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胬肉单纯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95眼)状胬肉实施单纯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术后反应及胬肉的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除2例复发性胬肉再次复发外,其他经随访6~12个月未见有复发病例。结论状胬肉单纯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状胬肉疗效可靠。

  • 标签: 翼状胬肉 单纯切除 丝裂霉素C
  • 简介:目的分析可影响小儿静脉留置留置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本院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前接受静脉留置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人工静脉注射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微泵静脉注射及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留置留置时间以及留置失败情况。结果对照组平均留置时间为(1.52±0.51)d,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为(3.59±0.50)d,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类留置失败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泵静脉注射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各类因素所导致的留置失败发生,是应用留置的最佳输注与护理方法。

  • 标签: 小儿静脉留置针 影响因素 微泵静脉注射 护理干预
  • 简介:本文对抗肿瘤药物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特异性易感基因检测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同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总结抗肿瘤药肝损伤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设抗肿瘤药物肝损伤分子检测与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将对预测药物肝损伤的发生、指导临床化疗药物使用和新型药物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抗肿瘤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变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0例,停用血管扩张剂、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物,高血压患者继续服用降压药物,加用丹参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变,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患者临床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好转、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指标改善,且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使用丹参粉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尤其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丹参粉针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代谢组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组学,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肝损伤及肾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但目前的指标缺乏特异性,且灵敏度不高,造成临床上难以对肝肾损伤做出准确而及时的预警和监测。代谢组学能从代谢的角度整体分析疾病,快速、安全地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别,在肝肾损伤的早期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已初显优势。本文主要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肝肾损伤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代谢组学 肝损伤 肾损伤 进展
  • 简介: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潜在原因还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血管内皮损伤是引起肺动脉收缩和特征性病理改变的首要因素,在PAH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功能或恢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平衡,恢复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延缓或逆转肺血管的增殖重塑过程,已成为治疗PAH的重要目标之一。

  • 标签: 肺血管内皮损伤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治疗
  • 简介:目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了测定头孢丙烯原料药中水分的定量分析模型。方法以头孢丙烯原料药为研究对象,用近红外光纤探头采集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用费休氏法测定实际水分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近红外光谱特征值与实际水分含量之间的校正模型,进而对预测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在水分含量0.7%~9.8%范围内,校正集样品经内部交叉检验和检验集检验,相关系数(r)为0.9996,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和外部检验均方差(RMSEP)分为0.40和0.41。结论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果可靠,为头孢丙烯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

  • 标签: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无损快速分析 头孢丙烯 水分 含量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颅内损伤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4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临床资料。患儿分为CMV-IgM阳性组(IgM阳性组)、CMV-DNA阳性组(DNA阳性组)和CMV-IgM、CMV-DNA双阳性组(双阳性组),比较3组颅内损伤差异。结果:IgM阳性组与双阳性组颅内损伤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高于DNA阳性组(P〈0.01)。3组颅内出血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更易造成新生儿颅内损伤。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潜伏性感染对颅内出血的影响无显著差别。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活动性感染 颅内损伤 颅内出血
  • 简介:目的检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清S100B蛋白浓度,判断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方法对我科2009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经GCS评分12分以下的185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所有患者均于伤后24h内,3d,7d,10d内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离心,取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Sangtec100IRMA试剂统一进行单克隆双点放免法测定S100B蛋白浓度。正常对照组50份血清S100B蛋白浓度测定方法相同。最后经统计学处理。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对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而且,经抢救或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病情好转慢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下降慢,反之,预后差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维持在高位。结论检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段外周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是判断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 标签: 颅脑损伤 S100B蛋白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了护理干预对颈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0年到2011年共收治颈髓损伤患者114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并配合心理健康以及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健康以及康复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颈髓损伤 心理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脱机后使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氧疗机进行加温湿化给氧,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鼻湿化给氧。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二氧化碳分压及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湿化效果满意,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

  • 标签: 氧吸入疗法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天麻素(Gastrodin)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谷氨酸建立体外培养PC12细胞损伤模型并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AO/EB双染法经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以及AnnexinV/PI染色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天麻素可明显抑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在0.1~10μmol/L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天麻素可明显抑制谷氨酸引起的活性氧(ROS)的累积,降低谷氨酸诱导的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率,在0.1~10μmol/L剂量呈量效相关性。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天麻素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ROS的生成,阻止氧化损伤的发生,抑制Caspase-3途径依赖的细胞凋亡相关。

  • 标签: 天麻素 谷氨酸 PC12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病例:患者,女,19岁。因“摔伤致颈部疼痛,四肢感觉运动障碍,二便障碍2月余”于2011年1月17日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诊断为“颈6椎体骨折术后、颈4脊髓损伤、左桡骨colle’S骨折”。入院后给予营养神经药物、理疗、针灸等康复治疗。患者于2月2日出现“发热,体温(T)38.3℃,尿常规白细胞5.8个/高倍视野,给予硫酸异帕米星注射液0.4g(日本旭化成制药生产,批号:EXA14CS,规格0.2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计12天。2

  • 标签: 脊髓损伤患者 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吲哚美辛 抗菌药 营养神经药物 硫酸异帕米星
  • 简介:目的:观察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的心肌组织中apelin及其受体APJ的变化,探讨丹参酮IIA改善其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ISO组、不同剂量丹参酮IIA治疗组。皮下注射ISO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ELISA分析检测血浆和心肌apelin和NO的含量,real-timePCR方法检测心肌中apelin及其受体APJmRNA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APJ、eNOS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SO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apelin和NO含量均下降,心肌组织中apelin和APJmRNA水平表达下调(P〈0.01),APJ、eNOS磷酸化蛋白水平降低;与ISO组相比,中、高浓度的丹参酮IIA可以明显增加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中apelin和NO含量,增加心肌组织中apelin和APJmRNA表达水平,增加心肌组织中APJ和eNOS磷酸化蛋白水平。结论:丹参酮IIA抗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心肌组织apelin/APJmRNA的表达、提高apelin/APJ蛋白水平、增加eNOS磷酸化水平和NO生成有关。

  • 标签: 丹参酮IIA 心肌缺血 APELIN/APJ eNOS/NO
  • 简介:机体内,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过度蓄积可造成DNA氧化损伤,产生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多项研究表明,8-OHdG不仅反映整个机体平均的氧化损伤率及体内DNA氧化损伤与机体正常的修复作用,而且与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病情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8-OHdG作为氧化损伤标志物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认为8-OHdG可能成为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一种极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8-羟基脱氧鸟苷 氧化损伤 生物标志物 糖尿病 癌症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