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中老年健康体检者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是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5-60岁中老年人群,共计2600例,对比受检者肿瘤标志物检出情况。结果:男性肿瘤标志物检出率5.58%、女性为1.69%(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在性别方面:男性CEA水平高于女性(P<0.05),而CA199无明显差异(P>0.05);在年龄方面:男性>50岁在PSA、CA199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50岁(P<0.05),女性>50岁在CEA和CA199显著高于≤50岁(P<0.05)。结论:对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常见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度,可避免漏诊,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中老年健康体检 常见肿瘤标志物 检测分析
  • 简介:目的: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儿及其母亲的特异性抗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及其母亲血清中CMV-IgM、CMV-IgG;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患儿尿及其配对母乳中CMV-DNA。结果:58份患儿母亲的乳汁中,有46例阳性(占79.31%),46例阳性母乳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39例(占84.78%),12例母乳CMV-DNA阴性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5例(占41.6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母亲血清IgG阳性及通过吸食感染的乳汁是婴儿获得CMV感染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抗体 CMV-IgM CMV-IgG PCR 母乳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病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对61例胃癌病人、2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及30例健康成人体检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病人术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术后1周,胃癌病人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术后3月。胃癌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胃癌病人术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存在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状态.

  • 标签: D—二聚体 病人 胃癌 人血浆 术前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然流产患者封闭抗体检及免疫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12月为期限,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封闭抗体检及免疫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封闭抗体检,参与研究的135例患者中有118例患者检测结果呈阴性,占比87.41%;对118例封闭抗体检结果呈阴性的患者进行免疫治疗,3个疗程中转阳患者分别有11例、33例和56例,分别占比9.32%、27.97%和4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阳的100例患者成功妊娠并分娩81例,占比81.00%,未转阳的18例患者成功妊娠并分娩12例,占比66.67%,前者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治疗可以助力自然流产患者封闭抗体转阳,从而显著提升患者的成功妊娠及分娩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自然流产患者 封闭抗体检测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2021年3月我院120名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这120名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60例/组。对照组实习学生采用常规的带教模式,而实验组的所有实习学生采用循证教学的法进行带教,在带教1个月后,对比两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理论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对带教老师的带教满意度。结果:在理论知识考核方面,对照组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平均得分为(81.32±4.13),实验组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平均得分为(90.67±4.44),实验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操作考核方面对照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得分为(84.02±3.45),实验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平均得分为(92.67±3.56),实验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带教满度方面,对照组评分好评率为98.33%,实验组评分好评率为70.00%,实验组实习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免疫学检验 自身抗体检测 实践带教 循证教学法 带教效果
  • 简介: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健康体检路径对体检中心体检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是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体检者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给有体检者5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体检模式,试验组体检者给予健康体检路径,对比两组体检者的体检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体检者的体检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体检者的体检质量更高,体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更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中心采用健康体检路径能明显缩短体检时间,提高体检效率和体检质量,且体检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体检路 体检中心 体检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D二聚体(Dtwopolyme,DD)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degradationproducts,FDP)检测在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月到2016年5月期间于笔者所在九江市中医医院治疗骨折的6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择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受检者,设为对照组。为两组患者实行DD与FDP检测,对比二者在DD与FDP两项指标上的不同,并分析这两项指标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1对照组的DD为(0.25±0.08)mg/L,研究组中非长骨骨折患者的DD为(2.85±2.28)mg/L,长骨骨折患者的DD为(4.71±4.52)mg/L,躯干骨骨折患者的DD为(8.12±5.47)mg/L;对照组的FDP为(2.83±0.98)μg/L,研究组中非长骨骨折患者的FDP为(7.81±5.54)μg/L,长骨骨折患者的FDP为(12.21±10.08)μg/L,躯干骨骨折患者的FDP为(18.66±10.86)μg/L。研究组中各类型骨折患者的DD与FDP检测结果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2术后,未发生血栓者的DD为(1319±686)mg/L,发生血栓者的DD为(15311±4991)mg/L,未发生血栓者的FDP为(3429±1588)μg/L,发生血栓者的FDP为(45101±9461)μg/L,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DD与FDP可以作为前瞻性指标为骨折患者进行检测,临床可以借由这两项指标预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异常,以预防预后发生血栓等并发症。

