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2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胆疾病患者中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常规诊断后实施腹部超声检查,分析腹部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影像学特点。结果:通过腹部超声诊断结果分析:68例患者中有18例胆结石、21例急性胆囊炎、11例病毒性肝炎、7例肝硬化、5例脂肪肝、6例肝肿瘤。腹部超声诊断对胆结石、急性胆囊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肿瘤等疾病的确诊率分别为94.12%、88.89%、70%、75%、62.5%、71.43%。结论:肝胆疾病确诊采取腹部超声检查,具有极高的诊断率,因此能够为临床肝胆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超声诊断 肝胆疾病 影像学特点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2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胆疾病患者中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常规诊断后实施腹部超声检查,分析腹部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影像学特点。结果:通过腹部超声诊断结果分析:68例患者中有18例胆结石、21例急性胆囊炎、11例病毒性肝炎、7例肝硬化、5例脂肪肝、6例肝肿瘤。腹部超声诊断对胆结石、急性胆囊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肿瘤等疾病的确诊率分别为94.12%、88.89%、70%、75%、62.5%、71.43%。结论:肝胆疾病确诊采取腹部超声检查,具有极高的诊断率,因此能够为临床肝胆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超声诊断 肝胆疾病 影像学特点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针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临床诊断时,将CT应用于其中,并分析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间研究人员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收入的40名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内我院中收入的40名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人员针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研究人员分析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影像学特征。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各种肺部病理表现更加明显,患者的恶性程度更大,组间差异对比显著存在。(X2=8.421,P<0.05)。结论:在进行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时,研究人员可将CT应用于患者的病情分析中,医务人员能够通过判断患者的病灶特点,进一步判断患者的个体状况,对于改善患者的后续诊疗工作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肺部结节 CT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的4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伴眩晕组)和同期治疗的40例突发性耳聋不伴眩晕患者(不伴眩晕组)的临床资料,分析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转归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听力损失程度及临床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眩晕  临床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的药理特征与用药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过酮类药物的患者84例,调查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表现和类型、给药途径和给药类型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等,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特征与用药评价。结果:本组患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0%(11/84),不良反应类型较多,其中以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最多;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静脉滴注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且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临床表现出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给药类型对不良反应均有影响,在临床使用时应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药理特征 用药评价
  • 简介:摘要:重症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由于其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常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气促,多脏器衰竭,极易继发感染。目前,临床上对重症肺炎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通过对大量文献和临床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对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对重症肺炎进行干预的有关理论和中医证候要点和治疗进展进行了论述,并总结出了一套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重症肺炎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分析方法和治疗策略,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 标签: 重症肺炎 中医证候特征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2015~2019年益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9年益阳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包括疫情数据,重症病例数据,病原学监测数据,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数据,用excel软件和spss(18.0)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5~2019年,益阳市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25.00/10万、289.62/10万、247.54/10万、181.40/10万和133.63/10万,呈现下降趋势(P<0.05);病例主要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散居儿童居多;男性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女性;4~7月为发病高峰期;赫山区、桃江县年均报告发病率较高;标本阳性率为67.74%,主要病原体为EV-A71、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其他肠道病毒占比最多;共报告重症病例10例,死亡2例,年龄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病原学检测结果以EV-A71 为主;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25起。有22起采样并开展了病原学检测,检出阳性22起。结论 2015~2019年益阳市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防控依然不能放松:高发月份和高发地区须强化防控措施;应做好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和以托幼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预防控制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等。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EV-A71 聚集性疫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的患者90例,为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胺碘酮的方式对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治疗,其整体的治疗效果有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室性早搏情况有明显好转,用药后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更低,与常规治疗的一组患者相比更具优势,且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心力衰竭、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不同程度的现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胺碘酮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改善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产生,提升对该类患者治疗的安全程度。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 临床特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县人民医院进行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流行病学规律,并针对流行病学规律开展预防控制措施的研究和探讨。结果: 手足口病发病多在3~6月及9~11月之间,1月发病较少,在3~6月份的时候发病较集中,7~8月减少,9~11月又上升,12月发病又减少。结论: 各相关部门需相互联系、互相配合,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加大健康宣教力度,才能提高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控制能力。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HFMD)不同病原体的感染现状以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年 12 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的咽拭子或粪便标本病原学检测结果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07份标本中共检出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EV)阳性367份,总阳性检出率为72.39%;柯萨奇病毒A 组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检出分别为4.34%,68.05%,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男患儿病毒总感染率高于女患儿,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