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膀胱全切原位结肠新膀胱术,观察组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高于观察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1d白天控尿恢复率为71.4%低于观察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且控尿恢复时间短,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肝胆道镜(PTCS)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确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CS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PTCS组行PTCS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比较两组在结石取净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随访复发等指标的差异。结果PTCS组结石取净率(90.77%)与对照组(89.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S组的术中出血量(38.46±7.54)mL低于对照组(125.68±12.37)mL(P〈0.05)。PTCS组并发症发生率(6.16%)与对照组(10.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S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1.8±3.56)d低于对照组(18.68±5.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S组的平均住院费用(1.26±0.66)万元低于对照组(1.95±0.9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PTCS组结石复发率为19.05%,低于对照组的3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S术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和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经肝胆道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实施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尿潴留发生率和首次拔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尿潴留发生。

  • 标签: 宫颈癌 集束化护理 尿潴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微创皮肾穿刺治疗肾结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8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给予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微创 经皮肾穿刺 肾结石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高频重复颅磁刺激对强迫症的辅助效。方法将4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氯丙咪嗪药物治疗及假性重复颅磁刺激,联合组采用氯丙咪嗪药物治疗配合真性高频重复颅磁刺激;观察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9%,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复高频重复颅磁刺激对于强迫症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辅助效果;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强迫症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前期综合征患者,观察选择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前期综合征患者13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前期综合征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68例):临床选择多虑平+谷维素进行治疗;B1组(观察组68例):临床选择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前综合症疗效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前综合症疗效方面,B1组优于B2组患者明显(P<0.05);在HAMA分值下降的幅度方面,B1组高于B2组患者明显(P<0.05);B1组与B2组前期综合征患者均未表现出疾病并发症的情况。结论:针对前期综合征患者,临床选择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案进行治疗,在提高疗效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意义,凸显此种方案治疗前期综合症疾病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柴胡疏肝散 加减 经前期综合症
  • 简介:目的探讨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5例需要接受气管切开术救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切口长度、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2%)与对照组患者(1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患者抢救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患者手术时间更短且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 传统气管切开术 重症医学科 手术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初产妇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对其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医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产妇256例,其中经阴道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的128例产妇为观察组,另128例同期行非侧切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于产后42d时对产妇的临床症状及盆底功能进行检测评估,对比2种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产后42d时,2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性功能障碍和会阴疼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力正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损伤较重,临床上应严格规范会阴侧切的手术指征,避免滥用。

  • 标签: 初产妇 会阴侧切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皮加压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28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分级,并掌握患者的合并症情况。首先对患者进行股常规的胫骨结节骨牵引,随后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评估其手术耐受性。麻醉后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结合皮加压钢板内固定(LCP)进行治疗。采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术后服用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状。对患者进行6-14个月的跟踪访问,观察记录患者的术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8例患者的粗隆间骨折均得到愈合,巨物并发症。对患者进行Harris功能评分,其中20例优秀,8例良好。优秀率为71.43%。结论皮加压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以及固定简单的特点,且患者的术后愈合效果好,并发症少,能够减轻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痛苦。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在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0.9%氯化钠常规口腔护理及冲洗方法,治疗组25例患者采用康复新液口腔护理及口腔冲洗法。观察两组患者在口腔异味、口腔溃疡及口腔炎等指标上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口腔异味、口腔溃疡和口腔炎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康复新液常规口腔护理及口腔冲洗法实施口腔护理技术操作,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0.9%氯化钠进行口腔护理的方法,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康复新液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早孕药物流产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早孕药物流产的5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早孕药物流产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520例孕妇药流前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3例不适合药流(4.42%),10例异位妊娠,3例带环受孕,1例葡萄胎,且孕囊直径在30mm以上者6例,3例宫内未见孕囊(其中1例生化妊娠,2例自然流产)。同时还发现,初产妇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经产妇,差异显著(P<0.05),孕囊直径在10mm以下者完全流产率相对较高。不完全流产患者胚胎残留物超声检查存在特征性,并且与清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率为97.05%。结论药流前充分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能够有效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阴道超声检查能够监测药流的全过程,且能够准确诊断宫腔内胚胎组织的残留情况,为临床操作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早孕 药物流产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讨论在宫腔内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分别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腹部彩色超声进行临床检查的诊断情况和结果。方法随机选择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妇科进行临床诊疗的103例宫腔内病变患者,分别对她们采用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统计、对比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以病理检查为标准,103例患者的腹部彩色超声检查的总检出符合率为70.87%(73/103),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总检出符合率为92.23%(95/103),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显著高于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对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相对比,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宫腔内病变进行临床诊断,其检出率和准确率更高,诊断效果更佳,因此,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宫腔内病变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腹部彩色超声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治疗中,采用超低频颅磁刺激联合药物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80例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依据奇偶分组方式均分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口服,20mg-40mg/日);此外,研究组(40例)治疗初期合并超低频颅磁刺激,共2周;对照组(40例)给予颅磁无效刺激,共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接受治疗后1周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于治疗后1周、2周其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较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疗效更高,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同时,给予超低频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弥补抗抑郁药起效的滞后性,提高早期疗效,降低自杀风险。

  • 标签: 药物治疗 经颅磁刺激 超低频 抑郁症 HAMD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结核采用CT引导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38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19例.A组采用CT引导皮微创治疗,B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用时、术后卧床时间、椎体骨性融合时间、血沉降至正常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采用CT引导皮微创方案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加快预后康复,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 标签: CT引导经皮微创 传统开放手术 脊柱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试验组(舒肝解郁胶囊+颅磁刺激治疗)各40例。观察临床疗效,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37例(92.5%),高于对照组的30例(75.0%);治疗3周、6周后患者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12.5%,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颅磁刺激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磁刺激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引导下皮穿刺微波消融甲状腺结节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3年5月-11月在本院门诊及病房患有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80例(结节共计122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高频彩超引导下皮穿刺微波消融的观察组患者术后所有甲状腺结节的消融率达95%,结节灭活和手术基本相当;1、3、6个月随访结节的平均缩小率分别为47.1%、67.3%和89.6%,观察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恢复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其术后并发症出现人数、手术时间>30min人数、住院时间>7天人数、术后颈部疤痕>0.5cm人数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具有很好临床价值,随着时间推移,结节停止生长-变小-甚至-消失,是甲状腺结节治疗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和创新,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频彩超 甲状腺结节 微波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结直肠癌性的梗阻患者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22例急性结直肠癌性的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在结肠镜与X线的辅助检查下给予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手术,经过7~10天的冲洗引流后给予患者一期的根治手术。结果本文选取的22例急性结直肠癌性的梗阻患者肛肠梗阻导管置管术减压引流后全部成功。患者置管后的腹内压力(11.5±2.3)显著低于置管前(24.1±3.6),置管后的导管引流量(8.5±1.6)显著低于置管前(1635.2±113.1),置管后的腰围(73.2±5.3)显著低于置管前(89.0±2.6),置管后的胃管引流量(10.6±8.8)显著低于置管前(749.9±111.2),置管后近端肠管的最大横径(1.6±0.5)显著小于置管前(5.5±1.2),统计学比较后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腹痛症状均得到了缓解,且呕吐和腹胀症状全部消失,没有发生感染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结论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且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经肛肠梗阻导管 急性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的6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ODI功能障碍指数、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TLIF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明显低于LPF组患者;②TLIF组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LPF组患者;③术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TLIF组患者其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LPF组明显增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患者其术后腰腿疼痛的缓解程序、融合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的调整均优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因此可将椎体间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案。

  • 标签: 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