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土壤侵蚀系统个典型非线性动力系统,系统内部侵蚀发育演化过程十分复杂,为了对该过程进行精确模拟预测,需要发展有效技术方法。元胞自动机(cellularautomata,CA)具有时空特征离散动力学模型,采用"自下而上"构模方式,对于模拟分析具有空间特征土壤侵蚀系统具有先天优势。由于空间尺度变化所引起土壤侵蚀因子对侵蚀产沙过程影响不同,CA模型坡面尺度下主要针对细沟侵蚀土壤颗粒变化,小流域尺度下涉及到更多元胞状态更加完整侵蚀过程,大区域尺度下重点研究气候地貌之间相互作用。不同空间尺度建立CA模型没有确定转换规则,模型通用较低,今后需要维可视化、智能化等方面深入研究CA模型土壤侵蚀领域应用。

  • 标签: 土壤侵蚀 元胞自动机 空间尺度
  • 简介:本文运用物种多样、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等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周宁县天然甜槠林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指数均匀度值均较大,群落结构复杂、物种丰富。研究结果保护该地域森林植被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甜槠林
  • 简介:吸管法测定颗粒组成经典方法,激光法作为种新兴方法,近年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河流泥沙颗粒组成分析,并逐步应用到侵蚀泥沙粒径分析。获取激光法与吸管法测定侵蚀泥沙特性指标不同粒径差异以及之间转换关系,对18个黑土区侵蚀泥沙样品颗粒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采用中值粒径D50和平均质量直径MWD进行侵蚀泥沙样品特性分析,激光法比吸管法测定结果明显偏低;但2种方法测定D50MWD具有很好线性转换关系(R〉0.9,P〈0.001)。激光法测定砂粒黏粒质量分数低于吸管法测定值,测定粉粒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吸管法测定值。测得砂粒、粉粒黏粒含量2种方法间,均具有很好线性转换关系(R〉0.8,P〈0.001)。进步细分泥沙颗粒大于砂、细砂、极细砂、粗粉细粉这5个粒级时,2种方法间除极细砂(R=0.764,P〈0.001)外,其余粒级均具有很好线性转换关系(R〉0.8,P〈0.001)。

  • 标签: 侵蚀泥沙粒径分布 吸管法 激光法 转换模型
  • 简介:通过利用短期施水代替降雨方法,研究长期干旱条件下突然施水对本氏针茅光合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施水后,本氏针茅叶水势得到恢复,RuBP羧化酶活性提高,表观量子效率、羧化速率最大光合能力明显增加,限制光合作用气孔因素非气孔因素得到缓解.同时,本氏针茅光化学活性施水后部分恢复,光量子产量热耗散能力明显提高.不同水分条件下,本氏针茅叶片叶绿素荧光光诱导过程存在较大差异,施水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实际光化学效率非光化学淬灭上升速率较快,而持续干旱条件下叶片光诱导速率较慢.

  • 标签: 本氏针茅 长期干旱 短期施水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 简介:探讨刺槐生长对当地地带植被生长影响,2006年8—9月对位于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不同林龄刺槐林下植被进行群落调查,分析林下植被物种组成、水分生态型生活型谱特征。刺槐林下植被演替具有与撂荒地自然演替类似的进程,与撂荒演替不同,阳生性白羊草刺槐林下始终未形成优势种群。尽管刺槐生长过度消耗土壤水分,土壤旱化趋势明显,植被却由旱生型向中生型转变,从物种组成角度看并没有明显旱生倾向。随着刺槐林龄增加,林下植被逐渐形成2个明显层片,即以多年生半灌木蒿类为主地上芽植物层片以多年生丛生性禾草为主地面芽植物层片。结果表明,刺槐生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林下植被自然演替进程,选择刺槐作为本区域植被恢复先锋树种可行

  • 标签: 刺槐 群落结构 水分生态类型 生活型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
  • 简介:利用极点排序法对宁夏盐池县四儿滩湿地交错带边界进行确定,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植物生物多样.结果表明:1)沿湿生带-交错带-旱生带生境梯度,交错带划分结果北样线交错带样方为N8~N13,南样线S15~S24,东样线E13~E22,西样线W23~W30.2)4条样线多样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交错带>旱生带>湿生带,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旱生带>交错带>湿生带,优势集中性指数均表现为湿生带>交错带>旱生带.3)受人为干扰地形差异影响,不同方向植物群落差异较大,北样线东样线丰富度指数、多样指数、均匀指数较高,优势集中性指数较低.

