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测定酮苯丙氨酸钙中甲醇、丙酮、异丁醛、2-甲基异丁醛、异丁基甲基酮及苯甲醛含量。方法:顶空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甲苯为溶剂,外标法,采用30m×0,32mm涂布厚度5μm的DB-5毛细管柱。结果:3批样品中的6种有机溶剂残留均符合规定。结论:方法灵敏.简便,精确.重现性好。

  • 标签: 气相色谱 酮苯丙氨酸钙 甲醇 丙酮 异丁醛 2-甲基异丁醛
  • 简介:目的分析对妊娠期高血压大鼠实施L-氨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建立妊娠高血压大鼠模型共60只,分为对照组(30只,使用硫酸镁治疗)和观察组(30只,使用L-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大鼠的血压值和死胎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大鼠使用L-氨酸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以L半胱氨酸和吲哚为底物,利用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WW-11酶法合成L氨酸。方法:以IPTG诱导基因工程菌色氨酸酶表达,将酶活最高时的工程菌游离细胞作为转化反应的酶源,通过纸层析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并测定转化液中L氨酸的含量,结果:80mL反应液(L半胱氨酸0.75g,吲哚75g)37℃反应48h,可积累L氨酸1.18g,L-半腕氨酸转化率为93.2%,吲哚转化率为90.1%,经分离纯化所得的L氨酸晶体,在熔点,旋光性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方面与标准品完全一致,结论: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能有效地催化L半胱氨酸和吲哚合成L氨酸,这种酶合成法是工业化生产L氨酸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L-半胱氨酸 吲哚 酶法合成 L-色氨酸
  • 简介:抗癌药物-聚合物偶合物的应用是抗癌治疗的一个有效发展方向。抗癌药物-聚合物偶合物是将适合的聚合物载体、生物可降解的连接体以及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抗癌药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新型抗癌药物的发展方向。多聚(L-氨酸)-紫杉醇偶合物(PG-PTX),将传统抗癌药物紫杉醇和多聚谷氨酸接连起来,是抗癌药物-聚合物偶合物中极具代表性的药物。PG-PTX偶合物能够提高紫杉醇的抗癌活性,增强紫杉醇治疗的安全性和效能,以及改善单独应用紫杉醇引起的不良药动学特性等。因此,PG-PTX偶合物的应用对于许多人类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紫杉醇 多聚(L-谷氨酸)-紫杉醇偶合物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了丙氨酸在保护乙醇致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酒精肝损伤模型法,设3个剂量组92mg/(kg·BW)、183mg/(kg·BW)、550mg/(kg·BW),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无菌水。连续灌胃32d后测各项指标。给予受试物结束时,将模型对照组和各剂量组一次性灌胃给予50%乙醇12mL/(kg·BW),空白对照组给予无菌水。各组动物隔夜禁食16h后处死动物及时进行肝脏生化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受试物550mg/(kg·BW)组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183mg/(kg·BW)组与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脂肪变性平均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L-丙氨酸对小鼠乙醇致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

  • 标签: [] 丙氨酸 酒精性肝损伤 甘油三酯 丙二醛
  • 简介:目的探讨了丙氨酸在保护乙醇致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酒精肝损伤模型法,设3个剂量组92mg/(kg·BW)、183mg/(kg·BW)、550mg/(kg·BW),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无菌水。连续灌胃32d后测各项指标。给予受试物结束时,将模型对照组和各剂量组一次性灌胃给予50%乙醇12mL/(kg·BW),空白对照组给予无菌水。各组动物隔夜禁食16h后处死动物及时进行肝脏生化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受试物550mg/(kg·BW)组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183mg/(kg·BW)组与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脂肪变性平均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L-丙氨酸对小鼠乙醇致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

  • 标签: 丙氨酸 酒精性肝损伤 甘油三酯 丙二醛
  • 简介:患者:男性,54岁.因声带息肉住院手术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30/90mmHg.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肺部听诊未见异常,肝、脾肋下均未触及.腹部B超示轻度脂肪肝.血、尿、便常规,血糖均正常.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为101U/L.患者口述入院前因慢性咽炎自用牛黄益金片(山东省济宁市中药厂,批号:020903),每日3次,每次1.0g(2片),含化,未用其他药品.分析ALT升高可能由牛黄益金片所致.

