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及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行常规出院后护理,干预组行自医院到社区的连续性护理,并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3、6、12个月的时间节点上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连续性护理 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ICU患者在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bloodpurification,CBP)时,指尖血糖值与CBP管路动脉端血糖值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入住全军肾脏病研究所ICU行CBP的患者70例,监测血糖182人次,采取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同时监测指尖血糖及CBP管路动脉端血糖,根据患者实际指尖血糖值将患者分为目标血糖组、高血糖组、低血糖组,比较2种采血方法血糖值之间的差异。另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2种采血方法血糖值之间的差异。结果目标血糖组、高血糖组和低血糖组指尖血糖与CBP管路动脉端血糖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指尖血糖与CBP管路动脉端血糖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指尖血糖与CBP管路动脉端血糖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患者行CBP时,CBP管路动脉端血糖值可代替指尖血糖值,从而减少患者痛苦;而糖尿病患者行CBP时,CBP管路动脉端血糖值不能代替指尖血糖值,应以指尖血糖为准。

  • 标签: 血糖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护理
  • 简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抗凝技术是保障CRRT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枸橼酸抗凝在CRRT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枸橼酸抗凝技术尚未普及,相关的护理研究报道也较少,因此我们采用枸橼酸-葡萄糖抗凝溶液A(ACD-A)为抗凝剂,与无肝素抗凝对比,观察两者在高危出血患者CRRT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总结相关护理要点,以使CRRT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 标签: CRRT 枸橼酸钙 危重症患者 抗凝剂 血滤器 离子钙
  • 简介:选取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2017年3月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分为CRRT组和非CRRT组。记录患者给药方案、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值以及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临床生化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分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与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判定不同的给药方法对患者血药浓度、疗效以及肾功能的影响,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万古霉素 血药谷浓度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和间歇性血液透析在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0例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患者应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尿素氮(BUN)为(19.26±2.68)mmol/L、血肌酐(Scr)为(397.35±124.49)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4±3.58)mmol/L、(461.04±163.5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指标,改善肝肾功能,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肾脏替代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衰竭
  • 简介:当前中国养老的最大难题是能否实现维持健康体魄的持续性与获取医疗护理的便捷性,老年人将对医疗服务资源产生巨大需求,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构建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2017年底社保卡将基本实现跨业务、跨地域一卡通用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9.72亿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9亿人、

  • 标签: 异地就医 结算系统 社保卡 社会保障卡 参保人 服务资源
  • 简介:目的:建设移动药师工作系统平台,为临床药师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方法:采用WebService+IOS应用程序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临床药师的业务流程与特点,研发出移动药师工作站系统,并在临床应用。结果:通过院内无线网络,临床药师可利用移动设备,完成药学查房、药学监护、药学会诊、患者教育及医嘱审核、干预等临床药学服务。结论:利用移动计算技术可以打破电子病历信息到患者床前的瓶颈,从而帮助临床药师优化并且实时的获取和记录医疗信息,提高临床药师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 标签: 临床药学 移动医疗 移动计算技术 无线网络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探索信息化在我国医院药剂科的应用。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医院药剂科信息化的进程及应用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信息系统在药剂科的应用使患者得到了极大的方便,并且简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准确率。结论:信息化的应用管理方便,可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信息系统 药剂科 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的有效性。方法:检索的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的外文数据库为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BSCO)和PubMed。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共78篇,纳入系统评价文献17篇,患者1570名。利用JADAD评分量表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量表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分。根据纳入RCT百令胶囊及其联合用药的情况,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有效率(RR=1.22,95%CI:1.10~1.35,P〈0.01),改善尿素氮(RR=-3.18,95%CI:-4.38~1.91,P〈0.01)发表偏倚方面,纳入的RCT研究均为低偏倚风险,结论:基于当前证据,使用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确有疗效;但文献质量有待提高。

  • 标签: 百令胶囊 慢性肾衰 有效性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与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龄的61例健康同龄人员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两组的肾脏血流参数,并比较不同活动度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肾主动脉PSV及EDV均低于对照组,RI则高于对照组,且不同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检测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检测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肾脏血流参数呈现较差的状态,且疾病的活动度对其血流参数的影响较大,因此应重视对此类患者进行此方面血流指标的监测.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疾病活动度 肾脏血流参数
  • 简介:近年来计算机化系统在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直接或间接地用于试验数据的采集、处理、报告以及原始数据的存储等。但目前计算机化系统在我国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机构中应用尚未普及,或仅使用了计算机化系统部分模块功能。基于计算机化系统在我国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机构的应用现状,简要介绍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GLP法规要求、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流程、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状态的保持、计算机化系统运行需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等内容,以期为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机构开展并加快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提供一定参考,进一步提高我国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机构计算机化系统的使用效率并与国际接轨。