  • 标签: 极点排序 生物多样性 湿地 交错带
  • 简介: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观测福建东山岛海岸基干林带木麻黄蒸腾作用水分利用效率不同时间尺度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基干林带木麻黄蒸腾速率日动态单峰曲线,湿季峰值出现在12:00,干季峰值出现在14:00,日均值湿季(1.33mmol/(m2·s))〉干季(1.022mmol/(m2·s)),湿季蒸腾速率日变化与气温和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干季与气温和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2)蒸腾速率季节动态单峰曲线,6月最高,1月最低,不同季节蒸腾速率平均值夏季(1.74mmol/(m2·s))〉春季(1.28mmol/(m2·s))〉秋季(1.24mmol/(m2·s))〉冬季(1.06mmol/(m2·s)),蒸腾速率季节变化与气温、光合有效辐射叶面水气压亏缺呈显著正相关;3)水分利用效率日动态单峰曲线,湿季日变化较小,干季日变化较大,干季上午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湿季,水分利用效率季节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为9月1月。可见,水分条件较好时,木麻黄具有较高蒸腾作用水分利用效率,水分条件较差时,木麻黄可通过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维持生长,对水分变化具有较强适应

  • 标签: 木麻黄 海岸带 基干林带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巴山山地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区,亦是长江重要水源涵养区,探讨该地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物种多样变化规律,对于指导该地区的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采用时空互代法对巴山山地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物种多样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巴山山地退耕地植被演替依次经过1年生植被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群落、杂灌草群落及以栓皮栎、檀子栎或栓皮栎建群种阔叶林群落等不同阶段,形成地带植物群落大致需要40~50a;2)物种多样会随立地环境变化有所差异,阴坡各物种多样指标明显高于阳坡,但其变化规律基本致。演替初期,植被群落物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相对较低,随着植被群落演替进行,各指标均呈波浪上升趋势;当植被恢复25a时,各多样指数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3、2.5、0.890.8;到地带植物群落阶段时,其各物种多样指标又略有降低并趋于稳定。该结论对于充分利用植被自然恢复进行生态改善,并根据植被演替进程采取相应的人工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植被自然恢复 演替 物种多样性 退耕地 巴山
  • 简介:为了防灾减灾,改善陕南秦巴山区群众生存环境,对该区基本情况及洪灾发生情况作了介绍,对灾害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川道水毁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包括改河造田,缩小河道断面,没有为洪水留足出路,上游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滞后沟道河流疏浚跟不上等.今后,秦巴山区防洪减灾、改善生存环境对策: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变与洪水争地给洪水以出路,统筹兼顾山上与山下关系,加强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搞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河道疏浚清障等.

  • 标签: 秦巴山区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预防监督 发生情况 人为因素
  • 简介:大地位伟大母亲,她孕育着世界上生灵万物全体人类;她拥抱着壮丽山川宁静湖泊;大地位历史巨人,她见证着生命起源,人类诞生人世间沧桑巨变;

  • 标签: 土地利用 人类 生态安全 安全管理
  • 简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中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存在错误,且该公式至今未修订,这从侧面反映我国基层水土保持工作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文件编制质量不高,应加大基层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建立较为健全基层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站点体系。

  • 标签: 规范 公式 基层 水土保持
  • 简介:根据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特点,探讨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本质特征。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地区案例,根据研究区不同季节影像特征,概念上阐明土地覆被与土地利用石漠化之间关系,并提出在判断喀斯特石漠化时要考虑地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特征;指出研究区石漠化土地全年植被盖度低于10%植被贫瘠区灰色覆被,从生态演替角度把单峰型季节绿色覆被即草坡划归潜在石漠化土地。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石漠化分类评价方法,能够使所划分石漠化土地具有明确含义,无疑会更为准确并具有更强实用,对石漠化土地治理更具有针对