  • 标签: D二聚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骨折 临床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的价值。方法:筛选输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均选自2020年4月~2021年4月,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未实施不规则抗体检,观察组实施不规则抗体检,分析观察组抗体阳性检出率,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中女性、输血次数>2次、存在妊娠史者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40.00%)(X2为5.094,P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检测 输血安全性 输血次数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结核抗体检对临床上诊断结核病的意义。方法80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80例普通肺炎患者(肺炎组)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血清结核抗体检,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肺结核组检测出阳性70例,阴性10例,敏感性为87.50%,诊断准确率为87.50%。肺炎组检测出阳性15例,阴性65例,特异性为81.25%,诊断准确率为81.25%。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血清结核抗体检可以有效的对肺结核进行诊断和鉴别,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 诊断 结核病
  • 简介: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状况,以及解脲支原体对不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沙眼衣原体检采用美国ABI公司SureStepTMChlamdia抗原检测卡:支原体培养试剂盒采用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产品: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试剂盒采用珠海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结果:351例样本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116例占33.05%;人型支原体(Mh)阳性39例占11.11%;沙眼衣原体(CT)阳性30例占8.55%.对83株解脲支原体敏感率在89%以上的药物有强力霉素、交沙霉素、阿齐霉素和美满霉素.结论:三种病原体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Uu、Mh和CT.由于Mh的分离率仅次于Uu,若常规检测只做单项Uu,将势必造成一定的漏检.Uu对常见的红霉素、四环素等已产生一定的耐药率,及时进行药敏试验,选择高效药物,实施足剂量和足疗程用药,对降低Uu耐药株的产生,防止复发和提高治愈率将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I抗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4月-2012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68例,分别于确诊及确诊后24h内取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及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阳性组(13例)及阴性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确诊时及24h血清cTnI水平,同时采用Gensini积分和SYNTAX评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分别记录、比较两组于确诊7d及随访180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评价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远期的心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确诊时cTnI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24hcTnI阳性组水平[(13.57±7.38)μg/L]明显高于阴性组[(7.37±9.24)μg/L](P〈0.01);两组中多支病变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阳性组Gesini积分(85.54)、SYNTAX积分(15.73)明显高于阴性组(Gesini积分52.73,SYNTAX积分9.99)(P〈0.01),PCI术后7d与180d两组患者的左室重构指数、LVEF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可能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cT-nI的浓度,并导致cTnI峰值的延迟;而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阳性往往提示患者血管病变较重,心肌梗死时累及范围较广,梗死面积较大。远期随访结果提示,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影响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肌钙蛋白Ⅰ 自身抗体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常见的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探讨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在一些慢性疾病的诊断与预防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7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65.1%,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蛋清/蛋黄最高。不同年龄组过敏食物比较有一定特异性。结论:对慢性荨麻疹以及其他慢性病的病人应做食物不耐受抗体的检测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食物不耐受 IGG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围绕在癌症诊断中采用联合检测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方法,其临床意义与影响。方法:在2021年—2022年期间,择取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主体。 根据患者肺部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别。两组患者均进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AFP、CEA、CA-125、SCCAg、NSE、CYFRA21-1)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单项癌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两组经过检测后,恶性组患者的癌细胞指标相对良性组较高,其中敏感度较高的肿瘤标志物为CEA、CA125、CYFRA21-1,但特异性并无明显差别。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癌细胞联合检测,对肿瘤标志物的敏感度较高,对癌细胞的检测较为准确,有效的减少了临床的误诊率,也为患者的后期治疗起到了巨大的辅助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联合检测 肿瘤标志物 辅助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细节护理是否能改善体检人员的体检周期、依从性、体检耗时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法筛选2016年9月9日~2018年9月9日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体检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细节组44例体检者和参照组44例体检者,细节组的人员采用细节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参照组的人员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细节组和参照组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对象的依从性和体检周期以及体检耗时。结果使用细节护理的细节组人员的依从性和护理的满意度都比使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要高,P<0.05,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并且细节组人员的体检周期以及体检耗时都短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的意义。结论细节护理可以改善体检人员的体检周期、依从性、体检耗时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可以应用在体检中。

  • 标签: 细节护理体检 体检周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不同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RBD抗体,以及研究IgG、IgM、IgA、总抗体与抗RBD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种1剂次或2剂次志愿者血清样本47例,以及166例完成2剂次接种后的随机血清样本。使用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类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三种方法均能有效检出抗RBD抗体,在不同种类的抗体中IgG和抗RBD抗体相关性相关性最高,IgA最低。 结论 化学发光法因便捷、自动化是抗RBD抗体首选方法,IgG和抗RBD抗体相关性最高,在无法检测抗RBD抗体时可用IgG替代。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抗RBD抗体 抗体 化学发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