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文献“创新健康医学观”对健康与疾病的概念进行了新解释,指出健康与疾病并不是过去认为的那样是一对互相排斥的概念,而是不同层面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无病的不健康状态和患病的健康状态都是合理的机体存在状态。但没有对慢性病的一般治疗对策给予必要的讨论。本文对此略作解析。

  • 标签: 慢性病 病理过程 健康 疾病 医学观 治疗对策
  • 简介:目的:优化玄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3种环烯醚萜苷(桃叶珊瑚苷、哈巴苷、哈巴俄)和3种苯丙素类(毛蕊花糖苷、安格洛苷C、肉桂酸)的总峰面积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采用Box-BehnkenDesign响应面法对甲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提取艺条件为甲醇浓度88.15%,液料比36.23,超声25.65min。在此条件下提取总面积预测值为3.12×10^6,采用改良条件(甲醇浓度88%,液料比36,超声提取26min)进行验证实验,测得值为3.11×10^6,实测值与理论值偏差小于1%。结论:响应面法可用于玄参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的优化。

  • 标签: 玄参 环烯醚萜苷 苯丙素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 简介: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高压均质技术,设计提取茯苓多糖工艺.方法:以茯苓多糖收率为指标,选取茯苓粉碎粒度、高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考察,进行B-B实验设计,优化得到茯苓多糖提取工艺.结果与结论:优化提取工艺为:粒度120目,料液比1:9,压力值94MPa,均质次数2次,多糖收率与预测值接近,且比传统水提醇沉工艺高出8.909%,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 标签: 高压均质技术 响应面法 茯苓多糖 提取工艺
  • 简介:目的优化灵芝三萜的回流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乙醇体积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灵芝三萜提取率的影响,筛选最优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获得的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浓度73%、提取温度76℃、提取时间120min、液料比16:1。在优化后的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灵芝三萜的提取率为6.91mg·g^-1,与理论值(6.93mg·g^-1)相比,相对误差较小,为0.34%。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灵芝三萜的水浴回流提取工艺参数准确可靠,可应用于灵芝三萜的提取生产。

  • 标签: 灵芝 三萜化合物 回流提取 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重建衰老免疫稳态的基因调控模式。方法①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定量分析老年组、年轻组及淫羊藿总黄酮组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②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各组淋巴细胞基因表连谱。结果①细胞凋亡百分率:老年组与年轻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与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著性(P〈0.01)。②基因表连:与年轻组比较,老年组上调的基因有116个,下调的基因有215个。与老年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上调的基因有447个,下调的基因有456个。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增殖调控等方面。结论①以促凋亡基因表达上调、抗调亡基因表达下调为主要特微的表达模式是衰老免疫稳能失横的重要基因背景。②淫羊藿总黄酮的作用规律在于逆转功能对立的促凋亡基因与抗凋亡基因、促增殖基因与抗增殖基因在衰老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异常,重塑基因表达的良性平衡,重建衰老免疫稳能。

  • 标签: 免疫衰老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表连谱 淫羊藿统黄酮
  • 简介:目的优选蜜制金樱子炮制工艺。方法以蜜制金樱子总皂苷、总酚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加蜜量、烘制温度、烘制时间、闷润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上述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最优炮制工艺参数为:加蜜量25%,烘制温度160℃,烘制时间9min,闷润时间3h,预测值与理论值偏差0.02%。结论最终筛选出的参数对蜜制金樱子的炮制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金樱子 蜜制 总皂苷 总酚酸 炮制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 简介:目的:探讨响应面法优化哈蟆油肌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加热提取哈蟆油核苷类成分肌苷得率的主要因素(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优化,建立影响因素与肌苷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为o,即为纯水提取,时间为67.0min,料液比(g:m1)为1:71,在此最佳条件下,得到肌苷的含量为23.31μg/g,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该研究可为哈蟆油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哈蟆油 肌苷 响应面分析法
  • 简介:摘要:这项研究深入探讨了灾害性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与处理机制的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案。通过实地调查和成功案例分析,揭示了应急响应中存在的问题,如信息传递滞后、资源分配不均等,并总结了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包括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加强部门协同等,旨在构建更协同高效的机制。进一步,本研究深度分析了灾害性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中的问题与瓶颈,通过具体案例展现了其影响。提出构建协同机制与可持续策略的思路,包括强调跨部门合作、注重技术创新与法规更新。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灾害性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的未来提供了创新性思路和具体建议。

  • 标签: 灾害性化学品事故 应急响应 事故处理 紧急应对 环境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优化培哚普利叔丁胺片粉末直压工艺处方。方法:通过星点设计 -响应面法试验筛选处方配比,并通过与原研产品对比溶出曲线评价处方。结果:优化处方配比后的培哚普利叔丁胺片体外溶出行为与原研产品保持一致。结论:通过微晶纤维素含量、硬脂酸镁含量以及硬度建立的多元线性模型对于本品的处方优化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 标签: 培哚普利叔丁胺片 响应面法 处方优化
  • 简介:研究了从独子藤中提取雷公藤红素的关键提取参数,包括提取时间(10–20min),提取温度(30–60°C),超声功率(60–90W)和液料比(10–30mL/g)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Design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响应面法,进一步考察了溶剂种类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的溶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中,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采用二阶多项式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928。确定了独子藤中雷公藤红素的较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0min,提取温度46°C,提取功率60W,液料比30mL/g,按此条件雷公藤红素的提取率可达3.116mg/g。预测值和实验实测值之间相关性很强。结果表明,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独子藤中雷公藤红素的方法高效且可靠。

  • 标签: 雷公藤红素 响应面设计 响应面优化 超声辅助提取 分析
  • 简介:目的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设计试验,优化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结果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9min,大豆卵磷脂与Tween80的质量比10:1、大豆卵磷脂与药物的质量比17:1,在此优化条件下,测得的包封率为80.93%,平均粒径为(150.6±11)nm,zeta电位为(-23.76±2.3)mV,具有较好的体外缓释作用和较高的体外透皮性。结论响应曲面优选的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实用可行。

  • 标签: 原花青素 柔性纳米脂质体 响应曲面法 体外缓释 透皮吸收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与听性脑干反应(ABR)对成人感音神经性耳聋听阈的影响。方法100例成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ASSR的反应阈、ABR的反应阈进行测听。结果ABR反应阈、ASSR反应阈以及行为听阈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在高频时,ABR反应阈、ASS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接近;在低频,ASS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较AB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要高。结论ASSR以及ABR均可以作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客观听阈的有效评估方法,但是ASSR优势更加明显。

  • 标签: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 听性脑干反应 成人 感音神经性耳聋 听阈
  • 简介:目的优选生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并考察温度对其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以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梓醇、桃叶珊瑚苷、地黄苷D、地黄苷A)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时间、溶媒种类、温度、溶媒量对生地黄提取量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和Box-Behnken优化生地黄提取工艺参数;通过测定4种成分在不同温度下含量的变化,考察其热稳定性。结果生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提取最适条件为:加10倍量20%乙醇,浸渍36h,浸渍温度35℃。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该条件下提取的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总量均值为7.520mg·g~(-1),与预测值7.707mg·g~(-1)相比,RSD〈5%。热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温度对生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影响较大,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在加热8h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结论优选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在提取液浓缩干燥过程中,为防止生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降解,应采用低温方法,避免长时间高温受热。

  • 标签: 生地黄 环烯醚萜苷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