  • 标签: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土地石漠化 后寨河地区
  • 简介:浅沟侵蚀土壤水蚀种重要形态。卷尺法测量浅沟体积重要方法。使用卷尺法测量垄作耕地中浅沟时会遇到个难题,即:浅沟深度测量位置只能选垄台或垄沟,但无论选在哪里,所测得浅沟深度都不能直接用来计算浅沟体积,而是需要先将其换算成无垄状态下浅沟深度;而如何进行这种换算,尚缺乏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建立1个可以将在垄台处测得浅沟深度(测量深度)换算无垄状态下浅沟深度(换算深度)换算公式,以辅助今后浅沟测量工作;并结合该换算公式东北黑土区实测浅沟数据,计算不换算(直接使用测量深度计算浅沟体积)情况下误差,以探讨换算必要。为此,本研究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建立换算公式,并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鹤北2号小流域加以应用。结果表明:1)换算深度1个以测量深度垄台形态(高度、上宽、下宽)自变量函数。2)如果不换算(直接使用测量深度计算浅沟体积),会造成高估。垄作影响到浅沟深度测量,但只要知道垄台形态,就可以测量深度换算换算深度。研究结果可以辅助今后浅沟测量工作,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土壤侵蚀 浅沟深度 换算 形态 垄作 垄台
  • 简介:东固陂小流域严重水土流失区,通过15年综合治理,生态发生很大变化,改变森林多样、提高森林生态效益,也改善该小流域社会经济面貌。

  • 标签: 小流域 森林景观 多样性 水土流失
  • 简介:根据研究成果,本文简要论述福建流域水文循环基本特征河流不同水源重要特性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试点流域“双蓄”重要理念,初步提出试点流域保水保土保生态系统工程、试点流域干支流上游修建龙头水库群及其系统工程试点流域主体水网(含供水灌溉)系统工程发展模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流域下垫面动态变化共同影响下,洪涝与干旱概率增多,加重治水工作任务新情况下,商议其对策。

  • 标签: 流域天然动态蓄水量 龙头水库群 三大系统工程的发展模式
  • 简介:农村生活污水农村面源污染重要来源。通过为期1年农村污水水质监测,研究松花坝水源区建立池塘系统对农村污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池塘系统对铵氮、总氮、总磷输出具有较好控制效果,最高去除速率分别为3.78、4.20、1.06g/(m^2·d),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8.35%、79.28%、86.49%;2)由于硝化反硝化作用同时存在,硝态氮含量变化不能准确地反映池塘对硝态氮去除效果;3)池塘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与污染物输入速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松华坝水源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池塘系统 农村面源污染 控制 松花坝水源区 昆明市
  • 简介:通过多年采对类芦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观察及绿化治理实践研究,较系统地掌握类芦适应恶劣生境生长抗逆特性,从而为类芦这个优良乡土草种我国南方水蚀荒漠化矿山废弃物地区绿化治理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类芦 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 抗逆性分析探讨
  • 简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国内外研究热点之,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目前仍然处于不统阶段。利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基于福建省2007年森林资源2类调查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福建省9个地市主要植被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7年,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7012.73亿元,其价值量由到小顺序涵养水源、生物多样保护、固碳制氧、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森林游憩、积累营养物质、森林防护,其中涵养水源、生物多样保护固碳制氧价值合计占总价值81.55%;2)福建省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由到小顺序南平市、明市、龙岩市、宁德市、漳州市、福州市、泉州市、莆田市、厦门市;3)不同林分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由到小顺序马尾松、阔叶林、杉木、竹林、经济林、灌木林、桉树、木麻黄;4)不同龄组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由到小顺序中龄林、成过熟林、幼龄林、近熟林。

  • 标签: 森林生态系统 价值 测算 福建省
  • 简介: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产品提供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支持系统功能。小流域生态系统产品提供功能包括提供农业产品(包括种植业产品、牧业产品渔业产品)、提供原材料提供淡水资源;小流域生态系统调节功能包括涵养水源、固定CO2、释放O2、净化环境、净化水源洪水控制;小流域生态系统文化功能包括旅游价值、文化科研价值;小流域生态系统支持功能包括土壤保持、营养物质循环提供生物环境价值。该文系统阐述上述小流域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与价值估算方法,对于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小流域 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 简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能够对雨量、水位等水文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处理与实时传递,能有效解决江河湖泊及水库洪水预报、防洪调度水资源合理利用,改变了人工测量落后状况,并扩大测报范围,增长防洪决策预见期,效益明显,因而被越来越多防汛部门所采用。本文简单介绍自动测报系统亚湖水库配置及运行情况。

  • 标签: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水情信息 应用