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提出小儿久病不愈多为阳虚的观点,特举鼻炎、哮喘、久咳3则验案,说明用扶阳法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经久不愈者,每获良效。针对每则验案中患儿的症状、体征,具体分析了病因病机,解析了处方用药的目的和思路。

  • 标签: 扶阳法 小儿肺系疾病 临床运用
  • 简介:张介安从脾论治儿科疾病,主张重扶中土,四旁诸疾治中州,倡导扶脾升清生胃津,畅达气机健脾胃。

  • 标签: 张介安 调理脾胃 儿科疾病
  • 简介:总结了刘弼臣常用于治疗肺系疾病的八组“角药”的主治、功效、临床运用以及运用角药的特点。

  • 标签: 刘弼臣 角药 肺系疾病
  • 简介:总结张卫东主任医师从咽论治儿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张老师认为咽部病证是小儿脏腑疾病的常见兼病证,脏腑疾病的发病与复发以及病情的加重和咽部病证密切相关,其致病因素多为热、毒、痰、瘀、虚,主张从咽论治,分虚实、脏腑,防治并重,应用清咽宣肺、清咽健脾、清咽养心、清咽平肝、清咽益肾五法治疗儿科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张卫东 从咽论治 儿科疾病 经验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宁心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血沉(ESR)、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cTnⅠ)、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65.9%,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CK-MB、cTnⅠ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V、LVEF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明显(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 健脾宁心汤 临床观察
  • 简介:参苓白术散合三甲散具有健脾气、渗水湿、祛瘀滞、化疳积的功效,在肺脾胃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该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可使脾运得健,湿积得清,卫外得固,身体康健。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小儿健康保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参苓白术散 三甲散 脾胃理论 儿科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抗毒补心胶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毒补心胶囊,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6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抗毒补心胶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显,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抗毒补心胶囊 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观察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治疗小儿风热咳嗽与肺炎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应用中药复方煮散的优势与意义。方法将200例风热咳嗽与肺炎风热证患儿随机分为传统饮片组与煮散组,传统饮片组处方为常规剂量,煮散组用传统处方的1/2量,2组除用药煮散与饮片煎煮形式不同外,入组前症状积分、病情程度一致,处方组成及疗程均一致。分别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和所需处方费用、实际药物消耗剂量、家长煎煮药液所花时间、患儿服药的依从程度及家长满意程度等成本效益指标,评价煮散与饮片治疗的优势。结果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症状积分比较均有所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2组间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各症状减分率比较,P〉0.05,说明2组间各症状改善程度无差异;2组患儿在所需疗程和家长对疗效的满意度上无差异,但煮散在药物费用及煎煮耗时方面优于饮片。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与饮片有相同的疗效,而煮散更能体现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

  • 标签: 煮散 麻杏石甘汤 咳嗽风热证 肺炎风热闭肺证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