  • 标签: 药物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计算机化系统 验证
  • 简介:活化蛋白-1(AP-1)是一类二聚体的反式调节因子,其作用十分广泛,对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具有调控作用.许多体内外实验均证实,AP-1与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和脑胶质瘤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有密切联系.本文就AP-1的组成、调节及其与以上疾病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活化蛋白-1(AP-1) C-JUN JNK 信号传导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国内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高策略。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全面收集国内有关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策略的文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3604例患者。依从性提高措施包括教育干预(n=13)、护理干预(n=10)、行为干预(n=3)、患者父母心理干预(n=1)、品管圈模式(n=1)、电话随访(n=1)。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干预之后能有效提高患儿依从性。结论:国内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高策略研究结果样本量不大,随访周期较短,建议在未来研究中开展大样本、长时间随访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可以提高我国抗癫痫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措施,为合理用药提供研究证据。

  • 标签: 未成年 癫痫 用药依从性 提高策略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手术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主要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中应用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压、心率水平波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结论在手术后需进入ICU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患者 系统化 规范化 术前访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假冒伪劣医疗产品不仅无法保证用药的有效性,还可能导致一些非预期的不良反应/事件,威胁公众的健康安全。当前对药品质量的检测除了依靠药物分析技术之外,还可以通过对药品上市后安全性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发现药品质量问题。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几种不合格药品的检测方法,包括不相称测定分析,时间变化监测算法,聚类分析,药品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预警系统进行介绍。结果上述几种检测方法都可以从一定角度发现药品质量问题。结论假冒伪劣医疗产品的检测方法尚无金标准,针对具体数据可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方向和帮助。

  • 标签: 劣质 假造 标签不当 伪造 假冒 医疗产品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起源于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近年来,PCNSL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本文就PCNSL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对比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方法将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病菌清除情况以及成本—疗效比。结果2组总有效率与病菌总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疗效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均能有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但从药物成本上考虑,使用左氧氟沙星明显有优势。

  • 标签: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泌尿系统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16年尿培养资料,分析留尿方式与患者来源的关系,病原菌分布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结果尿培养2449份,除2份穿刺尿外,共从923份标本中检测出病原菌1046株,阳性检出率为37.7%。其中,中段尿1087份,急诊病房送检量(143份)最多,前3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导尿1360份,综合ICU送检量(476份)最多,前3位病原菌为真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获得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3.2%,0,75.9%,69.4%,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6.9%,34.7%,53.1%,53.1%,均高于社区获得性菌株的耐药率。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5%,96.6%,8.5%,高于粪肠球菌的71.6%,68.7%,3.0%。结论医务人员应了解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尿培养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考察大剂量ig辅酶Q10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为临床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紫苏油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氯丙嗪或地西泮)和辅酶Q10低、中、高剂量组(1.5、3.0和6.0g/kg,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75、150和300倍),每组12只,雌雄各半,40mL/kg单次ig给药。直接观察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转棒法观察小鼠运动协调能力;Anymaze动物行为学视频分析系统观察小鼠自发活动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紫苏油对照组比较,辅酶Q103个剂量组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自发活动、运动协调能力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ig辅酶Q10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 标签: 辅酶Q10 中枢神经系统 毒性 小鼠 安全性评价 运动协调能力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舒他西林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BM,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查找舒他西林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1月,采用RevMan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RCT研究,886例患者,其中儿童132例。舒他西林与阳性药物(包括头孢拉定、氨苄西林、青霉素)相比,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CI(0.89,1.21)],细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95%CI(0.88,1.31)];亚组分析显示,舒他西林有效性均优于氨苄西林,和头孢类、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儿童的2项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舒他西林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优于氨苄西林,与青霉素组无差异。舒他西林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反应,大多数可耐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舒他西林能有效治疗成人和儿童呼吸道感染,由于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尚需开展高质量的RCT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舒他西林 呼吸道感染 有效性 安全性 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