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红河州近几年来外采血型错误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减少错型率。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本站献血者117081人次,初筛错型数182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血型标签分配错误14例;抗原漏检82例;抗原误检59例;抗原颠倒8例;弱AX、弱BX抗原存在6例;冷凝集抗体存在13例,错误率0.16%。人为可控因素所致错型数占错型数中的96%,真正疑难血型外采正定型无法准确鉴定的仅占错型数的4%。结论通过专业培训强化责任质量意识,加强核对和考核制度及合理安排工作来降低人为差错,提高初筛血型正确率,本站经过综合整改措施来降低外采错型率,现已把外采错型率控制在1‰以内。

  • 标签: 血型 正反定型 错误原因 改进
  • 简介:目的:分析12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临床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疑似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12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患儿及父母分血型进行检测,并对患儿进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O-A型血型分布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多于O-B型,但2种血型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试验中,抗体释放实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游离抗体试验阳性检出率,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检出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12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检测结果,表明早期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降低核黄疸发生率,促使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减轻整个家庭的痛苦。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 临床检测
  • 简介:我们对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有ABO血型记载的10052名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了青岛地区ABO血型与疾病的关联,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0~1903年在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和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0052名输血患者。

  • 标签: ABO血型分布 青岛地区 联调 胆道结石 风湿性 青岛医学院
  • 简介:目的探讨ABO基因异常表达与恶性血液疾病ABO抗原减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患者ABO基因表达异常情况。结果与正常体检者相比,白血病患者ABO基因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白血病患者临床分期的增加,患者与ABO基因异常表达率显著增加。经相关性分析可知,白血病患者ABO抗原减少与ABO基因异常表达呈正相关。结论ABO基因异常表达可能是引起白血病患者ABO抗原减少的重要因素,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增加,患者ABO基因异常表达率显著上升。

  • 标签: ABO抗原 ABO基因表达 白血病
  • 简介:新生儿溶血病(HDN)是发生在胎儿和早期新生儿的一种自限性免疫溶血性疾病。该病是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由于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或者使原有的抗体水平再度上升。几乎毫无例外,引起HDN的血型抗体都是IgG型抗体。HDN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红细胞溶解所引起的,包括溶血本身所引起的变化和胎儿对红细胞破坏后代偿性变化两个方面。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 胎儿红细胞 免疫溶血性疾病 IgG型抗体 母体循环
  • 简介: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一次性给予大剂量IVIG(1g·kg^-1)静脉滴注,并根据使用时间分为两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①、治疗组②、对照组三组间接胆红素胆(IBIL)的变化及光疗时间。结果治疗组①治疗24h和48h后血IB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②治疗48h后血I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所需光疗时间明显缩短(P〈0.001)。两治疗组在治疗24h和48h后血IB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①较治疗组②明显降低,前者所需光疗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IVIG治疗ABO溶血病有显著疗效,但宜早期使用才能发挥最佳作用.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不合 免疫球蛋白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对输血安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200例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需要输血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600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研究组采用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细致管理,比较分析两组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10例,总发生率为1.67%;研究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1例,总发生率为0.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安全分析 血型实验室
  • 简介:新生儿ABO溶血病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病例可出现重度黄疸、贫血及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根据其发病机制,1999年6月-2003年12月,我院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26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静脉滴注 丙种球蛋白 治疗 新生儿 ABO溶血病 胆红素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采用微柱凝胶检测技术进行检测、诊断的实施效果。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新生儿科疑似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73例,采用传统试管检测法、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实施检测,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新生儿ABO溶血病检出率,微柱凝胶检测技术行检测后检出率略高(P<0.05),检测结果对比金标准,微柱凝胶检测技术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准确率、灵敏度较高(P<0.05)。结论: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微柱凝胶检测技术的实施能够对存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做到准确检出,诊断精准度较高。

  • 标签: 微柱凝胶检测技术 新生儿 ABO溶血病 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采用微柱凝胶检测技术进行检测、诊断的实施效果。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新生儿科疑似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73例,采用传统试管检测法、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实施检测,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新生儿ABO溶血病检出率,微柱凝胶检测技术行检测后检出率略高(P<0.05),检测结果对比金标准,微柱凝胶检测技术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准确率、灵敏度较高(P<0.05)。结论: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微柱凝胶检测技术的实施能够对存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做到准确检出,诊断精准度较高。