  • 标签: 牛黄益金片 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心电图 ST—T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L-卡尼汀对心肌顿抑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实验性家兔心肌顿抑模型,18只家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顿抑组(IS组)和L-卡尼汀处理组(LCS组).开胸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0min,然后松扎6h.观察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和MDA的含量及心肌组织中ATP的含量.结果LCS组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升高(P<0.01),MDA的含量降低(P<0.01),心肌组织中AT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L-卡尼汀可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清除氧自由基,对心肌顿抑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顿抑 L-卡尼汀 氧自由基 ATP
  • 简介:采用热甩尾测痛法观察全身应用非特异性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抑制剂-N^ω-硝基-L-氨酸甲酯(L—NAME)对吗啡镇痛耐受形成的影响,并通过观察脊髓和中脑神经元型NOS(nNOS)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变化来阐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NMDA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形成中的作用。将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平均分为6组(每组6只):1组为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2组、3组、4组、5组和6组为处理组,分别皮下注射L—NAME10mg/kg、L—NAME20mg/kg、吗啡10ms/kg、L—NAME10mg/kg和吗啡10mg/kg、L—NAME20mg/kg和吗啡10mg/kg,每天2次。在注射前测量大鼠的热甩尾潜伏期(tail—flicklatency,TFL)基础值,随后每天第一次给药后50min测量其TFL。第8天最后一次给药后80min(除2组和5组之外)断头取脊髓和中脑,采用RT—PCR技术测量nNOS以及NMDA受体1A和2A亚单位的表达。结果显示,2组大鼠第1天至第7天的TFL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第7天时3组的TFL仍显著性高于基础值;4组的TFL在第1天时最高,在第2至第6天期间逐渐降低,第6天时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5组的TFL在实验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虽然第7天时较第1天有所降低,但是仍然显著性高于基础值;6组的TFL变化趋势与5组相同。PT—PCR分析结果显示,与1组相比,3组脊髓和中脑的nNOSmRNA表达显著性降低,但NR1AmRNA和NR2AmRNA表达无显著性改变;

  • 标签: 大鼠 吗啡镇痛耐受形成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 抑制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壬基苯酚(Nonylphenol,N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机械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不同浓度NP作用下单个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如。)和动作电位(AP)的变化。结果:1)NP(10^-5、10^-7、10^-6、10^-5mol.L^-1)使ICa-l峰值电流密度分别从-3.72±1.5pA/pF减少到-2.44±0.4pA/pF(P〈0.05),-2.34±0.6pA/pF(P〈0.05),-1.79±0.8pA/pF(P〈0.01),以及-1.66±0.7pA/pF(P〈0.01);2)NP使ICa-l的I—V曲线上移,但其形状和峰值电压无明显变化;3)NP对ICa-l稳态激活曲线无明显影响;4)NP可缩短动作电位复极50%和90%的时程(APD50,APD50),但对静息电位(RP)和动作电位幅值(APA)无明显影响。结论:NP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ICa-l,并能够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 标签: 单个心室肌细胞 动作电位复极 L-型钙电流 豚鼠 苯酚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大剂量L-氨酸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观察大鼠血清,胰腺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胰腺组织巯基物质和丙二醛(MDA)的变化,以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作用。结果血清NO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回升趋势,胰腺组织NO则一过性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大鼠胰腺组织内巯基物质含量明显减法,MDA含量明显增加,而别嘌呤醇可对抗这种变化,并可显著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淀粉酶的增高程度,减轻胰腺损伤。结论以巯基物质为代表的机体的防御体系与以MDA为代表的损伤体系的失衡可能是大剂量L-氨酸造成胰腺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别嘌呤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的胰腺损伤。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一氧化氮 巯基物质 氧自由基 别嘌呤醇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L-门冬酰胺酶脂质体对体外培养的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MTT测定L-门冬酰胺酶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电镜观察药物对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L-门冬酰胺酶脂质体(经前体脂质体水合而得)组与肿瘤细胞作用后,HL-60细胞的G0/G1期细胞量明显增加,而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增殖指数L-门冬酰胺酶脂质体组的PI值显著下降.HL-60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多.结论:L-门冬酰胺酶脂质体抑制HL-60细胞的繁殖,可能与抑制细胞的S期有关.

  • 标签: L-门冬酰胺酶脂质体 HL-60细胞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载脂蛋白L-I(apolipoproteinL-I,apoL-I)基因变异是否与中国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CHD)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相关联。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方法对邯郸地区390名正常人及382例冠心病患者apoL-I基因外显子Ile244Met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结果apoL-I基因Ile244Met位点Met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人群和冠心病患者分别为0.172和0.148,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人群中,Ile/Ile基因型携带者和Me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中Ile/Ile基因型携带者血清TG水平较Met等位基因携带者(Ile/Met和Met/Met基因型者)显著升高(2.64±0.54mmol/Lvs1.98±0.36mmol/L,P<0.05)。结论apoL-I基因Ile244Met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TG相关联。

  • 标签: 载脂蛋白L-I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联合Nesfatin-1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作用研究。方法:搜集本院 2019.8.1到2020.1.1妇保科建档人群1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到院正常检查的孕妇1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统一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联合Nesfatin-1检测。结果:ALT指标和孕期血糖及胰岛素指标为正相关,回归结果显示ALT、GGT等是导致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联合Nesfatin-1检测能够反映出妊娠期糖尿病指标的变化情况,提高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氨酸氨基转移酶 Nesfatin-1检测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Aditerpenoid,neostellerin,wasisolatedfromtherootsofStellerachamaejasmeLtogetherwith4knowncompoundsidentifiedasβ-sitosterol,scopoletin,umbelliferoneanddaucosterol.Thestructureofneostellerin,whichwaselucidatedbyNMR,especially2DNMRanalysis,wasdifferentfromotherdaphnanetypediterpenesisolatedfromthisplant.

  • 标签: 化学要素 药品 光谱分析 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