的一种专门适用于口腔科的锥形束CT机[1],它具有体积小、辐射剂量小(约为大医学CT的1/40)、扫描范围灵活、扫描时间短(约12~24s)、图像精度高、等比显示所摄物体等优点[2]。

  • 标签: 乳磨牙根管 X线CT装置 锥形束CT 距离 上颌 扫描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诱导下胃置入以及将斑马导丝作为胃管管芯的可行性。方法:将需要留置胃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全麻下斑马导丝引导下胃置入,对照组按常规置入胃。结果:2组病人置时BP、HR、SpO2的变化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一次置成功率和人均置时间等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下置胃是一种理想的无痛苦置胃操作方法。斑马导丝管芯胃在麻醉状态下置入简单、快捷。

  • 标签: 七氟醚 麻醉诱导 胃管 斑马导丝
  • 简介: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鼓膜置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治疗分泌性中耳炎8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对象为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共89例,其中:男51例,女38例;年龄3~55岁,平均25岁;病程1~6月;双耳60例,单耳29例。双耳患者多为小儿,均表现为听力下降,部分因耳痛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置管术 置管治疗 耳内镜 耳鼻咽喉科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与T引流的临床与经济效益.方法将胆总管结石患者263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一期缝合组132例和T引流组13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输液量、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及费用、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一期缝合组术后输液量、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均明显少于T引流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一期缝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76%,明显低于T引流组的45.80%,且术后切口感染和胆漏的发生率分别为3.79%、4.55%,低于T引流组的9.92%、1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优于T引流,且无T引流相关并发症之虞,可视为安全有效及经济的术式选择,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可作为首选术式.

  • 标签: 一期缝合 胆总管 探查术 腹腔镜 T管引流 效益
  • 简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因操作安全、带时间长、能减少静脉穿刺痛苦、保护外周血管、方便输液,及操作安全、简便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身体部位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