  • 标签: 微柱凝胶检测技术 新生儿 ABO溶血病 诊断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孕妇RH血型与免疫抗体检测对Rh新生儿溶血疾病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选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0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对孕妇实施抗D血型定型检测,对Rh血型实施测定。采用红细胞检测,分析免疫抗体的效果。结果研究的500例孕妇当中Rh血型呈现阴性的有6例,血清当中检测出抗体C和抗体D复合性免疫抗体的患者有2例。结论对孕妇进行Rh血型与免疫抗体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对Rh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的价值,有助于临床尽早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具备重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孕妇;Rh血型;免疫抗体;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价值Rh新生儿溶血病是指胎儿的红细胞与母体之间存在着不和血型抗体,从而导致新生儿、胎儿发生免疫性溶血。在溶血病早期,新生儿多会有高胆红素血症体现,后期患儿则会有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以及贫血的发生1。因而孕妇在产前进行Rh血型检测与免疫抗体检测至关重要。本次就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0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孕妇RH血型与免疫抗体检测对Rh新生儿溶血疾病的产前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0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500例孕妇年龄均在20至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3±0.4)岁。孕妇孕周均在13至38周之间,平均孕周为(20.2±0.7)周。初次产妇有200例,经产妇有300例。所有孕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所有受检孕妇均进行Rh血型与免疫抗体检测。首先,采集末梢血1滴,采集好后将其加入到0.9%NaCl溶液(适量)中,从而配制成为2%至5%的红细胞悬液,抗体检测试剂采用抗D血型定型试剂,按照试剂说明书实施相应操作。如果Rh显示为阴性,则采集夫妇双方各3毫升静脉血,使用抗人球蛋白方法实施鉴定。按照标准红细胞实施血清免疫抗体的检测。并且对孕妇血清免疫抗体实施定期的检测,基本为每月一次。在孕妇分娩的时候,采集脐带血进行新生儿血清和Rh血型的检测。1.3观察指标观察孕妇Rh血型与免疫抗体检测结果。2结果研究的500例孕妇当中Rh血型呈现阴性的有6例,阴性率为1.2%。4例没有产生免疫性血型抗体,孕妇分娩之后并没有出现新生儿溶血病。2例孕妇不具备输血史,3胎0产。第一胎在怀孕10周自然流产,第二胎20周自然流产,第三台在31周早产,但新生儿出现窒息死亡。对夫妇两人的染色体进行检测,均正常,女方血型为A型,男方血型为O型。女方经检测防线血清抗D抗体的效价比为1245,抗C抗体效价为130。血清当中检测出抗体C和抗体D复合性免疫抗体的患者有2例。3讨论Rh血型是第二大血型系统,Rh血型不合原因是由于母亲Rh血型阴性,父亲Rh阳性。这种状态下,母亲怀孕第一胎多属于Rh阳性,孕妇在分娩期间,通过胎盘剥离作用,胎儿机体内所携带主要是源自于父体红细胞抗原直接进入到母体,导致母体呈现出免疫性反应。而第二胎之后,如果胎儿仍然为Rh阳性,会对母体当中记忆细胞进行刺激,从而出现回忆性反应。另外,人工流产与自然流产、剖宫产病史会致使胎儿血液经胎盘而进入至母体进行血液循环系统,会提高新生儿溶血病患病几率2。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500例孕妇当中Rh血型呈现阴性的有6例,阴性率为1.2%。血清当中检测出抗体C和抗体D复合性免疫抗体的患者有2例。说明孕妇在产前进行Rh血型与免疫抗体检测能够早期发现孕妇的血型情况,有助于早期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预防。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在Rh阴性产妇分娩第一个Rh阳性胎儿之后,在分娩72小时之内实施抗RhD球蛋白肌肉注射治疗,注射的剂量在200至300微克之间。从而封闭新生儿RhD阳性抗原,阻止其进入到母体血液渠道,防止母体出现免疫抗体性反应。另外,母体和胎儿血型不合也不会对母体的自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Rh阴性血型不但会一反早产、流产与胎儿发育不全之外,还会致使胎儿发生肝脾肿大、智力性障碍等3。综上所述,对孕妇进行Rh血型与免疫抗体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对Rh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的价值,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有助于临床尽早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并且在出现溶血病之后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孕妇Rh血型与免疫抗体检测具备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1叶海辉,李从荣,李智山等.襄阳地区23例RH血型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输血治疗探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2)135-138.2詹洁瑜,舒琳琳,颜思璐等.新生儿溶血病Rh血型分布与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7)113-117.3张勇萍,杜娟,杨世明等.4397例孕产妇ABO和RhD血型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的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6,32(5)680-68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两虚湿浊瘀血型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30例脾肾两虚湿浊瘀血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随机分组形式,将上述患者分成对照组(常规针对治疗)和观察组(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每组患者均是15例。结果:两组治疗前肾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组间治疗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两虚湿浊瘀血型患者实施加味参芪地黄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可于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加味参芪地黄汤 肾功能不全 脾肾两虚
  • 简介:[摘要] 教育部、科协倡导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积极开展引进科普资源到校开展课后服务,探讨医学科普可以在促进学生热爱生命、关心健康、激发医学兴趣和学习医学知识等方面受益。本次医学科普课程设计以STEAM教育为框架,以检测ABO血型实验为例,通过红细胞血型的原理和检测方法,给学生讲解血液组成、血液细胞、红细胞血型和I按册血型的方法等知识点,辅以动画等手段浅显易懂地让学生学习知识。通过本课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血液和生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培养了学生的配合和合作精神,本课程设计为科普基地开展医疗类科普提供一种探索模式。

  • 标签: [ ] “双减”政策 科学实验 科学普及
  • 简介:为适应数字编辑出版形势发展的需要,方便广大读作者投稿、查稿和文献浏览等,进一步提高编辑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本刊从2013年9月1日起,

  • 标签: 系统 采编 文稿 编辑出版 工作效率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作为制药的基础,发酵工程向来受到制药企业重视,基于 DCS 分散控制系统的发酵过程控制则属于近年来我国制药企业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将简单介绍新华 TisNet-P600 系统,并深入探讨制药企业发酵系统中新华 TisNet-P600 系统的具体应用,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 标签: 新华 TisNet-P600系统 制药企业 发酵系统 甲醇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