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分类体系,并服务于研究与生产,在论述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概念、分类现状基础上,依据措施实施的方式、作用和目标,并结合农艺环节,将水土保持农业技术划分为以改变微地形为主的蓄水保墒技术、以提高土壤抗蚀力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和以增加植物覆盖为主的栽培技术3大类,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坑田、半旱式耕作、深耕翻、保墒、覆盖、深松、少耕、培肥土壤、合理配置作物、播种保苗、栽培13个亚类和等高耕作等44个型,以供参考。

  • 标签: 农业技术措施 分类 水土保持
  • 简介: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它的发生机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降雨径流过程;第二是土壤侵蚀过程;第三是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而其模型研究能够定量描述整个面源污染发生的连续过程,但是各种模型也存在各自的局限。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及其产生的后果来看,有三种途径可以进行控制,分别是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而这些对策还须从宏观着手,需多种学科间相互渗透研究、充分考虑治理对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利弊、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来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农业面源污染 机理 模型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对比秭归县水土保持工程开展前后的水土流失状况,总结了综合治理实施23年来的丰硕成果,重点分析了水土保持在控制水土流失、抢救耕地资源、拓宽生产领域、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深远影响。提出水保工程抓住环境中的“水”和“土”两个因子,按照水土流失区的自然规律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解决因水土流失引发的各种矛盾,建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机制,对于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与质量、发展农村经济,以及群众脱贫致富产生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可持续 基础工程
  • 简介:摘要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是事关库区生态环境改善成败和三峡工程长久安全运行的大事。湖北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8517.6km2.轻度以上流失面积约为4600.3km2,总侵蚀量为1280.1万t。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旱涝灾害频繁、河床抬高、水利设施被毁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湖北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土流失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二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针对湖北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对策。2009年底,湖北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总面积6775.8km2,比2008年增加111.1km2,其中小流域4829km2,“十一五”累积治理水土流失265.3km2,成果显著。

  • 标签: 三峡库区 水土流失 综合防治
  • 简介:摘要坡耕地是指分布在山坡上的旱地,平整度差,水土及养分流失严重,作物产量低,严重制约着旱地农业的健康发展。坡耕地综合治理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而且还能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附加值并减少泥沙入水库。通过对六枝特区坡耕地综合治理实践,认为明确重点、强化施工过程控制、保证质量及严格管理是保证坡耕地综合治理成果的关键,通过治理,使坡地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促进了区域农业健康发展,并为贵州省坡耕地治理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 标签: 坡改梯 施工 管理
  • 简介:本文从城市建设项目区的特殊性、敏感性出发,以临时堆土区的水土保持防护作为切入点,通过探讨不同类型、不同区域范围项目临时堆土区在布局和防护措施上可采用的水土保持方式方法,强调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初步总结出城市建设项目区在临时堆土防护方面的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 标签: 城市建设项目区 临时堆土 水土保持防护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必要性,以江西省进贤县为例介绍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工程概况,探讨了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做法与经验,分析了工程实施后产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针对坡耕地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坡耕地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